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龍(左一)在新橋鎮對自辦案件開展“回頭看”。
提升基層案件查辦質效,是實現紀檢監察工作整體性提升的重要一環。榮縣紀委監委鮮明“大抓基層”工作理念,以查辦案件為引領,緊盯強化要素保障、提升辦案能力、嚴把質量關口“三位一體”發力,推動案件查辦提質增效,助力縣鄉基層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推動監督下沉,是維護群眾利益的現實需要。榮縣圍繞解決監督“最后一公里”有人干、干得好的問題,不斷夯實基礎補短板。
配強人才隊伍。通過公招、考調、交流等方式,擇優引進法學、刑偵學等相關專業知識背景35人進入紀檢監察系統,打通委機關與鎮(街道)紀(工)委、巡察機構之間干部選拔使用通道,開展交流輪崗、內部調整等,確保人崗相適。組建“鄉鎮紀檢專干+村居紀檢委員+廉情監督員”為基本框架的村居監督體系,21個鎮(街道)全面實現“兩專三兼”,為村(社區)配備紀檢委員248人、聘任廉情監督員356人,將監督觸角延伸到最末梢。
整合工作力量。實施“縣—鎮—村(社區)”三級紀檢監察力量聯動部署,按照“地域相近、職能相關、有利工作”的原則,劃分紀檢監察工作協作區工作組5個,由縣紀委監委班子成員包聯,靈活采取片區協辦、自查快辦、派員領辦等模式,開展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通過扁平化管理直插基層案件全過程,有效破解熟人社會監督難題,堅決去掉案件辦理“人情世故”。
基層工作面廣、線長、量大,推動基層監督有形覆蓋的同時,更要注重精準覆蓋、有章可循。榮縣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有的放矢,保障監督執紀有力有效。
校準監督靶向。出臺黨風政風監督重點工作任務清單,根據全年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細化明確6大類36小項監督具體內容和完成時限,推進監督任務清單化。制定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結合群眾急難愁盼民生實事,自選村道建設項目等7項整治工作,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推進基層監督工作大數據平臺建設,建成“精準扶貧代理記賬”等基層監督數字化運行平臺,通過數據比對、預警,已及時發現并督促整改集體資金使用記賬不及時等問題24個,推動基層監督精準化。
強化點題培訓。聚焦案件查辦業務明細,印發日常監督、檢舉控告工作手冊等工具書420余冊,編制“一問一答”書面政策解答40余個,指引基層監督執紀執法工作。圍繞強化監督發現問題、精準處置問題線索等內容,有的放矢制定培訓計劃開發培訓課程,編寫培訓教材,開展定期不定期專題培訓,提升紀檢監察干部業務能力。目前,已開展業務培訓14次,組織學習討論100余次。
案件質量是執紀執法工作的“生命線”。榮縣強化審理評查“把關”、紀律處分“過關”,做好案件查辦“后半篇文章”。
牢固質量意識。嚴格落實“鄉案縣審”,采取縣審理室統一受理、分類辦理、統一反饋的“統、分、統”模式,完善“直接審+指定集中審+片區協作審”運行機制,細化審理流程42項,規范執紀執法文書式樣61個,充分發揮審理“關口”作用。以“精品案件”評選活動為抓手,全面開展自辦案件自查評估,梳理歸納事實證據、定性處理等共性問題58個,并定期開展“回頭看”,督促辦案單位問題整改到位,提升案件審理規范化水平。
深化以案促改。規范處分執行工作,制定印發《村(社區)干部處分(處理)決定執行的意見(試行)》,落實屬地黨委政府、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等具體職責,編制“兩書一表一函”,細化處分執行告知書及說明書、處分執行情況報告表、黨紀政務處分的函具體工作流程,確保處分執行“不走樣”。針對查處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分級分類制作警示教育片6部,編輯印發警示教育讀本2000余冊,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強化以案示警、以案為鑒,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思想防線。(作者系榮縣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