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娜 江可 楊琳 鐘燕 邱愛萍



【摘要】? 目的? ? 觀察實施基于風險管理的健康指導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中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1—9月萍鄉市湘東區人民醫院收治并使用胰島素泵治療的80例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基于風險管理的健康指導。比較2組患者血糖相關指標水平、體質量指數(BMI)、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質量及低血糖發生率。結果? ? 干預后,2組患者的血糖指標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BMI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動調查問卷(SD-SCA)評分、生活質量評定量表(QOLI-74)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在院期間低血糖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期間觀察組患者的低血糖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 采用基于風險管理的健康指導可以幫助行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T2DM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意識,促進血糖指標水平及BMI的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低血糖發生率。
【關鍵詞】? 風險管理; 健康指導; 2型糖尿病; 胰島素泵強化治療
中圖分類號:R473.5?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7-004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7.015
2型糖尿病(T2DM)是當今社會較為常見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T2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會伴隨較多并發癥,嚴重損害患者生命健康,而T2DM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患者良好的治療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關鍵[1]。對T2DM患者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療外,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必不可少。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是利用計算機系統定量控制胰島素泵入的治療方法,對于T2DM的治療效果良好[2]。值得注意的是,在胰島素泵使用過程中需由患者長期佩戴,對使用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指導以保證治療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常規的健康指導方式針對性不足、效果并不理想[3]。基于此,本研究總結既往相關資料,在現行的健康指導方式上加以改進,形成了基于風險管理的健康指導,臨床施行后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將2021年1—9月萍鄉市湘東區人民醫院收治并使用胰島素泵治療的80例T2DM患者納入研究。將符合標準的80例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0例)及對照組(4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7~67歲,平均年齡(56.24±7.18)歲;病程2~10年,平均(6.23±2.46)年。對照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49~68歲,平均年齡(57.09±7.25)歲;病程2~9年,平均(6.36±2.59)年。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選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項目已獲該院醫學倫理管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T2DM的診斷標準[4];需接受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患者具有一定的溝通及理解能力;病程≤10年。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合并其他器質性、代謝性疾病;合并腫瘤、意識障礙、精神障礙等;既往接受過相關治療;依從性差。
1.2? ? 護理方法? ?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1)健康教育。告知患者T2DM及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相關知識、藥物使用方法、有效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2)飲食及運動護理。告知患者飲食控制及運動療法在T2DM治療中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合理控制飲食、堅持規律運動。(3)胰島素泵護理。加強血糖檢測,向患者講解胰島素泵作用原理并示范使用方法,囑患者使用過程中避免使胰島素泵磕碰堅硬物品、避免管道扭曲折疊,注意關注胰島素余量,如出現胰島素泵報警、故障或針頭脫落、敷貼剝脫需及時告知。(4)心理護理。密切關注患者心理狀態,加強護患溝通,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基于風險管理的健康指導。(1)根據糖尿病治療效果風險因素相關文獻規定,結合既往糖尿病發生風險因素制定健康風險評估表,信息采集包括性別、年齡、體質量、文化程度、精神狀態、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飲食習慣、運動習慣、作息、嗜好、疾病相關知識知曉度等。(2)統計、分析既往T2DM患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中出現的護理重點、護理難題及不良事件或意外發生原因,整合完成后標注重點關注內容,并以此為依據優化日常護理交接班、血糖觀察檢測、胰島素泵使用與監控等詳細內容。(3)結合各項檢查、檢驗結果統計風險評估結果,隨后查閱文獻,針對各項風險因素制定相關措施,同時于科室內開展專題課程培訓,測試合格后成立風險管理小組,由小組成員負責對患者開展健康指導。(4)根據患者治療風險因素采取一對一指導、集體課程、病友交流會等方式進行針對性健康指導,鼓勵護理人員于科室內定期開展“糖尿病患者日常護理”相關講座,采用課堂模式進行糖尿病知識講解;由科室主導開辦每月1次的病友交流會,鼓勵本科室患者踴躍參與,相互交流、分享經驗,在此過程中可由護理人員對患者提出問題進行解答;針對體質量不合格、飲食習慣差患者需強調飲食療法及體質量控制重要性,鼓勵患者積極調整飲食結構;針對文化程度較低患者,在進行健康指導時應保證語言通俗易懂,必要時可采用現場示范、視頻等方式進行宣教;針對精神狀態不佳患者需積極關注患者心理狀態,或按需聯系心理專家治療,以調整其心理狀態;針對疾病知識掌握不足患者需間斷性、持續性加強指導,詳細講解臨床治療相關知識和處理措施或制定并發放糖尿病患者健康手冊,并注意對患者及其家屬在查訪過程中進行提問以及時查漏補缺;針對有抽煙、酗酒等嗜好患者需鼓勵他們戒煙、戒酒,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等。
2組患者均干預至出院。
1.3? ? 觀察指標? ? (1)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2)統計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6個月身高、體質量,計算患者體質量指數(BMI)。(3)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動調查問卷(SD-SCA)評估干預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共包含11個條目,總分35分,分值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強[5]。(4)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QOLI-74)評估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共包含4個維度(35個條目),轉化為標準分100分,總分為各維度評分之和/4,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6]。(5)統計患者在院期間低血糖發生率,出院后電話或門診隨訪6個月,統計隨訪期間患者的低血糖發生率(低血糖標準[7],血糖<2.8 mmol/L,同時伴有虛弱、心悸、出汗、震顫等癥狀)。
