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偉鳳

吳偉鳳/ 在春日里行走 210cm×120cm 2020年
近日再讀《盧沉、周思聰文集》,又知新意。結合自己所創作的作品,從中獲得許多啟迪,現將線與用筆、人物造型以及藝術處理方面的感悟記錄如下。
在用筆過程中,要始終注意線的質感,無論線條的長短曲折變化,都要有力量感貫穿其中。經過多次練習,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毛筆在行筆過程中的回彈力和與紙張摩擦的阻力,運用毛筆的彈力和阻力可以使線條更遒勁有力。同時需要根據不同的內容呈現出不同的質感,例如皮膚和衣服的質感,不同衣料材質的質感,在控制其力度時要考慮用筆方法和虛實變化。中鋒、側鋒、逆鋒、顫鋒適時轉化,像書法用筆,線條才有味道。同樣,行筆的速度和蘸墨的濃淡干濕都是影響線條質感的一個重要因素。行筆速度快慢不同,表現風格也不同,行筆快顯飄逸生動,但易草率不易把控,行筆慢顯古拙穩健,但易刻板。要找到二者間的一個平衡,這個平衡不是固定單一的,而是變化的,各不相同的。當行筆速度慢下來,手腕也會有一種無形的束縛感。自然就多了思考,少了信馬由韁。行筆中要專注用心但不要拘謹,帶著一些自在和不經意,再加入虛實、濃淡、皴擦之后,畫面也就更加豐富靈活。結合以上,再將線條歸納為橫、豎、斜三個大的用筆方向,注意節奏疏密,把握整體性,做到行筆心中有數,下筆肯定不含糊,這樣的線基本上就不會有大的問題。
在人物造型的刻畫中不要規律化,要始終帶著陌生感、新鮮感,抓住第一感受,就像攝影先抓住對象的框架,這個框架就是對象的造型特點,是與其他對象不同的輪廓、大小、方圓等對比,在框架特點的基礎上將這種對比放大,再去豐富具體細節,但不要面面俱到、事無巨細,而是主觀調整畫面,做到有取有舍。有時候對畫面的處理和我們真實看到的要反過來,即簡單的內容復雜著畫,復雜的細節簡單處理。以畫面為主,將需要豐富的地方畫得進去,需要簡化的地方大膽概括,這在山水畫中是好操作的,但在人物畫中要考慮人體結構、組織衣紋、服飾特點等因素就有了一些難度,需要在練習中不斷鉆研。

吳偉鳳/ 云淡風輕 180cm×97cm 2018年

吳偉鳳/ 欣欣向榮 180cm×97cm 2018年
人物造型時還要常常“別扭”著來,不要太“順手”了。這句話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上文中的“去規律化”,打破自己的造型習慣、造型模板;另一方面是意象造型,跳出常規認知,打破線條規律,讓一個“應該”是怎么樣的物體出點“格”。例如將“曲線”和“直線”進行不同程度的轉化,曲線給人以柔和、緩慢、圓潤的感受,直線特點則是硬、急、快。將人物造型由曲線轉為直線,造型圓中帶方就給人以力量感,例如畢加索的《亞威農少女》、田黎明的《碑林》,視覺沖擊力大,印象也更深刻。而形太圓就容易偏寫實,多了刻板少了趣味性和寫實性。當然,“別扭”也是相互的,比如原本直線感強烈的物體“曲線化”,或者偏曲線感的造型弧度大程度加強,又或者偏直線感的造型直接表現為幾何圖形都會產生這種“別扭”感,其實也是“變形”的一種方式。當然在人物造型中不能為了“變形”而“變形”,是在造型基礎上適當地變形,去掉一點嚴謹,同時讓人感覺有趣而舒服,除此外,意象造型有很多表現手法,但中心就是建立在富含感情的主觀表達上去協調整體的藝術語言。這也是我們在人物造型藝術表達上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如何找到自己的藝術語言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了。

↑吳偉鳳/陽光下的合照180cm×190cm 2019年

↓吳偉鳳/風回故里200cm×190cm 2019年

吳偉鳳/ 日子甜 240cm×190cm 2019年
一件好的美術作品兼具藝術形式和思想內容,這就要求藝術創作不只是停留在表面刻畫上,如何深入創作,將作者的感受更好表達出來并與觀眾產生共鳴是需要不斷思考的。畫壇杰出的畫家前輩眾多,優秀作品也比比皆是,通過諸多優秀作品,我們不難發現好的作品從來不是直接抄摹對象,它帶著作者的主觀感受,也能體現作者的學識涵養,從不同角度捕捉并極力展現出生活中的意境和情愫。從相反的方向來看,我們很少創作出優秀的繪畫作品也正是因為我們的繪畫作品中少了這些元素,學識涵養和對生活的敏銳觀察是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和時間經歷慢慢培養的,而主觀感受則往往因為和客觀現實存在沖突而表達得詞不達意,該如何選擇?其實大量好的作品都已經給出了答案,比如周思聰的《礦工圖》和梁占巖的《大秦腔》都是把主觀感受不斷放大,畫面才有非常強烈的感染力。所以在創作中要大膽取舍,不拘于形,不礙于物,盡興表達。
當造型和筆墨沖突,如衣紋圖案、結構復雜,但畫面意味到了,也可以簡明概括,不必處處畫得詳細,如南宋梁楷的《太白行吟圖》《潑墨仙人圖》,寥寥幾筆卻筆簡神具、自然瀟灑;或少一點嚴謹的比例關系,在原有的造型特點上加以適當的藝術夸張和變形則更能突出其五官、形體和服飾等特點。總之就是強調藝術性,增加畫面情緒張力,打破一成不變和索然無味。
在構圖方面,常見的有垂直構圖、水平線構圖、“S”形構圖、“C”形構圖、斜線構圖等,垂直構圖給人以嚴肅莊重感,水平線構圖給人以平靜穩重感,“S”形構圖具有流動感,“C”形構圖具有較好的空間延伸感,斜線構圖具有動勢感。根據畫面內容進行人物組合,安排合適的構圖,畫面內容表達和視覺沖擊力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在做畫面構圖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做畫面的留白,在中國畫中留白是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與藝術特征,給人以韻味空靈悠長之感,使人產生聯想,從而達到畫外之畫的延展。
繪畫創作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有著不同的時代特征,受諸多因素影響,也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面對的觀眾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創作是個人的事,是一個人的內心表達,在創作過程中要始終保持一顆坦誠的心,尊重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藝術語言,而不是一味追求技巧技法。書要讀、畫要看、手要練,才能創造出有藝術高度和社會價值的作品。

吳偉鳳/ 歌唱美好生活 240cm×190cm 2020年

吳偉鳳/ 細語 180cm×97cm 2022年

吳偉鳳/ 閑暇時 180cm×97cm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