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祥 ,劉卜瑋,楊盛婷,袁 章,李卓昭,張 凱,舒 燕,蔣立峰,史萬剛,李世強,黃炳森,何 瑜,袁紅兵,龐 立,侯顯耀*
(1.南充市畜牧站,四川南充 637000;2.營山縣畜禽繁育改良站,四川營山 637700;3.南充市嘉陵區農業產業發展中心,四川南充 637500)
南充黑山羊原產于營山縣和南充市嘉陵區,經丘區自然環境和當地人民長期選育,逐漸形成體型適中、抗病力強、耐粗飼管理的地方羊遺傳資源。2021 年12月,南充黑山羊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納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名錄。南充市范圍內共計存欄南充黑山羊群體17000 只左右,當地多以波爾山羊、川中黑山羊等大型肉羊品種為父本,本地南充黑山羊為母本,進行雜交生產,雜交后代的生長速度、繁殖力等性狀表現優異,為養殖戶脫貧奔康做出了重要貢獻。血液理化指標與動物的適應性、免疫力等密切相關,畜禽的生理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其體內理化指標。目前,趙中權等[1-3]研究發現,大足黑山羊、和田山羊、馬鞍山羊、薩能奶山羊、南江黃羊等的紅細胞密度、血紅蛋白濃度及白細胞密度等重要血液理化指標在不同品種間有一定差異,薩能奶山羊的紅細胞密度和血紅蛋白濃度高于其他山羊品種,南江黃羊的白細胞密度低于其他山羊品種,血液理化指標的差異可能與羊的飼養方式及用途有關。羊血液理化指標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同品種間或不同性別成年羊的血液理化指標差異研究上,系統探索同一品種的不同年齡、不同性別血液理化指標的差異還未見報道。本試驗對南充黑山羊2月齡、周歲、成年3 個階段公、母羊的血液理化指標進行測定,探索南充黑山羊血液理化指標的變化規律,可為山羊疾病的診斷、品種鑒定等提供參考數據。
本試驗于2022 年12月在四川省營山縣綠草牲畜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展。選擇同一時期、不同生長階段的羊,要求系譜清楚、體況相似、健康無病,周歲及成年母羊處于空懷期。2月齡(斷奶)羊、周歲羊及成年羊公、母羊各5 只,共計30 只。
飼養方式:舍飼;海拔高度:370m;飼料組成:精料補充料、小麥秸稈、青綠飼料,上午、下午各飼喂一次。
試驗羊采血前禁食12h。準備好冰盒、一次性采血針、采血管、酒精棉球。
羊只保定后,用酒精棉球對頸部采樣部位進行消毒,用抗凝采血管和促凝采血管分別采集靜脈血液5 mL,并上下輕微搖晃均勻后置于冰盒中。
委托南充市順慶區川北動物醫院對血樣進行檢測,血液分析儀由美國愛德士公司生產(型號為Catalyst Dx SD1),生化分析儀由山東博科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BK-1200)。
1.6.1 生理指標
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紅細胞(Red blood cell,RBC)、紅細胞積壓(Hematocrit,HCT)、平均紅細胞積壓(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OB)、白蛋白/ 球蛋白比(ALB/GLOB)、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系數(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共計8 項血液生理指標。
1.6.2 生化指標
血紅蛋白(Haemoglobin,HGB)、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血 糖(Glucose,GLU)、肌酐(Creatine,CREA)、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尿素氮/肌酐比(BUN/CREA)、磷離子(Phosphorus ions,PHOS)、鈣離子(Calcium ions,CA)、總蛋白(Total protein,TP)、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KP)、谷氨酸轉移酶(Glutamate transferase,GGT)、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膽固醇(Cholesterol,CHOL)、胰淀粉酶(Pancreatic Amylase,AMYL)、脂肪酶(Lipase,LIPA),共計17 項血液生化指標。
所有檢測數據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利用prism 8.0 軟件對數據進行ANOVA 分析。
