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周 琳

9月2日,中英雙方正式宣布英國館在2023年服貿會亮相
作為主賓國,英國派出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商業代表團。在服貿會展會現場,觀眾可以通過虛擬和增強現實設備,感受英國在體育、野生動物保護和職業教育等多個模擬場景下的互動體驗。
9月2日,隨著縮小版的倫敦塔橋緩緩開啟,占地224平方米的英國國家館正式亮相服貿會。作為主賓國,英國派出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商業代表團,來自文化創意、體育、教育、科技、能源、醫療保健和金融服務領域的60多家公司和機構參展。在展會現場,觀眾可以通過虛擬和增強現實設備,感受英國在體育、野生動物保護以及職業教育等多個模擬場景下的互動體驗。
倫敦塔橋作為英國古老的標志性建筑,在本次服貿會上被賦予了全新的寓意。它象征著聯通中英兩國之間服務貿易的橋梁,以促進雙邊貿易的自由流動。
“在全球服務貿易方面,英國和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國家,英中建立積極的貿易關系不僅有利于兩國,更有利于全世界。”英國駐華使館副館長馬潔茹表示,服貿會為兩國深化服務業合作搭建了平臺。

英國駐華貿易副使節兼英國駐華公使銜參贊(金融服務與投資)路睿(左)與英國教育領域參展商合影
在英國館開館儀式上,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夏林茂表示,“北京是全國唯一的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自貿試驗區‘兩區’政策疊加的城市,將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以先行先試引領帶動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為服務貿易長足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釋放更大潛力。”
談及兩國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潛力,英國駐華貿易副使節兼英國駐華公使銜參贊(金融服務與投資)路睿與記者分享了一系列數字:“英國作為全球第二大服務出口國,80%的經濟來源與服務業相關。中國是英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自1997年至2020年英國與中國服務貿易年均增長12.2%以上,兩國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潛力仍然巨大。”
英國知名投資公司施羅德集團是中國金融業開放政策的受益者。集團中國業務主席吳思田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已有30多年歷史。中國是我們全球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借助在中國市場擁有的廣泛能力,更好地開拓發展業務。”
據悉,在中國經濟復蘇預期和加快金融開放的政策推動下,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于2023年1月10日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在中國設立全資子公司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
吳思田認為:“中國市場仍在崛起,因此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他分享道,中國民眾的大部分儲蓄在銀行,或者投資于房地產,只有一小部分投資于證券、股票和債券。而在美國,大約30%的公共財富投資于此類資產。他表示:“很明顯,中國市場將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這對全球資產管理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向外國投資者不斷開放投資市場。這受到了全球投資者的歡迎,也被認為將提振中國的經濟增長。吳思田補充道:“這對中國的個人投資者和中國經濟都有好處。我們很自豪能做出這一長期戰略承諾,參與和見證中國的持續對外開放。”
吳思田進一步說,“我們在國際上有著良好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記錄,也非常期待在中國展現這方面的能力,助力中國的低碳轉型,并支持政府監管機構制定政策,加快向零碳轉型。全球都在追求零碳目標,投資者也在積極減少碳足跡,在碳排放上領先的公司往往也是創造最大價值的公司。”

