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綜合報道
蘭花獎由中國外文局發起設立,旨在積極踐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表彰獎勵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推進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鑒作出突出貢獻的國際友人。

2 02 3 年9月8日,北京舉辦的首屆蘭花獎第一場國際文化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多元共生—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展開熱議
2023年9月8日,首屆蘭花獎頒獎典禮及蘭花獎國際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辦。蘭花獎由中國外文局發起設立,旨在積極踐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表彰獎勵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推進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鑒作出突出貢獻的國際友人。
來自美國的約瑟夫 波利希、埃及的伊薩姆 沙拉夫、墨西哥的白佩蘭、英國的大衛 弗格森等10位國際友人獲此殊榮。近30個國家的首屆蘭花獎入圍代表,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各省區市新聞辦公室、國際組織、駐華使節、中外智庫等300余人參加相關活動。
2023年3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在國際社會得到熱烈響應。在世界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全球文明倡議致力于實現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對于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9月8日,中國外文局局長、蘭花獎評委會主任委員杜占元主持頒獎典禮,并在蘭花獎國際文化論壇上致辭。他在致辭中提出三點思考:
以文明共存架起交流交融的友好之橋。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基于不同歷史、國情、習俗等因素孕育出不同文明,共同繪就了波瀾壯闊的人類文明畫卷。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以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促進各國人民心相連、手相牽。世界各國應當堅持和合理念,摒棄偏見和傲慢,在尊重差異中尋求共識,在包容不同中謀求大同,積極架設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努力實現不同文明和諧共存、美美與共。
以文明交流筑牢相知相親的價值根基。任何一種文明都是流動的、開放的,這是文明傳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盡管各國歷史、文化、制度、發展水平還不盡相同,但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追求是相通的。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切實回應了國際社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的普遍期待,為各國人民相知相親拉緊了價值紐帶。各國應當發揚包容精神,加強國際人文交流與合作,探索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增進理解信任,消弭隔閡沖突,促進民心相知相通。
以文明互鑒構建共生共榮的美好世界。當今時代,世界正處于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之中,人類正在面臨的各種共同挑戰的應對,需要文明互鑒的堅實基礎。各國應當秉持開放態度,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聚焦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從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中,廣泛汲取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互利共贏的發展智慧、和諧共生的發展方式、團結合作的相處之道,積極回應各國人民對和平與發展的呼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尋求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豐富人類文明百花園,讓多姿多彩的文明不斷為世界發展注入生機活力。
蘭花獎國際文化論壇聚焦全球文明倡議,就加強多元文明交流對話、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深入交流探討,具有重要意義。在主題演講環節,包括首屆蘭花獎獲獎者、文化領域專家學者等在內的5位中外嘉賓發表演講。
首屆蘭花獎終身榮譽獎獲獎者,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茱莉亞學院榮休院長、首席中國事務執行官約瑟夫 波利希結合自身在音樂藝術領域的感悟進行了分享。他認為,人文交流和藝術合作促進了文化交流、互學互鑒,培育了一種彼此之間的關聯感和共同目標意識。藝術有助于讓我們了解彼此,并營造一種超越政治現實的相互尊重的氛圍;同樣地,通過多種層次的文化交流,也能開創人類之間相互理解的新天地,打造一個更加公平和富有同理心的國際社會。
中華文化學院第一副院長吉林圍繞“踐行全球文明倡議、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相關話題進行了分享。他表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豐富人類文明百花園,讓多姿多彩的文明不斷為世界發展注入生機活力。凝聚文明共識,在“和而不同”中謀求“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建設現代文明,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努力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豐富交流內容,拓展合作渠道,在互學互鑒、合作共贏中共創美好未來。
首屆蘭花獎杰出成就獎獲得者代表,埃及前總理,沙拉夫可持續發展基金會創始人、主席伊薩姆 沙拉夫在演講中充分肯定了中國的發展經驗對于世界的重要意義。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借鑒,即持續推動溝通交流,以互聯、互通、互信促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一帶一路”倡議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都在鋪設一條讓整個世界迎來繁榮發展的道路。同時他號召世界各國都應以交流與合作的態度共同面對當前的挑戰,在文明交流中共創未來。

中國外文局局長、蘭花獎評委會主任委員杜占元主持頒獎典禮
北京外國語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漢學》主編張西平結合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沿革進行了分享。他指出,人類文明是一個不斷相互影響的發展歷史,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這一論述,深刻揭示了文明交流互鑒的意義和文明發展規律,及文明在世界和平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夠認識中國、理解中國、傳播中國,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為世界文化發展做出貢獻。
首屆蘭花獎友好使者獎獲得者代表,印尼外交政策協會創始人、主席迪諾 帕蒂 賈拉爾在演講中強調了各國之間開展“對話”的重要性,以及文明交流互鑒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他表示,構建各國之間的互信尤為重要,這不僅涉及通過政府高層之間的對話交流增進雙邊關系;通過文藝界、商界等民間層面的交流對話促進互信也同樣重要。要以人文交流的強勁動力不斷擴展全球范圍的對話空間,持續推動各國之間的對話溝通。
當天下午,與會的中外嘉賓圍繞“多元共生——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互學互鑒——促進全球文明交融性”“開拓創新——激發人類文明創造性”三個議題展開了圓桌對話。
“多元共生——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分議題由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于濤主持,漢學家、墨西哥學院亞非研究中心教授白佩蘭,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王輝耀,教育家、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巴方院長路易斯 安東尼奧 保利諾,外文出版社總編輯許榮,約翰 拉貝交流中心主席托馬斯 拉貝,學者、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艾那·唐根參與議題討論。
“互學互鑒——促進全球文明交融性”分議題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蘭花獎評委會副主任委員范迪安主持,漢學家、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語言學院東方學系主任易福成,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主任劉昆,外文出版社榮譽英文主編、國際傳播專家大衛弗格森,中建國際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烈,翻譯家、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哲學語言系教授雷林科,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主任張金庭參與議題討論。
“開拓創新——激發人類文明創造性”分議題由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主持,巴基斯坦總理特別助理扎法爾 烏丁 馬赫默德,紀錄片導演竹內亮,云南紅河州委常委、蒙自市委書記李梅,歪果仁研究協會YChina創始人高佑思,中國“智權”研究聯合實驗室主任李愛國,媒體人、主持人翠花參與議題討論。
嘉賓們紛紛表示,在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今天,世界和平、人類進步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深化人文交流、增進彼此了解是各國人民的普遍期待,不同文明和平共處、和合共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陽關大道;要在持續的交流互鑒中傳承文明、開拓創新,共同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
在9月8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表示,中國外文局組織首屆蘭花獎評選表彰活動,有10位外籍友人獲獎。雖然他們國籍不同、經歷各異,但是都致力于推動全球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是促進相互理解、交流合作的友誼使者。
中國愿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弘揚全球文明倡議精神,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以實際行動促進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