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靈犀
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粵港澳各界一直緊密關注、積極響應,發揮自身“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和平臺作用,成為“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為粵港澳大灣區提升國際競爭力、更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拓寬了新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既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中心樞紐點,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雙向交匯點,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粵港澳各界一直緊密關注、積極響應,發揮自身“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和平臺作用,成為“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進程中,粵港澳三地各具優勢:廣東省科技創新活躍,先進制造業基礎雄厚,產業鏈完善,是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的大省;香港擁有成熟的金融體系和航運系統,商業網絡遍布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是“一帶一路”重要的資本市場;澳門擁有葡語國家的經貿服務平臺和大量資本。
最能展現香港所長的是全方位的專業服務。不久前,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以下簡稱“香港商經局”)聯同香港中國企業協會聯合舉辦“內地企業伙伴交流對接會”,促進香港專業服務團體與中資企業建立聯系。80余家香港企業及專業服務提供者,13家央企和內地企業代表,140多場一對一面談,交流對接會氣氛熱烈,吸引逾170名來自投融資、綠色金融、保險、建筑及工程設計、會計、法律及顧問服務等不同范疇的內地、香港企業和專業界別人士參與。

2023年9月13-14日,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蒞臨中國國際傳播集團(中國外文局)展區,瀏覽展示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談“一帶一路”》等書籍,并與工作人員互動交流
“香港擁有多元化和全面的專業服務,充分體現‘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是央企和內地企業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的首選專業服務平臺。”香港商經局局長丘應樺表示,央企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已先后承擔逾3000個“一帶一路”項目。本次對接會旨在促進中央企業和在港中資企業與香港專業服務提供者建立聯系,發揮香港所長,為專業服務界別提供更多機會,共尋“一帶一路”發展機遇。
廣東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同樣亮點十足。經過十年發展,廣東已成為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貿易量最大、雙向投資最多的省份。數據顯示,廣東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貿易增長強勁,經貿關系日益緊密,進出口由2013年的1.11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2.25萬億元人民幣,累計增長102.2%。2023年1-7月,廣東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進出口達1.3萬億元,增長7.3%。
“澳門秉持‘國家所需、澳門所長’原則,結合‘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發展定位,發揮對葡語國家的聯系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澳門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任梁潔芝介紹,澳門與總人口約3億的9個葡語國家保持著密切聯系,多年來一直發揮著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經貿合作、科研、中醫藥、文旅會展商貿、金融及青年創業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積極成果。
印度尼西亞精制鹽廠項目、墨西哥尤卡坦州1000公頃太陽能項目、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多功能碼頭項目等等。打開香港貿發局“一帶一路”專題網頁,680多個項目滾動呈現,從東南亞到非洲,從美洲到中東,從能源、科技到制造業、農業,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
隨著香港邁入由治及興新階段,不少業界人士認為,“一帶一路”是助力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平臺,現在正是香港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時機。“香港可以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好超級聯系人角色和國家賦予的獨特使命,搭建人才交流、國際融資、產品轉化、創新科技、綠色經濟等平臺,使香港經濟激發出更多、更新、更強的力量。”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代表、龍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梁毓雄如是說。
香港貿發局總裁方舜文認為,踏入新階段,香港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上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特別是在資金融通、促進國際商貿合作方面可作出獨特貢獻。他介紹說,香港貿發局可以通過13個內地辦事處、47個世界各地的中國香港商會進行聯系,接通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商機,講好香港故事,創造協同效應。
澳門也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著力發展中醫藥產業,越來越多中醫藥企業通過“澳門制造”“澳門標準”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落地生根。2020年,廣州醫藥集團國際總部落戶澳門,并獲頒澳門第一個中藥口服固體制劑制造準照。如今,由廣藥集團出品的“安宮牛黃丸”等一大批中成藥產品走向海外,被國際市場廣泛認可。中成藥“華佗再造丸”已進入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注冊銷售,行銷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為海外民眾消解病痛、帶來健康。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深化與共建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示范。”粵港澳大灣區科學論壇主席、“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認為,在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可以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在更大的范圍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更寬的地域上進行溝通合作,在更深的層次上實現互利共贏。
“目前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和地區已超過150個,占全球40%的GDP及世界商品貿易的45%。”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不久前參加了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的“‘一帶一路’十年成果和愿景”論壇,他認為“一帶一路”蘊含巨大發展機遇,香港不可錯過,未來會加強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推廣香港。
自2016年以來,香港特區政府每年均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至今論壇已成為內地、香港和海外企業重要的“一帶一路”商貿投資平臺。今年“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踏入第八屆,吸引了近6000名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士參加,與會代表團逾100個。各方簽署了21份合作備忘錄和協議,涉及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區,以及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泰國等東盟地區國家的官方機構及企業,內容涵蓋可持續建筑資源、可持續能源、科研、基建、物流等領域。
今年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首次設立“中東專場”,聚焦中東市場新機遇、新發展和新合作,高峰論壇第一場政策對話環節以“發掘中東潛力”為題,重點討論加強“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中東之間的投資、金融服務和發展解決方案等方面的合作。“未來我們會加強開拓中東、中亞、中歐等新興市場,在經貿投資等多個領域推進香港專業服務優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拓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丘應樺說。
在廣東,越來越多的跨境出口企業也將目光投向新興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前8個月,廣東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貿易進出口增長3.7%、拉美增長11.5%、中東增長9.3%、非洲增長14.2%。“近幾年,我們開拓了來自土耳其、印度等許多新興市場的客戶,每年都保持了15%以上的銷售增長。”深耕制造領域20年,廣東圣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韓慧敏說。
新興市場同樣十分看好廣東的發展。上半年,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地區的實際外資181.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5倍,來自東盟、RCEP國家的實際外資也分別同比增長59.9%、51.1%。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商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正穩步推進與廣東的合作。今年3月,廣東省政府在北京與沙特阿美簽署合作備忘錄。沙特阿美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敏納瑟爾表示,希望雙方加強石化、氫能源、氨能源等方面合作,支持廣東發展現代和更可持續的石化工業。

2023年4月14日,由中國船舶集團廣船國際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意大利一航運公司建造的豪華客滾船在廣州南沙龍穴島啟航
2023 年1-7 月,廣東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進出口達1.3 萬億元,增長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