“溫故30年 英倫流行在中國”活動現場
素有“翡翠島國”之稱的愛爾蘭以綠意盎然的風格亮相本屆服貿會。作為服貿會的常客,愛爾蘭以其優質的農產品、高等教育、高科技和創新以及風景如畫的景觀和獨特的文化體驗而聞名。
愛爾蘭駐華大使安黛文表示,服貿會是展示愛爾蘭在服務貿易領域獨特優勢的絕佳機會。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去年愛爾蘭和中國之間的貨物貿易增長了37%,雙邊服務貿易增長了16%。兩國在服務貿易方面具有高度互補性。隨著中國政府致力于高質量發展,她希望愛爾蘭和中國之間的服務貿易將呈指數級增長。
“盡管愛爾蘭是一個小經濟體,但開放的全球貿易是其繁榮的基礎。”安黛文說,作為歐盟成員國,愛爾蘭擁有強大的服務業,服務貿易占其貿易總額的64%以上。中國是愛爾蘭第五大貿易伙伴。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為愛爾蘭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愛爾蘭駐華大使安黛文(左)現場推介愛爾蘭醫療科技公司的產品
安黛文還向記者特別介紹了愛爾蘭醫療科技公司Nasal Medical的產品,該公司生產用于健康呼吸的鼻腔設備。據悉,愛爾蘭目前是歐洲第二大醫療技術產品出口國,也是歐洲人均醫療技術專業人員的最大雇主。今年,好幾家知名的愛爾蘭醫療科技公司都在服貿會上亮相。
“精致體驗意大利文藝復興”是意大利館的主題。步入帶有紅綠相間“ITALIA”標志的意大利館,記者被滾動播放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文化系列展覽視頻吸引了目光。
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主任、文化參贊菲德利克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當今復雜的國際形勢下,文化交流與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必要,因為它們不僅是靈感的源泉,也是理解不同國家基本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他表示,中意兩國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都創造了燦爛的文明,擁有豐富的精神文化遺產。
“在這一歷史性時刻,意大利從其獨特的文化身份中汲取靈感,并向中國發出了在文化領域開展跨文化合作與對話的強烈信息。我們堅信,藝術和文化是一種普遍的語言,可以將不同文明、國家和人民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參觀者現場體驗VR
據介紹,意大利有兩個文化輝煌時期——古羅馬時期和文藝復興時期。圍繞這兩個時期的藝術創作,意大利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為廣大中國觀眾策劃并推出了十幾個主題展。這些展覽包括先后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和“心影傳神——烏菲齊美術館藏大師自畫像展”,以及在北京來福士乙十六藝術館舉行的“智慧之源——達 芬奇,拉斐爾,但丁與意大利設計制造”展覽等。
菲德利克說:“中國和意大利都是東西方文明的典范。”他希望意中兩國在電影、現代藝術和設計、食品、時尚和其他創意產業等各個文化領域進行更多合作。
據介紹,本屆服貿會意大利有20家意大利公司和機構出席,其領域從工業設計、工程服務、法律服務、金融保險、運輸和物流到文化服務。過去5年,中意貿易額從500億美元增長至近800億美元,意大利對華出口增長約30%。依托上海進博會、海南消博會等平臺,意大利優質商品已經走進中國千家萬戶。
“在過去的50年中,世界經濟發生了結構性轉變。服務業占全球GDP的比重從53%上升至67%,服務業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了2/3。”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WTO原副總干事易小準在9月4日舉行的北京“兩區”建設與企業全球化論壇暨第十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上表示。
他指出,服務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無處不在,當前全球制造業也呈現出明顯的服務化趨勢。同時,全球的服務貿易日趨數字化,通過數字網絡提供的服務總值達到了3.8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服務貿易出口的54%。
為此,他建議,應將開放的重點放在服務業;大力吸引外資和優化營商環境;從各個方面出臺政策鼓勵和促進資金、人員、信息和技術自由流動,便利化人員出入境手續。
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市“兩區”辦專職副主任劉梅英從產業開放、要素流動和外國企業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她表示,習近平主席在服貿會致辭中提出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先試改革、支持服務業在綠色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等新的更高要求,這正是北京市“兩區”建設的成果。
中國歐盟商會秘書長唐亞東對于北京提供的世界級的良好營商環境表示認可,認為這為服務貿易企業發展創造了條件。
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唐亞東特別提到了國務院2023年8月13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該《意見》包括六個方面的24項政策措施,涉及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確保國內外企業平等待遇、增加財政和稅收支持,以改善外國投資者的營商環境,增強外國投資者的信心等多方面內容。
“在促進服貿業發展方面,商業環境至關重要。”唐亞東說,除了更大的市場準入和進一步的開放,企業的創新發展還需要更方便地獲取跨境數據,用于商業分析和決策,這有賴于專業的服務提供商。此外,便利化的醫療、教育和國際旅行也將促進國內和國際人才在全國和全球范圍的自由流動。
他說,歐盟和中國之間有必要定期舉行高層會議,以確保及時有效地溝通,建立互信。加強服務貿易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上的緊密合作,這些將有助于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