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芽南
(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26)
2017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專門提出要弘揚工匠精神,同年12 月國務院頒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礎教育中”,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畢業生是辦學目標。工匠精神是求實、嚴謹、精益求精的體現,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是引導學生樹立大國工匠精神,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的途徑,同樣也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均對于工匠精神的作用及培育方法開展了各種各樣的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美國社會學家本杰明·富蘭克林、查德·桑內特、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日本阿久津一志等,他們均認為工匠精神無論對于個人還是公司的發展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個人提升自身能力,成為真正的高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成為工匠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國內近年來對于工匠精神的研究如火如荼,研究主要圍繞在工匠精神內涵和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兩個方面。
2.1 工匠精神培育落地難。現階段高職院校均在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無論是學校的展臺櫥窗,還是教師的課堂,均在很大程度上進行工匠精神的宣傳,但是經過調查走訪發現停留在宣傳和倡導層面的居多,很少有落地工匠精神的具體措施。
2.2 雙師型教師師資薄弱。雙師型教師指既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較高的技術技能和職業素養或相關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雙師型教師對于高職院校培育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階段,雖然各個高職院校在師資介紹中注明雙師型教師占比很高,但是根據調查,往往教師具有某一項資格證書或企業經歷就可認定為雙師,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存在認定機制培養標準機制欠缺的現象。
2.3 校企合作不夠深入。由于高職教育的特殊性,校企合作通過學生的頂崗實習將企業精神、職業素養、工匠精神滲透到學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但是目前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上,學生雖然以頂崗實習的名義進入企業,但是并沒有讓學生進行多崗位歷練,而是直接進入流水線工作,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合同文本上,并沒有對工匠精神的培育發揮應有的作用。
3.1 工學結合,育人新模式。通過建立“大師工作室”,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工作室的建設,根據學生特點,工作室的老師以實際生產中的實例來進行相關的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程度,通過學生對于大師的崇拜敬重心理,引導其樹立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3.2 知行合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大師工作室的運營通過建立積分榜等形式,對于參與其中的學生進行積分管理,工作室大師對各個任務完成的精細度情況進行及時點評和打分,將打分結果納入學生積分榜,并允許精細度不夠同學進行二次加工,以此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積分的形式鼓勵學生做精益求精的工作,樹立工匠精神。
3.3 深度校企合作,互利雙贏。引入企業大師在學校建立工作室,并定期對學生進行指導,一方面學校的學生能夠接觸到專業內實際的生產狀況并借助大師的工作精神逐步培養樹立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通過工作室的建立在學校的學生中間發現好苗子,積極引入到企業工作,充實企業的人才隊伍,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