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蘋,邢 冉,彭毅萍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河南鄭州450000)
子宮肌瘤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量異常增多及月經周期延長,部分患者在疾病進展期可能會造成局部病灶部位腫塊對膀胱的壓迫,進一步造成尿頻、尿急,影響患者生命質量[1-2]。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手術是針對病情較為嚴重的子宮肌瘤患者治療的主要手段,該手術難度較大,由于重要生殖器官的缺失,患者易產生負性情緒[3]。家庭協同護理模式可通過醫護人員以及患者家屬的社會支持降低患者的心理恐懼。加速康復外科(ERAS)是在患者術后康復過程中,通過多學科的協作優化措施,有效降低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創傷應激反應,同時在手術中產生的機體損傷及并發癥發生風險顯著降低[4]。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學科模式下的ERAS干預聯合家庭協同護理對子宮肌瘤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的影響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19年7月1日~2022年7月31日行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92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36~50(45.51±1.02)歲,體質量指數(24.44±2.65),病程(2.58±0.23)年,腫瘤直徑(5.60±0.77)cm,子宮肌瘤種類:肌壁間肌瘤61例、黏膜下肌瘤31例。納入標準:①符合腹腔鏡下子宮切除手術標準[5];②符合病理學診斷標準;③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排除標準:①既往參與相似調查問卷;②認知障礙患者;③合并影響睡眠質量的器質性病變;④精神疾病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6例。實驗組年齡(45.39±2.67)歲,體質量指數(24.66±2.02),腫瘤直徑(5.56±2.65)cm,腫瘤單發20例、腫瘤多發26例,類型:肌壁間肌瘤30例、黏膜下肌瘤16例,病程(1.66±0.62)年;對照組年齡(45.55±2.29)歲,體質量指數(24.49±1.61),腫瘤直徑(5.66±2.99)cm,腫瘤單發19例、腫瘤多發27例,類型:肌壁間肌瘤31例、黏膜下肌瘤15例,病程(1.49±0.6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內容,經本院臨床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多學科模式下的ERAS護理。①術前:由手術醫生、護士、麻醉醫師對患者術前、術中、術后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同時對手術中可能產生的并發癥、疼痛以及器官缺失情況進行分析,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術前不進行機械性灌腸,術前8 h禁食乳制品以及淀粉類食物,術前2 h飲3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術前30 min靜脈滴注頭孢美唑鈉預防感染。②術中:患者采用氣管插管或喉罩麻醉,盡量減少阿片類鎮痛藥物的使用劑量。根據患者電解質平衡情況,及時補充平衡鹽溶液,根據患者生命體征以及血氧飽和度及時調整血壓及心率。手術過程中,控制手術室溫度為26 ℃,術中使用保溫毯進行加熱,腹腔沖洗過程中使用36~37 ℃ 生理鹽水。③術后:及時給予患者昂丹司瓊靜脈注射,降低患者嘔吐發生率。術后采取多模式鎮痛方式,手術結束后切口采用0.5%~0.75%羅派卡因進行浸潤麻醉,術后鎮痛泵使用過程中,盡量減少阿片類鎮痛藥物的使用劑量。指導患者術后早期進食和下床活動,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指導患者術后2 h 咀嚼口香糖,直至排氣。術后第1天晨口服乳果糖,排氣后給予半流質飲食。
1.2.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家庭協同護理。①成立護理小組,成員包括責任護士、護士長以及家屬。在評估患者病情、心理狀況基礎上,采取面對面以及集體教育、同伴教育方式,進行子宮肌瘤全子宮切除的必要性和治療有效性等方面的健康教育。②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給予積極的信息支持并解答疑問。針對患者存在的有關術后盆底及陰道等方面問題的顧慮,向患者說明子宮切除后不會對陰道結構產生破壞,針對子宮切除后女性特征的影響,可以通過物理治療等多種途徑進行干預。與家屬進行積極溝通,通過家屬的陪伴與支持,降低患者的顧慮,給予患者積極的鼓勵及支持,維持情緒穩定。③積極培養患者的健康信念。與患者進行面對面溝通,采取入院宣傳教育、出院后全流程健康教育等方式,引導患者樹立積極健康的信念。在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過程中,調查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遵醫行為,對遵醫行為較差的患者進行重復健康教育,通過家屬的陪伴和監督作用培養患者良好的健康信念。對患者實施中醫情志護理,根據中醫辨證情況進行護理,針對患者受教育程度和愛好選擇合適的音樂進行干預,對疼痛較為明顯的患者可采取宮調、徵調音樂作為治療的主要音樂。治療過程中為患者建立五行音樂庫,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曲目。治療過程中要保持環境絕對安靜,限制訪視、電話以及其他聲音的介入,音量控制在20~40 dB,每次治療時間為30 min,治療后休息5 min。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包括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②兩組自我效能比較: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對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情況進行評定。該量表分為個體解決問題、達成目標以及應對事情的自信心3個部分,總分10~40分,31~40分為自我效能高等水平,20~30分為自我效能中等水平,10~19分為自我效能低等水平[6]。③比較兩組應激反應指標:術前、術后7 d采集兩組血液4 ml,3500 r/min離心15 min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法比較兩組皮質醇(Cor)、去甲腎上腺素(NE)、血管緊張素Ⅱ(ATⅡ)以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水平。

2.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2.2 兩組干預前后GSE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GSE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術前、術后7 d 應激反應指標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術前、術后7 d 應激反應指標情況比較
腹腔鏡全子宮切除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疾病療效確切,但手術過程中應激反應不可避免,對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創傷[7]。部分患者存在疾病認知不足,進一步加重患者負性情緒。常規健康教育過程中,多側重護理健康教育的單線傳播,而對于患者信息反饋以及實際健康教育干預措施的效果分析較少,難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健康信念。
本研究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家庭協同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干預前,護理人員針對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反饋以及疾病認知情況進行評估,使護理干預措施更有針對性。針對喜歡安靜的患者,首先改善其休養環境,通過降低刺激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患者心理情緒波動。采用患者感興趣的音樂、雜志以及影視節目等,轉移注意力,對負性情緒的調整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在家庭協同護理模式下,由主管醫師、麻醉師以及護理工作者對患者整個圍術期計劃進行說明和講解,進一步減輕了患者緊張、焦慮情緒,降低了患者應激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Cor、NE、ATⅡ、ACTH等應激反應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P<0.01),表明多學科模式下ERAS干預聯合家庭協同護理對降低患者術后應激反應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在術前2 h 指導患者口服葡萄糖注射液,降低了手術過程中由于低血糖造成的不良反應。術前指導患者口服葡萄糖注射液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對術后應激反應的產生具有顯著抑制作用[8]。術中維持患者體溫在36 ℃以上,可有效降低術中長期低體溫對術后發熱以及感染等風險的影響。本研究中,通過對患者采取多學科多模式的鎮痛措施,同時減少阿片類藥物的使用劑量,對于達到臨床有效的鎮痛效果具有積極意義。在術后康復過程中,指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對于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以及改善血液循環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ERAS干預措施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升康復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住院期間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多學科模式下ERAS干預聯合家庭協同護理模式對子宮肌瘤全子宮切除術患者術后恢復、自我效能、應激反應均具有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