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義宏
【關鍵詞】心理疏導;學業輔導;育人故事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38-0095-02
妻子班上轉進一個外地的男孩小雙。開始的一兩個月,他表現得中規中矩,課上還算認真聽講,作業基本能按時完成。到班后的第三個月開始,數學、英語家庭作業完成的情況都一般般。
大約是從四月中下旬開始,他突然發生了一些變化:不想上學就不來;作業不想寫就不寫;說話越來越少,課上被提問時,不是支支吾吾,就是一言不發。妻子是語文老師,也是班主任,私下找過他幾次,也找過家長幾次,他基本上是低著頭,問多了就開始哭。
了解后才知道,小雙的父母前年來我們這邊打工,說孩子在老家從來沒要他們操心過,現在他們在這邊基本安定了,就把他帶過來了,哪知會出現這種情況。剛開始父母還能耐心開導,再后來,說多了,依然沒有起色,也就沒耐心了。
我有些奇怪,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孩子,短時間內怎么會有如此大的變化?按照全環境育人理念來看,一般情況下,學生若是突然出現改變,往往與學校、家庭這兩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有關,現在家庭沒什么問題,那問題就可能出在學校里。小雙在學校里究竟經歷了什么?于是我產生了見一見他的想法。
那是五月的一個周四,已是晚上六點多,妻子說正在給小雙“補課”。機會來了,我立馬借“接妻子下班”的名義去了學校。進了辦公室,只見一個個子不高、眉清目秀的小男孩正一邊哽咽著一邊慢吞吞做作業。站在旁邊的應該是小雙父親,不時大聲呵斥幾句。一問,原來是小雙前兩天都沒來學校。前天還是學業水平測試的日子,看樣子不像個調皮的學生呀,怎么會這樣呢?我把小雙父親勸出辦公室,與他在門外聊了起來。小雙轉過來前,上的是當地一個很不錯的實驗小學,成績也一直不錯……
待妻子批改好小雙的作業后,我便拉過小雙,問道:“你不上學,一個人在家無聊嗎?在學校是不是怕老師???”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跟他聊了幾句。他依舊沒開口,一臉漠然。見他如此,且天色已晚,我只好讓他先回家休息。
回家后,根據小雙爸爸透露的一些信息,我上網查了查小雙原先的小學。我想我們應該多關注小雙轉學之前的情況。一查下來,正如孩子的父親所說,這所小學屬于當地比較有名的學校。從學校以往的一些報道中,我發現了關于小雙的一些信息,他還當過班干!我的好奇心一下子升級,細細找開來,居然找到了不少小雙參加學校重大活動的信息,有征文獲獎的、有國旗下講話的……在和妻子閑聊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規律:最近一個月來,每逢數學、英語家庭作業做不好,他就不來。開始時我有些想不通,時間長了,似乎悟出點什么,但究竟是不是這樣,還得再次與他詳細談談。
第二天下午四點半左右,我到妻子學校找到小雙。我一邊慢慢地講起他的過去,一邊偷偷地觀察著他。我希望通過我對他過往的敘述,讓他清晰看到曾經那么優秀的自己。我堅信,只要喚起他的自尊,幫他找回過去,就有可能讓他在未來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己。就在講述的過程中,我發現他的神情有了明顯的變化,面部表情也豐富了起來,不時還插上幾句。他說不來學校是怕考不好沒面子,怕作業完成不了挨老師批評,有些作業沒完成是因為他不會,但又不好意思問……一切都找到了答案。在老家,他是老師、家長心目中的好孩子,是值得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是同學學習的榜樣。但到了新學校,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教材教法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原先根本就沒學過英語,而在這邊二年級就開始啟蒙了……
對小雙來說,轉學不只是換了學習環境,還失去了自信,只剩下迷茫、自卑、失落。我鄭重地對小雙說:“我們能理解你,但逃避只會讓你越來越差,知恥而后勇,勇敢面對,積極改變才是王道。憑你的聰明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你一定能找回優秀的自己……”與小雙交流的時候,妻子也在一旁,她迅速與數學、英語老師商量了一下,確定了幫孩子輔導的時間。小雙父親來接他的時候,我把這些情況詳細說給他聽。我與小雙的父母商量:學習內容上一點一點來,學習目標上一步一步來;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鼓勵孩子多交幾個好朋友,盡快讓孩子熟悉并融入新的班集體;遇到一些情況也不要急,先靜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想想孩子此前的一些言行,多想一些為什么……
就這樣,小雙逐步適應了新環境,整個人的狀態都變得積極昂揚了起來,現在已是妻子的得力小助手。
教師只有蹲下身來,真正走進學生的世界,了解學生的內心,才能讓學生找到真實的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市曲塘鎮雙樓初級中學)
見習編輯:徐緣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