馮 偉 商繼宇 劉俊平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
馮 偉 商繼宇 劉俊平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體育部,山西 陽泉 045000)
高校校園文化在學生的培養和成長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其中體育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新人才培養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以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為研究對象,對其內容、作用、內涵、文化建設的功能和創新人才培養關系進行了分析。通過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中的體育物質文化、體育精神文化、體育制度文化和體育行為文化的作用分析,提出加強校園體育物質文化的建設力度,完善和改進校園體育制度文化,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的創新精神氛圍,建立良好的創新平臺,注重校園體育文化的養成。4個方面要相互滲透影響,不斷發揮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創新人才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由于它的特殊性,全校的師生都會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甚至在大型賽事如運動會等,都會參與其中,而每個學生參與的體質健康測試等,都能感受到,因此,在校園文化中發揮著獨特的、重要的作用,影響著全校的師生,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1]。在高校校園文化中,每種文化都有著自身的特點和作用。而作為體育文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公平競爭的意識,還能夠促進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的形成。在現代社會,創新人才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國家對于創新的重視也與日俱增,而高校是創新的主要陣地,因此,對于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也逐漸上升到了重要的地位。通過對文獻的調查,認為校園體育文化由體育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四個方面構成[2]。現在,國家對于創新人才越來越重視,在眾多領域都需要創新來引領,而高校是創新人才的主要陣地,因此,建設良好的高校校園體育文件,不斷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于培養創新人才,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具有健身功能,可以促進學校廣大師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改善身體形態,提高心肺耐力,增強免疫力。校園體育活動的開展可以作為體育課程的補充,彌補了體育課程時間和項目的不足。學校學生通過參與和組織各種體育社團活動,可以轉換自身的角色,從學生的視角和課堂學習的環境中脫離出來,既可以培養組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擴大了接觸對象的范圍,也通過組織參與活動增強了自信心和社會適應能力,使他們在畢業后能夠擁有更強的能力去適應社會和參與工作。事實表明,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可以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發泄心理不適,有效地緩解學習的心理壓力,促進心理健康,進而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環境。運動會趣味項目的開展,可以有效地改變學生思維方式,突破常規,從而促進創新素質的形成。高校運動隊參與全省、全國和世界的比賽,展示了自身學院良好的辦學實力和精神風貌,有效地擴大了大學和所在城市的知名度,反映出學校的競技水平、體育文化發展程度和學校的良好的社會形象。在CUBA大學生籃球聯賽開展下,太原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大學成了全國知名的學校,而北京理工大學也由于多次獲得大學足球聯賽的冠軍成為了全國知名的大學。在這種情況下,高校體育文化成為了一種有效途徑,可以教育學生,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并對體育文化進行傳播和發展。
體育物質文化包括經費投入與場地面積、體育標志、體育設施和體育資訊。一般來說,高校的校園面積比較大,體育設施齊全,能夠滿足眾多師生的要求,因此,做好體育物質文化建設,提供各種體育設施、體育器材,可以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體育標志可以體現創新精神,體育場館的特色建筑可以凸顯學校和地域的特色,這些都可以為創新人才提供一種創新的視角,啟發思路。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視,高校的體育場館種類豐富、設施較為齊全,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及合適的空間,進而緩解學習壓力,放松身心。體育資訊可以提供新的思路,在體育新聞的廣播中突出創新精神,這些都能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好必要的物質輔助。在整體上,物質文化建設能夠為創新人才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促進創新視角、創新思維的培養。
