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深 南欽燏
“以往我們遇到窩案要案,由于只能靠自己的辦案人員進行攻堅,受制于各種現實條件,往往錯過最佳辦案時機。而如今,我們可以向上級申請協作辦案,從而有效地解決了窩案大案‘辦案難的問題!”近日,鄉城縣紀委副書記、縣監委副主任姜德全在片區協作會上感慨道。
前不久,鄉城縣紀委監委辦理的某起職務違法案涉案面廣、金額巨大、案情復雜。為快速高效完成調查核實工作,該縣紀委監委向甘孜州紀委監委尋求幫助,州紀委監委立即啟動分片協作機制,整合委機關審查調查室、派駐紀檢監察組和鄉城縣紀委監委力量,共同進行了分析研判。通過集中研判,集思廣益,不到一周時間,案件就取得突破,大大壓縮了案件處置時間。
近年來,為對癥解決由于地域的特殊性造就的紀檢監察工作點多、面廣、線長的困難現狀,補齊基層紀檢監察組織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力量薄弱、工作各自為政、協作質效不高等短板弱項,在省紀委監委“執紀為民、大抓基層”工作理念指引下,甘孜州紀委監委牢固樹立全州“一盤棋”思維,深化“室組”聯動監督、“室組地”聯合辦案等方式,變“單兵作戰”為“集團作戰”,推動基層監督力量有效整合,不斷夯實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我們按照‘就近結合、優勢互補、便于協同的原則,將全州18個縣(市)、20個派駐機構劃分為5個片區。”據甘孜州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州18個縣(市)紀委監委累計建立鄉鎮紀檢監察協作區74個。
為規范運行片區協作工作模式,該州紀委監委出臺了《州、縣(市)紀委監委、州級派駐(出)紀檢監察機構片區協作工作機制》,搭建“1+1+N+N”的州縣鄉三級協作機制,采取以1個監督檢查室為主,1個審查調查室深度參與的“監審改”一體化融合的形式,對片區內N個派駐機構和N個縣(市)協作開展監督檢查、線索處置、案件查辦、以案促改,落實日常監督“聯動制”、大案要案“包案制”、年度指標“捆綁制”,形成指揮有力、調度有方、運行有序的片區協作體系。
在該州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看來,片區協作機制的建立,在厘清州紀委監委監督檢查室、審查調查室和州級派駐(出)紀檢監察機構、縣(市)紀委監委各自主責的基礎上,劃分協作區域、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工作研究、經驗交流、商討對策,有效發揮監督聯合、信(訪)件聯辦、要案聯查、問題聯解“四個聯動”作用。
為進一步放大協作質效,該州還在協作區內建立反腐案源共享平臺,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協作區座談會,通報成員單位案件查辦進度,及時移送問題線索,對重要案源線索進行分析研究。推行相互移送問題線索、互相溝通等聯動辦案機制,實現案源信息共享,統籌推動基層辦案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
“單靠我們組自己的力量要完成案件查辦、日常監督等各項工作,是很困難的。‘1+1+N+N工作機制有效解決了我們的困擾。”作為“老紀檢”,該州紀委監委駐州委統戰部紀檢監察組副組長巴桑卓瑪切身感受到了協作機制帶來的優勢。
自片區協作施行以來,該州紀委監委監督檢查室聯合各縣(市)紀委、各派駐紀檢監察機構就鄉村振興、護航重大項目等重點領域開展監督檢查3輪次,發現問題216個,移送問題線索43條,有效破解基層紀檢監察機構不會監督的難題;全州紀檢監察機關處置問題線索2085件、同比增長44.3%;立案978件1179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868人;涉嫌犯罪移送檢察機關25人,收繳涉案資金4300余萬元。
鄉城縣紀委監委第一協作區干部深入群眾家中走訪了解相關情況。
在片區協作機制出臺后,各縣(市)因地制宜進行創新推廣,充分發揮“室”審查調查業務精、“組”專業領域熟、“地”基層情況清等三大優勢,集中力量發現、攻堅疑難復雜的問題線索。截至目前,全州18個縣(市)紀委監委累計建立片區協作的相關工作機制8個。
色達縣然充鄉土地增減掛安置房建設項目一案,涉案面廣、案情復雜,這給前期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讓“單打獨斗”的鄉紀委力不從心,案件查辦一度陷入停滯狀態。
為盡快打破僵局,色達縣紀委監委通過召開專題會議,綜合分析研判,統籌安排部署,決定啟動片區協作辦案機制,將案件交由泥曲片區辦案中心組查辦。
泥曲片區辦案中心組組長樊平統一調配力量,將賬目分析、資料調取、現場走訪等工作,分別交給具有不同業務技能優勢的工作小組協同推進。短短2周,小組成員外調3000余公里,走訪100余戶農牧民群眾,收集資料9卷,初步審核完成相關項目資料,為后期審查調查打下扎實的基礎。
“我們一路人馬從‘一卡通發放上尋找蛛絲馬跡,從而鎖定資料調取的時間范圍。”樊平介紹此案的突破點時說道,另一路人馬則日夜兼程,奔走6個偏遠鄉村,力爭在第一時間找到關鍵證人、關鍵細節和核心證據,核實所某提供走賬資料的真偽。在各組人員的協同作戰下,辦案組很快查清了案件基本事實,掌握了所某截留工程款、挪用群眾自籌資金等違紀違法證據,并及時對其采取了留置措施。
鄉城縣紀委監委既承接州級片區協作工作機制,又結合本縣地域特點,統籌發揮“室組地”疊加作用,探索形成優化三個片區、整合三種力量、活用三種形式的“三三制”工作方法,構建起“室組地”紀檢監察力量縱向聯動、橫向協作的工作協調機制,實行案件查辦和監督檢查統一指導、資源統一調配、質量統一評估、安全統一把關。
根據“地域相近、業務相當”的原則,鄉城縣紀委監委以3個紀檢監察室為基礎,將10個鄉鎮紀委和6個派駐紀檢監察組劃分為3個聯動協作片區。同時,結合鄉城縣人口少、鄉鎮之間跨度不大的實際,將3個片區集中在縣紀委監委3個紀檢監察室集中辦公,打造辦案監督“集中工作圈”,幫助基層紀檢監察干部實現并肩作戰、契合互補,有效提升了案件查辦質效。
“‘三三制的協作機制把原來分散的個體變成了3個統一的整體,進一步實現了委機關、派駐監督力量和鄉鎮紀委的有機整合。”鄉城縣紀委常委王濤說。同時,該縣紀委監委通過“黨建引領+培訓夯基+制度保障”等方式,不斷強化委機關對派駐機構和鄉鎮紀委的領導和監督,提高派駐機構干部和鄉鎮紀檢干部的業務素質,讓片區協作“攥指成拳”的力量更強勁。
據悉,自片區協作機制運行以來,甘孜州各縣(市)、鄉鎮紀檢監察干部的履職能力和綜合素養得到明顯提高,有效減少了熟人社會人情干擾,實現了參與片區協作干部的能力素質、基層日常監督、案件查辦質效和以案促改紀法效果“四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片區協作、聯動聚力,全方位開展監督檢查、案件查辦、片區協審等工作,進一步整合發揮協同作戰的強大合力,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甘孜州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