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需要從幼兒抓起。認真開展黃河文化融入學前美術教育的實踐研究,有利于增強幼兒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培養其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豐富學前美術教育課程教學內容,為黃河文化規范化、科學化融入學前美術教育課程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黃河文化;學前美術教育;理論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9月18日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一、黃河文化融入學前美術教育的時代價值
(一)有利于增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歸屬感
學前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對象主要是幼兒,美術課程在該專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將黃河文化融入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教學中,不僅能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能增強高校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歸屬感,增強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推進學前美術教育學科的發展
幼兒正處于美術啟蒙階段,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前兒童,在學前美術教育中弘揚黃河文化,在美術教育中系統研究傳承黃河文化的方案,找準學前美術教育與傳承黃河文化的結合點,有利于推動學前美術教育學科的發展,豐富該學科的教學內容,增強幼兒的文化認同意識,培養其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三)有利于中華文化傳承發展
在學前美術教育中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在高職幼教專業學生中和幼兒園教學中系統講好“黃河故事”,堅定文化自信,能夠提高教師進行黃河文化啟蒙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促使其更加關注美術教育與黃河文化之間的關系,加深對黃河文化的理解和認知,提升在黃河文化語境下的藝術表達能力。
二、黃河文化與學前美術教育的內在關聯
(一)黃河文化是學前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華夏始祖“三皇五帝”曾經活動在黃河流域,夏商周建都于黃河流域,我國最早的城市、文字、青銅器、禮法制度都出現在黃河流域,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黃河文化擁有著豐富的文化形態,如史前文化、神龍文化、黃帝文化、漢字文化、詩文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農耕文化、英雄文化、醫學文化、民俗文化、戲曲文化、宗教文化、姓氏文化等。黃河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時代價值和文化功能,把黃河文化中的重要內容融入學前美術教育中,對于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創造能力、文化認同感具有重大意義。根據幼兒的心理、生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教師可以把黃河文化中的經典思想文化、經典文學故事、英雄人物與民族精神、傳統美術、傳統節日、民間信仰與民俗風情、文字與姓氏、紅色文化等內容有針對性地融入幼兒美術教育中。一方面,通過美術實踐活動使幼兒接觸、了解黃河文化,感受黃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藝術魅力,培養幼兒對家鄉、對民族、對國家的熱愛;另一方面,通過繪畫、手工制作、環境創設、美術欣賞等方式加深幼兒對黃河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其感受美、發現美、欣賞美、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美術素養。
(二)學前美術教育是傳承黃河文化的重要途徑
教育是傳承文化的載體,學前美術教育是黃河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幼兒教育是底色教育,傳承黃河文化要從幼兒抓起。學前美術教育是體驗式美術教育,它包括繪畫、手工、美術欣賞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的教育實踐活動正是傳承黃河文化的有效途徑。
在繪畫方面,學前美術教育中的水墨畫、水彩畫、水粉畫和綜合材料畫等可以將黃河文化中的傳統節日文化表現出來,如春節文化、端午節文化、中秋節文化等,利用傳統節日文化對幼兒加以熏陶,增進幼兒對黃河文化中傳統節日文化的理解。
在手工方面,通過組織幼兒進行剪紙、泥工、玩具、布藝、扎染等美術實踐活動,將黃河文化融入其中,使幼兒能夠比較直觀地感受黃河文化,并通過這些手工制作活動,了解制作活動所需要的工具、材料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等,從黃河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培養幼兒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美術欣賞方面,在幼兒園教室、走廊、大廳的墻面上,有層次地布置剪紙、風箏、團扇、戲劇臉譜、版畫、蠟筆畫、布貼畫和麥稈畫等,在窗戶和門框上懸掛中國結、燈籠等具有古樸民風的民間美術作品,并定期更新美術作品。這樣不僅美化了幼兒園的教育環境,還給幼兒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
三、黃河文化在學前美術教育中傳承的主要形式
黃河文化在學前美術教育中的傳承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黃河文化美術教學活動,這是專門性的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教師按照教學計劃組織的幼兒美術實踐活動,也是實施黃河文化教育傳承的主要形式。二是環境育人促進黃河文化傳承活動,這是滲透性的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主要通過讓幼兒參與創設充滿黃河文化氣息的園所大環境活動,深化幼兒與環境的交往互動,實現環境對幼兒的教育功能。三是家園合力共同促進黃河文化傳承活動,這是開放式的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指在實施黃河文化美術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家長積極性,以“親子時光”“親子任務”等形式讓家長參與,更好地推進家園共育,推動黃河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四、黃河文化融入學前美術教育的建議
(一)加強師資培訓,更新教師觀念
眾所周知,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對黃河文化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幼兒美術教育的效果。因此,要加強對幼兒園園長及教師在黃河文化傳承方面的培訓,提高幼兒園園長及教師傳承黃河文化的水平,開闊幼兒園園長及教師視野,更新幼兒園園長及教師觀念等。如在創設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幼兒園環境時,通過培訓,讓教師樹立“玩具、材料、空間就在身邊”“幼兒是環境創設中不可缺少的參與者”“根據幼兒個性發展需要和各種教育教學活動需要創設環境”“家長也是幼兒園環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等觀念,使教師在環境創設中注重創造性地選擇利用本地自然資源和黃河文化資源,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啟發、引導、支持幼兒和家長共同參與,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通過環境創設深化黃河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結合本園實際,做好教研活動
在傳承黃河文化的過程中,幼兒園相關教研活動的開展直接關系到黃河文化的傳承效果,關系到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在開展以黃河文化傳承為主題的教研活動時,要重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在內容上,要引導教師研究黃河文化資源的特點,探索在美術教育中傳承黃河文化的實施路徑,使之符合不同年齡段幼兒身心的發展特點,通過教研活動解決在傳承黃河文化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教師傳承黃河文化的能力;在形式上,要把教研活動由“死”變“活”,如可以組織教師進行黃河文化傳承的講課比賽或現場交流活動,通過這種教研活動,活躍教研氣氛,激發廣大教師的參與熱情,幫助教師總結經驗,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實現黃河文化資源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有效傳承和弘揚。
(三)加強多媒體網絡資源的利用
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方向,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優勢越來越明顯。而美術課程教學在5G時代、圖像交流時代也迎來了許多新的可能性。將黃河文化融入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要注重對互聯網時代優勢技術的利用,在文化資源共享、課程形式改進、師生互動、評價反饋、家校聯系、社會傳播等方面,需要研究團隊進一步加強對新技術的學習與實踐。
(四)教育行政部門加大政策扶持
黃河文化在學前美術教育中的傳承研究應建立起由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民俗專家、民間藝人和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的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社會各群體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全社會關心和支持黃河文化資源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開發和利用,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大政策扶持,建立激勵機制和相關的配套設施,可考慮適當下撥專項費用安排專項人員形成合力,進行特色園本課程、教材的研發,為后續具體的課程方案實施和推廣提供經費和智力支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19(20).
[2]徐光春.中原文化與中原崛起[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3]王楠,彭佳樂.助夢童心:傳統文化與幼兒美術教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21.
[4]潘汶奇.講好黃河故事的時代價值與有效途徑[N].河南日報,2020-08-22.
責編:勉 耘
作者簡介:解華(1972— ),女,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美術教育、學前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