體育制度文化包括組織領導、校園體育制度、校園體育傳統。良好的制度建立后,可以有效地約束不良行為,規范體育秩序。高校師生較多,必須有一套合理的制度來保障。因此,在對體育制度文化建設時,必須要有合理的組織領導,能夠提供全年的體育計劃,規劃好學院體育活動。同時要科學合理地制定校園體育規章制度,不僅能夠合理安排學院體育活動,提高場館的利用效率,也能有效約束教師與學生的不正確、不合理的行為。在多年的工作中發現,許多高校教師忙于科研和工作,對于健身習慣養成沒有在意,有著許多不良的健身習慣。可以想象,如果高校校園里沒有嚴格的體育規章制度,會出現體育鍛煉和活動無序的情況,而且也很難順利開展常規的體育教學等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校園里可能會出現秩序混亂、自由散漫的不良的體育鍛煉風氣。校園傳統體育活動的開展也可以為創新人才提供良好的機會。傳統體育的開展,可以每年增加新的元素。可見,高校校園體育制度文化建設可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值,對于培養創新人才的培養,有著十分必要的作用。
體育精神文化包括體育導向機制、體育價值觀、體育態度。良好的體育導向機制可以給創新人才提供精神動力。體育口號可以鼓舞學生,激發學生的愛校熱情,體育文化價值核心理念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高校校園體育價值觀指標中,校園形成的體育觀念和體育鍛煉價值取向會直接作用于學生、影響學生,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學生通過參與,明確了體育的價值。在體育游泳教學中,當學生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學習時,不能死板地直接告訴學生正確動作,而應該通過鼓勵、提問等方式,讓學生去練習,并想象和創新,自由泳腿和蛙泳手的結合會有什么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去思考和實踐自由泳腿與蛙泳腿的區別、優勢和不足等問題。還有,體育運動精神更是可以體現創新素質,通過參與體育中的表現可以直接體現出來。因此,高校校園體育精神文化建設可以改變學生的原來的思想,認為體育活動還能這樣去組織,進而為其提供精神動力,發揮其想象力和創新思維,有利于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
體育行為文化包括體育文化節、學生個人體育行為、體育社團、體育組織管理行為。體育文化節、運動會的開創,可以促進學生參與,同時可以開始新的項目。趣味項目的開展可以提高他們的參與性,同時開闊他們的視野,而不僅僅只局限于競技體育項目。體育社團活動的開展可以促使他們看到新的活動、有創意的活動,從而促進創新意識的培養。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中最直觀的就是物質文化,這是最明顯的特征,直接就可以看到,起到直接影響的作用。具有創新理念的體育塑像、體育場館、體育設施布局都可以體現高校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建設的特點和創意,學生每次見到它們都會受到創新理念的影響,體現其創新特質對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起到潛移默化的激發作用。通過完備的體育教學設施、體育活動設施,可以使全體師生接觸先進的教輔設施和前沿科研理論,驅動他們的創新動力。在游泳教學中可以佩戴腳蹼手璞,體驗抓水,促進教學效果;在籃球教學中,可以使用干擾棒,在上籃時干擾封蓋。這些體育器材都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讓他們感受到新物質在教學中的應用。在體育資訊上,可以在體育宣傳欄中體現創新意識,在宣傳體育信息和體育廣播中突出信息中的創新點,形成一個信息創新環境。可見,體育物質文化具有隱形教育的功能,具有持久的、強烈的文化感染力,能夠為創新素質培養提供條件和設施,對大學生創新素質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制度文化在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中發揮著教育感化和思想導向的作用。首先,要加強組織領導的作用,做好頂層設計,把全年的體育工作計劃提前制定好,并要有整體規劃和年代計劃,而且要有側重點。然后以體育工作計劃為依托,圍繞計劃開展組織活動。其次,根據健身時出現的問題,完善校園體育相關制度,同時,根據歷年出現的問題,制定體育管理實施辦法、校園體育健身管理辦法,并改進在運行中出現問題的地方,使體育管理和體育健身能夠順利、安全、有效地進行,不能形成混亂無序的狀態。做好體育課課堂常規建設,同時,在整體的教育理念上可以重視和體現創新素質的培養。體育教師可以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使他們能夠把生活和學習的創新點結合起來,增加其創新素質。加強學生主體建設,不斷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觀教育,建立解決教學中出現問題的創新型能力。要建立體育教師工作守則制度,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以創新型教育為主題,對于每年的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創新教育。在體育社團的活動上,總結上次活動的經驗和問題,然后加入創新元素。一般高校都會有院系籃足球賽,可以加入新的元素,入場儀式上歡迎上屆冠軍,在比賽隊服上加入冠軍元素,增加最有價值球員、籃板王、助攻王的獎勵等。在校園體育傳統方面,沒有傳統的可以建立傳統項目,有傳統項目的可以增加新的內容。有的高校有校內長跑,可以變換線路,增加系部舉系旗隊員()參賽的獎勵排名等。同時,有高水平運動隊的高校可以增加邀請賽、友誼賽和表演賽,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通過比賽,學生可以意識到比賽還可以這樣組織,以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通過制度的激勵和保障,使師生有意識地去創新,在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自覺運用自身的創新素質,從而培養出創新人才。