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鴻雁 辜志強
高等職業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重要的一環,也是國家培養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審計委員會是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機構,是高校黨委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的體現,是高校完善治理結構、強化內部控制、防范經濟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普遍設立了高校審計委員會,但在實際運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影響了高校審計委員會的有效發揮。因此,有必要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高校審計委員會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完善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高校審計委員會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參考。
高等職業院校高校審計委員會是高等職業院校內部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職業院校黨委和行政領導層的咨詢機構和監督機構。高校審計委員會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協助高等職業院校黨委和行政領導層制定和完善內部審計制度,提出內部審計工作的建議和意見,促進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和法治化;(2)監督和評價高等職業院校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和考核,對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議;(3)協調和溝通高等職業院校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監察、監督等相關部門和機構的關系,維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處理內外部審計之間的沖突和矛盾;(4)參與高等職業院校重大經濟活動、重要財務決策、重要項目投資等方面的審計前置審核,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隱患提出預警和防范,保障高等職業院校經濟安全和合法利益;(5)參與高等職業院校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對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合理性、適應性等進行評價和監督,推動內部控制體系與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銜接;(6)參與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對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運行情況進行審計評價,對教育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7)參與高等職業院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對違反黨紀國法的行為進行審計調查,為懲治腐敗提供證據支持;(8)參與高等職業院校創新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對創新發展戰略的執行情況進行審計評估,對創新發展戰略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解決方案和建議。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普遍設立了高校審計委員會,但在具體設立依據、組織形式、工作程序等方面,還缺乏統一的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據筆者調查了解,我國部分高等職業院校在設立高校審計委員會時,并沒有明確其法律依據和制度依據,只是簡單地參照了其他學校或者企事業單位的做法,或者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或者外部審計機構的要求。這就導致了不同學校之間在審計委員會的名稱、性質、職責、權限、組成等方面存在差異和不統一,影響了審計委員會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此外,在審計委員會的運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規范的現象。如有些學校雖然設立了審計委員會,但并沒有明確其工作程序和責任機制,沒有定期召開會議或者召開會議不按時不按質;有些學校雖然召開了審計委員會會議,但并沒有形成正式的會議紀要或者決議文件,或者形成了文件但沒有及時傳達落實;有些學校雖然形成了文件并傳達落實,但并沒有建立有效的跟蹤監督機制,或者監督機制不健全不到位。這些都影響了審計委員會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監督指導作用。
審計委員會是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機構,是高校黨委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的體現,是高校完善治理結構、強化內部控制、防范經濟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審計委員會的職能定位和作用發揮還不夠明確,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與外部審計機構的協調和溝通機制不健全。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既要接受上級審計機關的領導和指導,又要與其他外部審計機構協作配合,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但目前,有些學校在與外部審計機構的溝通協調方面還存在一些障礙和困難,如信息共享不暢、工作銜接不順、責任界定不清等,影響了審計效率和效果;二是與學校決策層的溝通和服務機制不完善。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既要對學校經濟活動進行監督評價,又要為學校決策提供參考和支持。但目前,有些學校在與學校決策層的溝通服務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審計結果反饋不及時、審計建議不具體、審計意見不受重視等,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三是與學校其他內部監督管理部門的協調和配合機制不完善。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是學校內部監督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與其他內部監督管理部門如紀檢監察、組織人事、財務等形成有效的協同效應。但目前,有些學校在與其他內部監督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工作重復或缺失、信息交流或隔閡、責任落實或推諉等,影響了監督管理的全面性和協同性。
審計委員會的人員配備和專業化建設是審計委員會有效履行職能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審計委員會的人員配備和專業化建設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審計委員會成員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根據《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 號——高校內部審計》,高校內部審計機構應配備足夠的內部審計人員,內部審計人員數量應不低于教職工總數的2‰。但實際情況是,有些高等職業院校沒有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或者雖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但人員數量遠低于規定標準,甚至只有一兩個人。這樣的人員配備難以滿足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需要。二是審計委員會成員專業水平不高,業務能力不強。根據《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 號——高校內部審計》,內部審計隊伍應由具備經濟、管理、法律、建設工程、信息系統等方面專業素質的人員組成,并具備必要的職業資格。但實際情況是,有些高等職業院校的審計委員會成員缺乏相關專業背景和專業資格,或者專業知識和技能與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不相適應,難以適應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三是審計委員會成員培訓機制不健全,學習交流不充分。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需要不斷適應教育改革發展和經濟社會變化的需要,審計委員會成員需要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能力。但實際情況是,有些高等職業院校沒有建立健全審計委員會成員培訓機制,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和內容,沒有組織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活動。同時,也沒有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平臺進行學習交流,與其他高校或外部機構的溝通協作不夠密切。
為了提高高等職業院校審計委員會的工作效能,促進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化、專業化和制度化,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高等職業院校應當按照《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的要求,成立由校領導、教職工代表、教育主管部門代表、其他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者以及外部審計專家等多方利益相關者組成的審計委員會,明確審計委員會的職責、權限和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審計委員會的議事規則和工作制度,定期召開審計委員會會議,聽取內部審計工作報告,研究解決內部審計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監督檢查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高等職業院校應當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和內容,組織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活動,提高審計委員會成員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培訓內容應當涵蓋內部審計理論與方法、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經濟責任與績效評價、財務報告與財務分析等方面。培訓方式可以采用集中授課、網絡教學、案例分析、現場觀摩等形式。培訓效果應當進行考核評價,并作為考核、任免、獎懲審計委員會成員的重要依據。
高等職業院校應當建立健全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財務管理等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機制,形成監督合力。在重大改革項目、重要方針政策的落實情況、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檢查等方面,要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用、協同推進。對于內部審計發現的重大違法違紀案件線索,要及時移送有關部門處理,并跟蹤了解處理結果。
高等職業院校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及時向社會公開內部審計工作情況,包括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內部審計人員配備、內部審計本年度工作安排及完成情況、內部審計本年度經費預算及使用情況等。同時,要積極接受社會各界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監督和評價,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不斷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總之,高等職業院校審計委員會是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組織形式,是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強化高校內部監督管理的有效途徑。建立健全高等職業院校審計委員會,有利于提高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有利于促進高校科學發展和規范管理,有利于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應當從加強組織建設、專業培訓、協調配合、社會公開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動高等職業院校審計委員會的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