1.4? ? 統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血糖指標水平比較? ? 干預前,2組患者的FPG、2 h PG、HbA1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的各指標水平均有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BMI比較? ? 干預前,2組患者的BM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6個月,2組患者BMI均有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比較? ? 干預前,2組患者的SD-SCA評分、QOLI-74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的SD-SCA評分、QOLI-74評分均有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 低血糖發生率比較? ? 2組患者在院期間低血糖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期間觀察組患者的低血糖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 討論
T2DM是一種終身性的代謝性疾病,無法通過手術、藥物等治療方式從根本上達到治愈目的,且在持續性的高血糖的刺激下,對患者的各器官、系統功能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8]。多數糖尿病患者在院期間由于受到嚴格監管血糖可得到有效控制,但出院后受認知能力及長期慢性病治療惰性的影響,無法持續保持較高的自我管理效能及治療依從性,血糖不穩定,加大了并發癥發生風險。因此,需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手段,促使患者了解、掌握疾病發展機制及主要治療方法,以幫助患者將控制血糖滲透入生活方方面面、自覺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基于風險管理的護理干預通過分析、總結經常發生或具有潛在性風險的事件,對護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危險因素進行積極干預,以達到積極促進、有效預防的目的[9]。將基于風險管理的護理干預用于T2DM患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中或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起到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識及能力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基于風險管理的健康指導對患者進行干預,通過制定科室特色化的風險評估表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的潛在風險統計,再結合既往經驗及資料整合護理要點與護理難題,明確主要指導方向,同時致力于加強工作團隊管理、從根本上增強科室護理工作實力,隨后通過點、線、面相結合的方法從多途徑、多角度、多方面對患者進行灌輸指導[10]。采用集體培訓從大方向上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構建疾病基本框架,旨在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的重視程度,觸發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隨后組織具有相似病情、癥狀的患者進行病友間交流,拉進護患、患者之間距離,通過鼓勵患者自發分享經驗,發掘患者潛在治療積極性,幫助患者自覺培養良好生活方式;點對點的針對性指導則集合患者的個人特征對健康指導進行細化,進一步幫助患者完善知識儲備外,更能再次提高患者對疾病管理的重視程度和自我認可度,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11]。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D-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即可印證。采用基于風險管理的健康指導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不僅可以幫助患者不斷完善知識儲備,更能引導患者自覺配合治療,并培養有利于疾病治療的生活習慣[12]。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BMI及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即可體現。而穩定的血糖水平和良好的糖尿病相關知識儲備則可避免因飲食、藥物等引起低血糖發生。本研究中,隨訪期間觀察組患者的低血糖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而2組患者在院期間低血糖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是由于住院觀察時間過短或納入樣本數量較少有關。
綜上所述,采用基于風險管理的健康指導可以幫助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T2DM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意識,促進血糖指標水平及BMI的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低血糖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田鳳美,張笑燕,陸亞瓊,等.糖尿病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流程的優化及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3):305-309.
[2] 趙田,呂肖鋒,武晉曉,等.早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影響[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6,28(5):5-9.
[3] 王靜.健康教育管理在糖尿病胰島素泵治療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26):3567-3571.
[4] 《中國糖尿病防控專家共識》專家組.中國糖尿病防控專家共識[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7,51(1):12.
[5] 何巧,劉宇,趙芳,等.新診斷2型糖尿病青年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8,33(11):26-30.
[6] 唐曉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社會支持、自我效能感與生活質量的關系[J].海南醫學,2016,27(3):497-499.
[7] 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2型糖尿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9,18(9):810-818.
[8] 郭妍,劉超乾,鄒大進.控制體重及代謝手術防治糖尿病并發癥的證據[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7,9(2):73-75.
[9] 王恒利,李莉.基于風險管理的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行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并發癥的預防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23):120-122.
[10] 石慧萍,石海艷,馮雪梅,等.全方位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8):111-113,117.
[11] 尚健,黃衛新,王智昊,等.基于運動管理的優質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糖脂代謝水平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4(4):750-752.
[12] 高芳鳳,王榮蘭,車春,等.習慣養成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規范注射知信行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9,35(10):940-943.
(收稿日期: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