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最核心的是精神文化,在背后潛移默化地影響和作用著學生,是提升大學生創新素質的有效路徑。在體育導向機制方面,體育比賽中的體育口號、體育標識是一個重要的主題,體現學校整體的體育價值觀。可以在口號和標識中增加創新、創意的主題,同時,對于上次比賽的優秀隊員可以宣傳成體育標志性人物,如校運會的百米王、長跑冠軍,籃球賽的MVP等,都可以樹立成體育標志人物。不僅對于他們是一種積極的教育,使他們能約束自己,保持好的形象,也可以影響其他學生。在體育價值觀的形成中,要重視體育觀念和體育鍛煉價值取向的培養,過度鍛煉會有損健康,引起身體不適,肌肉酸疼,進而造成運動損傷。建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不能出現惡意損害的現象。良好的體育價值觀教育有著很好的作用,讓他們思考自己的行為,也為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時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和思想導向。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中主體是行為文化,外在反映了全體師生的文化素質和體育價值觀,在實際行動中體現和實踐校園體育文化。多元的大學校園體育創新活動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要開展體育文化節,引導和支持大學生參加體育比賽、體育趣味活動,參與創新型體育活動,鍛煉學生的意志,激發創新潛能;要舉辦體育學術論壇和學術報告會等活動,增強大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獨立人格,激活創新意識;做好學生個人體育行為的引導和管理,提高體育課的出勤率和體育鍛煉的參與次數和時間,參與到體育的氛圍中,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素質、動手能力和獨立創新能力。做好體育社團活動組織,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以特色創新活動為指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發揮想象力,培養創新素質。總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類型多樣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培養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參與能力,養成良好的運動、健身、鍛煉、行為習慣,進而培養嚴謹的科學思維,養成創新精神、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使高校創新教育體系更加多元化、豐富化、可行化,要通過其特有全面的育人功能,打造良好的高校校園體育物質文化、體育精神文化、體育制度文化和體育行為文化,并相互滲透影響,進而全面發揮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教化育人功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
[1] 沈芝萍.校園體育文化的理性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2(04):71-72.
[2]顧春先,何文濤,胡波.我國普通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現狀及對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08):19-22.
[3] 任蓮香.體育文化與高校體育[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5.5:105.
[4]顧春先,鄔紅麗,肖波,等.中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指標體系研究[J].體育科學,2010,30(08):41-48.
[5]霍焰,高誼,張秀麗.高校體育文化研究的現狀與建議[J].山東體育科技,2012,34(02):75-78.
[6]劉元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思考[J].現代教育管理,2015(10):63-66.
[7]徐偉.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及其育人的內在機理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01):94-99.
[8]糾延紅,劉毅飛.校園體育文化的優化發展與創新人才培養[J].繼續教育研究,2016(08):122-124.
[9]李嶸.山西省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發展比較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8,38(05):120-124+128.
[10]劉海英.廣東優秀體育文化資源與高校體育文化育人的探索:以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7,37(03):101-103+120.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Sports Document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FENG Wei, etal.
(Sh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gquan 045000,Shanxi, China)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210090026。
馮偉(1983—),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