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周 玲,王露露
(1.上饒衛生學校 江西上饒334600;2.上饒衛生學校附屬醫院)
腹腔鏡下異位妊娠病灶清除術是異位妊娠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能有效控制病情,清除病灶,但術中難免對正常組織造成損傷,引起機體應激反應,加重患者身心負擔[1]。同時因缺乏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患者極易產生焦慮、恐慌等負性情緒,難以配合手術準備及術后治療,影響康復進程。相關研究顯示,有效護理干預能極大限度緩解患者負性情緒,對術后康復有一定促進作用[2]。知信行模式是增強患者知識掌握及康復信念感以影響其實際健康行為的干預方法[3]。共情照護則是從患者角度感受其內心想法,幫助其宣泄負性情緒[4]。基于此,本研究選取80例異位妊娠患者,探討知信行模式聯合共情照護對腹腔鏡下異位妊娠病灶清除術患者的影響,旨在為異位妊娠的護理干預提供更多參考方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6月1日~2022年1月 31日于本院行腹腔鏡下異位妊娠病灶清除術治療的80例異位妊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聯合干預組和常規護理組各40例。納入標準:①癥狀及相關檢查均符合異位妊娠的診斷標準,且經手術確診為異位妊娠[5];②于本院行腹腔鏡下異位妊娠病灶清除術治療;③術后生命體征平穩;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腹腔手術史;②合并腫瘤等惡性疾病;③合并感染性疾病;④合并器質性臟器功能不全;⑤合并免疫、血液系統疾病;⑥無法正常溝通交流。常規護理組年齡24~35(29.64±2.13)歲;停經時間31~67(44.43±4.22)d;病灶部位:壺腹部29例,峽部2例,傘部5例,間質部4例。聯合干預組年齡23~36(30.01±2.34)歲;停經時間30~66(45.35±4.13)d;病灶部位:壺腹部30例,峽部1例,傘部6例,間質部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組 行常規護理干預。患者入院后由醫生及護理人員進行健康教育;術前告知手術流程及術后注意事項,并督促其術前禁飲食;術后監測患者各項體征變化,并做好創口清潔及用藥、飲食指導。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康復護理相關知識,并囑其定期回院復診。
1.2.2 聯合干預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知信行模式聯合共情照護干預。①成立知信行模式聯合共情照護干預小組:由1名專科醫生、1名護士長、5名護理人員及1名心理咨詢師共同組成知信行模式聯合共情照護干預小組,結合既往案例、異位妊娠相關資料及文獻制訂健康教育內容及課件,并組織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預方法培訓。②知信行模式干預:a.知識教育。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以口頭教育、圖片及視頻講解等形式向其講解疾病背景、治療方式、預后情況等異位妊娠相關知識。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基本流程、術前準備及術后護理的注意事項。術后再次講解術后恢復中飲食、用藥、并發癥防治等護理知識,并強調相關知識的重要性。定期請專業醫生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知識講座,通過案例分析、自由討論等方式幫助其鞏固對異位妊娠相關知識的掌握。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屬細致講解居家護理的注意事項,并添加微信群定期推送相關知識內容。b.信念樹立。向患者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通過語言、神態、動作等形式進行引導,定期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及時發現其錯誤認知,予以糾正。同時,通過講解成功案例,緩解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心理,并通過語言鼓勵等形式幫助患者樹立堅定的康復信念。c.行為養成。由護理人員督促患者完成禁食禁水等術前準備,并指導患者練習有效咳嗽、深呼吸及床上大小便。術后督促患者遵醫囑服用藥物;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每日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并根據其肢體功能改變逐步增加訓練難度;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在其離床活動過程中由護理人員和家屬實時監護,以避免跌倒、墜床等意外的發生。③共情照護:患者入院后,由護理人員積極與其溝通交流,介紹院內環境及醫護人員,幫助其消除陌生感,拉近護患間的距離。認真傾聽患者需求,結合患者病情、社會及婚姻狀況給予心理干預。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通過具體案例告知其該手術對生育功能的影響較小;對有美觀需求的患者,可告知其腹腔鏡手術為微創操作,手術瘢痕小且部位隱秘,不會對美觀有較大影響;對未婚患者可向其明確說明其個人信息及就診信息均會得到保護;對害怕手術治療,擔心手術風險的患者,可向其介紹醫生和護理團隊的資質及成功案例,建立其與醫護人員的信任關系,減輕恐懼心理。
