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 琰

位于復興中路360 號的“淮海家”毗鄰繁華新天地商圈,從馬路上望過去,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門面。正是這個小空間,卻每天都發生著動人故事,講述著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大擔當”。
黃浦區淮海中路街道人大工委為了方便人大代表聯系商圈內的企業、員工,在新天地商圈設立了人大代表聯絡站和立法信息采集點。幾年來,街道人大工委有效整合代表資源,積極探索“站”“點”融合,通過平臺共建、人員共用、資源共享,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切實打造基層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前沿陣地。
“附近有沒有地方可以讓公司員工享受到較為平價但新鮮的工作餐?”“能不能在商務樓宇大堂設立自助服務一體機,讓白領們可以直接在樓內辦理社區事務?”……聯絡站自設立以來認真落實進站代表每月接待群眾制度,周邊商圈、樓宇里的白領都可以到聯絡站向人大代表反映問題。
聯絡站每月都會收到不少問題反饋,然后根據不同的意見建議進行處理,有的協調街道相關科室及時解決,有的形成社情民意上報區人大,有的則形成代表建議,涉及立法、執法、普法等情況的意見建議則另行匯總,形成立法建議,做到“前臺接待一張桌,后臺分類兩本冊”。
為了方便上班族,聯絡站不僅公開了代表們的聯系方式,而且公示了二維碼,方便選民進行預約。不僅如此,代表們還主動走出聯絡站,走進樓宇、走入商場,在聽民聲訪民情的同時肩負起立法信息采集人的職責。在《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期間,淮海商會會長、新聯緯訊董事長林衛慈代表廣泛聽取商業單位及選民的修改意見建議;老鳳祥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奕代表與單位法務部同志一起在企業內開展意見征集。在《上海市婦女權益保障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期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組織胚胎學與遺傳發育學系副主任黃雷代表不僅征詢在校大學生的意見,還走訪保護婦女兒童的公益組織聽取民聲。
聯絡站不僅是接待選民的“會客廳”,更是共商共議的“議事廳”,通過搭建平臺推動代表們深度參與商圈發展與基層社會治理。
幾年來,聯絡站一直密切關注著商圈、樓宇的發展,特別是《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以來,街道人大工委一直致力于做好宣傳解讀工作,依托聯絡站聽取企業的真實聲音,及時發現問題、推動整改。
今年年初,“淮海約談”走出聯絡站來到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會長、上海外商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峰代表所在的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邀請市、區商務委,區市場監管局、金融辦、行政服務中心等相關政府部門,區人大代表和淮海轄區內外資企業代表,聚焦優化外資營商環境進行面對面交流,以“共話”促“發展”,為商圈發展匯聚更多智慧,并及時向市、區人大反饋具有建設性和代表性的企業意見建議,助力《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修訂完善,將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工作從“立法中”向“立法前”和“立法后”兩端不斷延伸。
聯絡站不僅是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場所,更是推進問題解決的工作平臺。今年4 月14 日,新天地商圈人大代表聯絡站召開了一場代表建議面對面溝通會,邀請區衛健委相關職能科室與林衛慈等代表就“關于推進公共服務進園區、進樓宇的建議”等進行溝通交流,增進了政府部門與人大代表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合力。
同時,街道人大工委通過挖掘代表資源,逐步形成“醫療咨詢服務”“法律咨詢服務”“教育咨詢服務”“金融經濟服務”“傳統文化傳承”等服務項目,讓代表資源和民生需求之間得到更好的對接與匹配,把聯絡站打造成為群眾身邊的“服務區”。7 月底,在作為楊氏針灸傳人的沈衛東代表和淮海中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汪友斌代表的共同推動下,“楊氏針灸”淮海分基地正式揭牌,讓更多轄區內的白領、居民能享受到名中醫的針灸、康復等診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