結果表明,WBC、RBC、HCT、RDW、MCV等5 項生理指標和HGB、CREA、BUN/CREA、MCH、MCHC 5 項生化指標在南充黑山羊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之間呈現一定的差異。而GLU、BUN、PHOS、CA、TP、ALB、GLOB、ALB/GLOB、ALT、ALKP、GGT、TBIL、CHOL、AMYL、LIPA 15 項理化指標在各年齡、性別間差異不顯著(P>0.05)。南充黑山羊在各年齡、性別的血液理化指標變化情況見表1。

表1 南充黑山羊不同性別、年齡血液理化指標檢測結果
WBC、RBC、HGB、HCT、RDW 和MCH 6項指標與南充黑山羊的年齡相關,2月齡公羊的WBC 顯著高于成年公羊(P<0.05),而2月齡母羊WBC 極顯著高于周歲母羊和成年母羊(P<0.01);2月齡公羊和周歲公羊RBC 極顯著高于成年公羊(P<0.01),而2月齡母羊RBC 極顯著高于成年母羊(P<0.01);周歲公羊HCT 與2月齡及成年公羊差異不顯著(P>0.05),而周歲母羊HCT 顯著高于成年母羊(P<0.05),與2月齡母羊差異不顯著(P>0.05);2月齡公羊RDW 顯著高于成年公羊(P<0.05),但母羊RDW 在各年齡段差異不顯著(P>0.05);成年公羊MCH 極顯著高于2月齡公羊(P<0.01),而周歲母羊MCH極顯著高于2月齡母羊(P<0.01)。
CREA、BUN/CREA、MCV 和MCHC 4 項指標與南充黑山羊性別相關,成年公羊CREA 顯著高于成年母羊(P<0.05),隨年齡增加有升高的趨勢,而BUN/CREA 的變化趨勢則相反;成年公羊MCV 顯著高于成年母羊(P<0.05);公羊MCHC 隨年齡增加而降低,而母羊MCHC 在周歲最低。
RBC、HGB、WBC 是3 項重要的血液理化指標,南充黑山羊這3 項指標與其他山羊存在差異,RBC 高于貴州水城黑山羊、波爾山羊和和田羊,低于南江黃羊和薩能奶山羊;HGB 高于南江黃羊、大足黑山羊和波爾山羊,與貴州水城黑山羊和薩能奶山羊接近;WBC 高于南江黃羊、大足黑山羊、波爾山羊和薩能奶山羊,低于和田羊,與貴州水城黑山羊接近。南充黑山羊與其他山羊品種部分血液理化指標的比較見表2。

表2 與其他山羊品種部分血液理化指標的比較
血液的理化指標包括血液的生理參數和血清的生化參數,生理參數主要反映出動物體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比例,血清生化參數主要反映出動物體內血液中酶、激素等各種物質的含量和活性。正常情況下,動物的血液理化指標在一定范圍內波動,當某些指標超出或者低于正常范圍時,表明動物處于非正常狀態。通過分析動物的血液理化指標,可評估家畜生長發育狀態,為某些疾病的診斷提供直接依據[6,7]。
WBC 主要負責機體內大部分非特異免疫和所有的特異性免疫過程[8],當外來病菌入侵體內時,白細胞通過變形穿過毛細血管壁,迅速將病菌包圍并吞噬[9]。劉幸君[10]研究發現,波爾山羊、萊蕪黑山羊、文登奶山羊等山羊的WBC 隨著年齡增加而顯著或極顯著降低,但小尾寒羊、薩福克羊等綿羊的WBC 變化趨勢相反,隨著年齡增加而顯著增加。本試驗南充黑山羊WBC 的變化與前人研究存在一定差異,表明WBC 變化趨勢在不同物種間及同一物種不同品種之間差異較大,也可能與飼喂的地域差異有關。在其他物種中也有相似研究,張繼才等[11]研究表明,成年短角牛WBC 比斷奶犢牛低48.13%。本試驗成年羊WBC 比斷奶羊低40.65%,南充黑山羊WBC 與短角牛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RBC、HGB 的值對鑒別動物營養不良、貧血等有著重要意義,成年南充黑山羊的RBC 值高于大足黑山羊,與南江黃羊和薩能奶山羊接近,而HGB 高于大足黑山羊和南江黃羊,與薩能奶山羊接近[1],說明RBC、HGB 的差異可能與物種和飼養條件有關。
安徽白山羊[2]、貴州白山羊[12]成年公羊CREA顯著或極顯著高于成年母羊,與南充黑山羊成年公、母羊CREA 的規律相似。南充黑山羊成年公羊的MCV 顯著高于成年母羊,公羊MCV 隨著年齡增長有上升的趨勢,周歲母羊MCV 顯著高于2月齡和成年母羊,10月齡和田公羊的MCV高于母羊[3],與本試驗結果一致,但貴州白山羊和貴州黑山羊[13]成年公、母羊的MCV 差異不顯著。從數值分析,和田羊MCV 的均值為70.84 fL,貴州白山羊為45.52 fL,南充黑山羊為20.07 fL,表明MCV 與飼養環境的海拔高度密切相關,海拔越高,MCV 的數值越大。MCHC 在機體與氧的結合、運輸、利用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14],貴州黑山羊母羊的MCHC 在各年齡段差異不顯著,貴州白山羊周歲及成年羊的MCHC 均高于南充黑山羊[10],但南充黑山羊成年公羊、母羊的MCHC 均高于和田羊及貴州白山羊,與波爾山羊和薩能奶山羊接近[7,9],這可能與品種及飼養條件有關。
本試驗首次對南充黑山羊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血液理化指標進行系統測定,發現WBC、RBC、HGB、HCT、RDW 和MCH 6 項指標與南充黑山羊的年齡相關,CREA、BUN/CREA、MCV 和MCHC 4 項指標與南充黑山羊性別相關。這些血液理化指標特征可作為南充黑山羊品種特性及疾病診斷的參考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