1.3 觀察指標 ①術后恢復:記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并記錄患者總住院時長。②心理狀況[6]:于干預前后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心理狀況變化,量表均包括20個條目,每項1~4分,總得分越高提示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③生活質量:于干預前后采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7],選擇生理、軀體、社會及精神4個方面進行研究,評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高。④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記錄干預期間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感染、跌倒、墜床、深靜脈血栓形成等。⑤護理工作滿意度:患者出院前1 d以問卷形式采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問卷內容包括基礎護理、規范操作、健康教育、護理態度4個方面,每項滿分10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越高[8]。

2.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2.2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2.4 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例(%)]
2.5 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分,
近年來,異位妊娠發病率逐年提升,且發病年齡趨于低齡化,多與人工流產、盆腔炎癥等因素相關[9]。異位妊娠患者初期多以早孕反應為主,如不及時治療處理,極易引發腹腔大出血等危重癥狀,給患者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10]。隨著腔鏡技術的飛速發展,腹腔鏡下異位妊娠病灶清除術以其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成為異位妊娠的主要治療手段[11]。但因缺乏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多數患者在患病后易產生嚴重負性情緒,可能增加應激反應,延緩康復進程[12];同時,因疾病的特殊性,部分患者還會因對隱私問題的過度重視而逃避與醫護人員交流,阻礙醫護工作正常開展[13]。
相關臨床實踐證實,有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能幫助異位妊娠患者緩解負性情緒,更好地配合醫護工作,促進其術后恢復[14]。知信行模式是通過完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樹立正確康復態度和信念,進而影響其實際健康行為。共情照護是通過感受患者內心世界,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其對疾病及治療的感受,以便更好地與患者溝通交流,從根源上緩解負性情緒。本研究結果中,聯合干預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總住院時長均短于常規護理組(P<0.05),且干預期間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較常規護理組更低(P<0.05);說明知信行模式聯合共情照護對腹腔鏡下異位妊娠病灶清除術患者術后恢復有一定促進作用,能降低其術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同時,本次研究中,聯合干預組SAS、SDS評分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SF-36評分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說明相較于常規護理干預模式,知信行模式聯合共情照護對腹腔鏡下異位妊娠病灶清除術患者的身心功能恢復的促進作用更佳。知信行模式聯合共情照護通過結合知、信、行3個方面,在全面健康教育過程中,不斷以引導、溝通和成功案例進行鼓勵,幫助患者樹立積極、堅定康復信念,并由護理人員督促患者將健康知識轉化為健康行為,并不斷糾正其錯誤認知;通過幫助患者養成良好健康行為習慣,配合護理人員和家屬細致陪護,能避免相關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提升[15]。常規護理干預中的心理干預雖然能緩解患者負性情緒,但因醫護人員和患者間存在角色差異,且部分患者因隱私、性格等因素難以將內心想法如實表達,導致實際溝通效果并不理想。通過共情護理,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病情、社會及婚姻狀況進行綜合考量,站在患者角度去思考其負性情緒的誘因,并幫助其從根源上解決引發負性情緒的主要因素,更好地改善心理狀況。同時,患者對疾病、手術治療恐懼和擔憂更小,可減輕其術后應激,對患者康復進程有一定促進作用[16]。本研究還顯示,聯合干預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相較于常規護理干預,聯合干預組患者對知信行模式聯合共情照護干預滿意度更高。知信行模式聯合共情照護能通過細致健康教育,讓患者對治療及護理的相關流程和注意事項更加了解,認識到醫護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通過共情溝通,亦能極大限度拉近患者與醫護人員間的距離,讓患者感受到關懷,進一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將知信行模式聯合共情照護應用于行腹腔鏡下異位妊娠病灶清除術治療患者中,能加快患者術后恢復,改善其心理狀況,提高生活質量,相較于常規護理干預模式,患者對該干預方法的滿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