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丹,曹曉晴,王云芳*
(1.濱州醫學院 山東濱州256603;2.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初產婦缺乏分娩經驗及相關育兒知識,易產生生理、心理負擔,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1]。若初產婦長期處于應激狀態,可能會對妊娠結局造成影響,因此在初產婦妊娠階段,需要對其進行護理指導。配偶是初產婦及新生兒的共同照顧者,也是初產婦心理支持的重要來源,因此將配偶納入健康教育,可使健康教育更為全面、科學,增強初產婦及其配偶的風險意識及保健意識,可降低產婦并發癥及新生兒疾病發生風險[2-3]。本文探討基于初產婦及配偶需求的健康教育課程在LDR病房生產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初產婦的護理干預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22年1月1日~5月31日在我院LDR病房生產的初產婦及其配偶各55例作為對照組,選取2022年6月1日~10月31日在我院LDR病房生產的初產婦及其配偶各55例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均為單胎足月;均為順產;初產婦及其配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者;新生兒出生3個月內有嚴重疾病;嚴重乳腺癌疾病;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凝血功能障礙者;精神疾病者。觀察組年齡(26.92±3.42)歲,孕周(39.24±1.01)周,體重(66.57±6.39)kg,新生兒性別:男31例(56.36%)、女24例(43.64%)。對照組年齡(26.61±3.17)歲,孕周(39.54±1.12)周,體重(66.43±6.61)kg,新生兒性別:男34例(61.82%)、女21例(38.18%)。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堅持少量多餐,多食富含蛋白、維生素的半流質食物;鼓勵初產婦家屬多陪伴和關懷產婦,使產婦心情愉悅、舒適;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讓產婦保持良好的睡眠;培養初產婦母乳喂養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保持積極良好的狀態,提高信心;胎兒分娩后,安置好初產婦,讓新生兒吸吮母乳,拉近母嬰關系。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基于初產婦及配偶需求的健康教育課程護理干預。①建立健康教育小組:小組成員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經驗豐富,進行集中培訓,內容包括健康教育相關內容、技巧,以及路徑表的使用等。②制訂路徑表:a.針對初產婦。主要包括院內環境、產科技術、分泌注意事項、母乳喂養的優點、新生兒護理和疾病預防、產褥期營養、產婦并發癥、哺乳期避孕措施。b.針對初產婦配偶。主要包括院內環境、產科技術、分娩相關的基本知識、陪護的意義、陪護注意事項、陪護的配合內容、家庭和社會支持對初產婦的作用、母乳喂養的優點、新生兒護理和疾病預防、產褥期營養、產婦的并發癥、哺乳方法、哺乳期避孕措施、初產婦不良情緒的危害、緩解初產婦不良情緒的方法。健康教育方式采用同伴教育、短信、微信平臺、視頻健康教育推送、床旁口頭講解、發放圖片對照手冊、手把手指導等。③內容:產前告知初產婦護理乳房、新生兒臍帶的方法以及母乳喂養的正確方式,同時告知初產婦配偶多陪伴產婦,對情緒調節具有積極作用。分娩時,給予初產婦愛護和關心,并讓配偶參與其中,增強初產婦的分娩自信心。產后鼓勵母乳喂養,指導母乳喂養的正確方式,若產婦產后情緒易激動,則需進行心理疏導,鼓勵配偶多陪伴,通過播放舒緩音樂、與產婦聊天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緩解負性情緒。出院后,電話隨訪每周1次,上門隨訪每個月1次,了解初產婦和新生兒情況,針對初產婦及其配偶的問題給予健康教育指導。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初產婦泌乳情況以及產后1、3、6個月母乳喂養情況。②產后1、3、6個月,采用中文版育兒勝任感量表(C-PSOC)[4]評估配偶的育兒勝任感,共17條目,采用6級評分法(1~6分),評分越高提示配偶的育兒勝任感越強;初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采用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調查表(BSES)[5]進行評估,共30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1~5分),評分越高提示初產婦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越高。③比較兩組初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感染、便秘、尿潴留。④比較兩組新生兒疾病發生情況,包括窒息、黃疸、肺炎。

2.1 兩組初產婦泌乳、母乳喂養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初產婦泌乳、母乳喂養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產后不同時間配偶C-PSOC評分、初產婦BSE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產后不同時間配偶C-PSOC評分、初產婦BSE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初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初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新生兒疾病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新生兒疾病發生情況比較[例(%)]
初產婦圍生期易發生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神經內分泌系統造成不良影響,如增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的活性,影響子宮收縮[6-7]。配偶是初產婦的心理支持和依靠者,為促進初產婦康復,護理過程中不僅需要增加初產婦對分娩知識的了解程度,還需要加強其配偶的健康教育。
母乳是新生兒最健康、最方便的食物。有研究表明,情緒會對大腦皮質是否釋放催乳素產生影響,最終影響泌乳[8-9]。基于初產婦及配偶需求的健康教育課程將配偶納入進來,可為初產婦提供圍生期相關護理指導,使初產婦及其配偶更加了解圍生期相關知識,改正不正確的圍生期行為態度和信念,提高初產婦及其配偶的保健意識,了解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同時初產婦還能夠感受到配偶的愛護,有助于保持穩定的心理情緒[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泌乳充足率,產后1、3、6個月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配偶C-PSOC評分、初產婦B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結果表明,基于初產婦及配偶需求的健康教育課程應用于LDR病房生產初產婦及其配偶,可有效提升初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及其配偶的育兒勝任感,提高泌乳充足率、母乳喂養率。分析原因:初產婦不良心理情緒多來源于家庭,配偶是家庭的重要成員,可以增強產婦安全感,使初產婦保持心情愉悅,刺激催乳素分泌,使得泌乳充足,初產婦愿意進行母乳喂養。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初產婦并發癥發生率、新生兒疾病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基于初產婦及配偶需求的健康教育課程可有效降低初產婦并發癥和新生兒疾病發生率。分析原因:基于初產婦及配偶需求的健康教育課程讓初產婦配偶了解不良心理情緒對產婦和新生兒的危害,使其積極主動參與產婦和新生兒的護理中,主動體貼、關心初產婦,使其身心愉悅,并保證初產婦的營養科學合理,減少并發癥[12]。早期母乳不足可導致新生兒黃疸,有研究表明,早期充足的母乳喂養可降低新生兒黃疸發生風險[13]。基于初產婦及配偶需求的健康教育課程可提高泌乳充足率和母乳喂養率,再加上初產婦配偶掌握新生兒相關知識,能夠及早發現問題,給予恰當的照顧,可有效降低新生兒疾病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基于初產婦及配偶需求的健康教育課程應用于LDR病房生產初產婦及其配偶,可有效提高泌乳充足率、母乳喂養率,以及初產婦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及其配偶的育兒勝任感,降低初產婦并發癥和新生兒疾病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