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如,劉 娜,欒順蓮,黃家香,許秀云
(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山東濱州256600)
結直腸癌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惡性腫瘤,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結直腸癌在國內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日益增長趨勢[1]。手術切除是早、中期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根據腫瘤位置不同,手術切除方式各異,腹壁腸造瘺是最常見的手術方式。腹壁腸造口不同于正常的生理結構,患者不能人為的控制排便,在一定程度上對其心理情緒、社會交往及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有些患者甚至出現社交恐懼癥[2]。此外患者還要接受化療治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負擔,不利于化療的順利進行,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已有報道證實,針對不同的患者給予特定護理方法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造口患者化療期間的壓力[3]。會議-遵守-責任-自治(IARA)干預模型是由Padovan 等[4]在2018年構建完成。IARA干預模型的具體內容是由3次干預會議組成,干預內容會根據患者自身的特點制訂,干預的主要目的是讓患者更加全面認識疾病和化療等治療方案,從入院到出院都有清晰的認識和深層次的思考。本研究將IARA 干預模式作為制訂護理措施的主要理論支持,旨在探討IARA 模式對造口患者化療期間癌癥疲乏及靈性需求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方法,將2021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某三甲醫院收治的結直腸術后造口化療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樣本量計算公式[5]:n=2[(tα/2+tβ/2)s/δ]2,按照計算結果,以及在實際干預過程中研究對象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失訪率,最后將研究對象設置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將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符合標準的46例(4例脫落)患者設為對照組,將2022年1月2日~2023年1月1日符合標準的48例(2例脫落)患者設為觀察組。納入標準:年齡≥18歲,診斷為結直腸癌且已行腸造口手術的患者;需要入院進行化療;能夠進行有效溝通,具有自我判斷能力;預計生存期>6個月。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心、腦、腎等疾病;合并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日常護理方案。①化療前:耐心講解化療方案,糾正患者對化療的錯誤認知,提高治療依從性;對化療出現的不良反應,要耐心說明對癥處理方法,從飲食、環境等多方面進行干預,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患者舒適度。②心理護理:由于腸造口改變了正常的排便途徑,患者短時間內難以接受身體的變化,會產生負性情緒。進行良好溝通,幫助患者盡快適應患病及化療等的刺激。③自我管理造口:自我管理造口是患者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使患者熟練掌握腸造口的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IARA 干預模式。①構建IARA 干預小組。分別由1 名醫生、1 名造口治療師、1 名心理咨詢師、1 名護士長、2 名護理人員組成。護理人員學歷均為本科以上,具有5年以上腫瘤科工作經驗,參加過相關的干預研究。主要職責分工為:醫生和造口治療師負責提供患者病情診斷信息,并進行造口和化療相關知識的指導;護士長主要職責是統籌管理整個研究的協調、安排;臨床心理咨詢師負責心理干預、溝通技能的培訓與督導;2 名護士負責具體工作的實施。②培訓。研究小組在查閱IARA 研究文獻、開會討論的基礎上制訂干預流程,做到每位研究小組成員能夠正確熟知研究內容,知曉干預措施,同時,心理咨詢師對研究干預中的心理學技巧和內容等進行培訓。前期工作完成后,研究小組選取5名研究對象進行試驗,從試驗過程中找到需要完善的方面,進一步強化、糾正研究內容,確保研究的客觀性。③干預流程。干預次數為3次,干預時長為每次20 min。第1次IARA干預為入院時,第2次IARA干預為化療前,第3次IARA干預為患者出院時。具體干預措施見表1。

表1 IARA模式干預內容
1.3 研究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體重、有無暴飲暴食、吸煙史、飲酒史、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能自己照顧造口。②癌癥疲乏量表(CFS):由Okuyama 等[6]開發編制。量表包含軀體疲乏、情感疲乏、認知疲乏3個維度,15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從無疲乏到嚴重疲乏分別計為1~5分,總得分0~60分,分數越高表示受試者疲乏程度越嚴重。2011年張鳳玲等[7]對該量表實施漢化,漢化后各維度和總量表Cronbach′s α為0.63~0.86。③靈性需求量表(SNS):2008年由Yong等[8]開發編制,成琴琴等[9]翻譯成更適合我國使用的漢化版靈性需求量表。漢化、修訂后的靈性需求量表共包含5個維度,23個條目數。內容效度為0.980,量表Cronbach′s α 為0.90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例)
2.2 兩組干預前后CFS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CF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SNS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SNS評分比較(分,
3.1 減輕患者癌癥疲乏 患者手術、化療后不僅身體經歷創傷,生理上也會遭受極大的心理負擔,甚至會出現癌癥疲乏。癌癥疲乏是指癌癥自身、疾病治療中或是由腫瘤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從而引起患者本身的感受,患者可以出現不愛外出、注意力不集中、渾身無力等表現,這種主觀感受程度會因為患者自身狀況不同而有所差異[10]。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后1周、2周、觀察組CFS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第1次干預時著重關注患者本身的感受,鼓勵患者訴說內心的感受和擔憂,在前期傾聽患者感受的基礎上,逐步走入患者的內心世界,了解患者最迫切的需求,給予腸造口護理、化療等專業知識的指導。IARA干預模式能夠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依據,使護理工作者在制訂護理措施時有所參照,該模式充分考慮患者不同的特征,對不同的人群采用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可以幫助護士快速察覺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從而實施精準的護理方法[11]。
3.2 降低患者的靈性需求 靈性需求是個體找尋生命意義、人生目標和人生方向的需求及期望。已有研究證實[12],患者的不良情緒與其自身的靈性需求呈正相關,即患者的消極、緊張等情緒越嚴重,則靈性需求越高,反之也成立。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后1周、2周,觀察組患者SNS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當患者的基本心理需要未得到實現時,患者就會產生心理困擾,如果一段時間內仍未得到滿足,患者積聚的情感可能會爆發,進而影響治療和護理效果[13]。本研究中,依據IARA模型制訂的干預模式特別關注患者的靈性需求,將滿足患者的基本心理欲望作為關注的重點,引導責任護士加強患者靈性需求心理的評估,在治愈身體疾病的同時,著重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綜上所述,IARA干預模型可以降低結直腸癌造口化療患者的癌癥疲乏和靈性需求。因為客觀因素限制,本研究存在樣本量比較小的缺點,而且缺乏干預措施效果的長期跟蹤和觀察,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擴大樣本量,進一步延長觀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