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 薇
眼前的施艷活潑靚麗,有種時下流行的“少女感”,僅憑第一眼很難將她與許多人固有印象中行事成熟穩重、履職熟練老成的人大代表聯系起來。但施艷很快用她的條理清晰、娓娓道來扭轉了我們的第一印象。
“我是橫沙人,大學時候學的是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后一直從事旅游行業。”2020 年,在旅游行業深耕多年的施艷回到家鄉,“想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反哺家鄉”。
說起旅游管理,施艷頭頭是道。2021 年年底,施艷當選崇明區人大代表。業務上的出眾,讓施艷很快就找到了履職方向。“橫沙是上海唯一靠水路進出的鄉鎮,前往橫沙首先要自駕到長興島,再乘長橫渡口的擺渡船上島。長興島潘圓公路、合作路交叉路口是前往渡口的必經之路。”據施艷介紹,過去潘圓公路的四條車道中,通往合作路(即渡口方向)的左轉彎車道只有一條,這條車道服務全部前往橫沙島的車輛,壓力最大。
施艷在調研中發現,隨著橫沙島旅游業的發展,每逢周末、節假日自駕前往橫沙的車流量攀升顯著。但由于前往渡口方向的車道僅有一條,且綠燈通行時間僅有23 秒,到下一個綠燈又需等待1 分30 秒,經常出現車輛排長龍的現象。還有個別司機為搶時間,不惜闖黃燈,引發交通事故。
今年1 月,施艷在崇明區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交了她履職以來的第一份建議——關于改善潘圓公路合作路口交通標志標線布局,提高車輛通行效率的建議。該建議一經提出就得到了高度關注,區公安局交警部門即交即辦,即刻會同區交通委對該路段開展實地勘踏和調研,趕在春節前完成了該路口車道的重新布置:將原有的設置調整為兩條左轉、一條直行、一條右轉車道,并對2 條左轉車道施劃左轉待轉區,以提升該路口西向北左轉通行效率。同時優化信號燈配時,以匹配該路口各方向的通行需求。這一變化成了橫沙群眾津津樂道的大喜事,也讓施艷的“代表初體驗”成就感滿滿。
前不久,橫沙鄉的一件大事終于塵埃落定。那就是建成于兩年前的反帝圩泵閘的四臺機組正式用上了“雙回路”電。在此之前,單線路供電只能保證兩臺機組正常運轉。作為解決橫沙中東部排澇問題的重要水利設施,反帝圩泵閘的籌建、建成凝聚了三屆、三級人大代表的努力,用電問題不解決,泵閘就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我很小的時候經歷過,半夜被父母叫醒,說家里進水了。”對于島民所受澇害之苦,施艷感同身受。為此,她多次親赴反帝圩實地調查,分析建議方案的可行性,并牽頭向區人大常委會提出《關于加快解決橫沙反帝圩泵閘供電問題的建議》,在她和代表們的有力推動下,建議最終落地實施。這場接力,終于在施艷這里完成了最后一棒。
但是,代表履職也像一場接力,施艷還在奮力奔跑。“橫沙島的相對隔絕,保留了島上的鄉野風貌,原味、生態、休閑是橫沙旅游的特色。”為了將交通劣勢轉化為獨特優勢,施艷花了很多心思。她在集體資產方面不斷深化調研,整合存量資源,挖掘吃、住、游等優質項目,精心設計旅游線路,努力推出新的娛樂項目。當然,施艷也清晰地看到了努力的空間,“要在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上下功夫”。
談到心得,施艷認為“本職工作和履職可以相互助益,立足本職可以快速找到履職的出發點,履職過程中形成的科學工作方法、增長的見聞知識又會為本職工作帶來助益”。雖然有些想法不一定能上升為具備可操作性的建議,但在交流討論、調查研究的過程中,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很多過去不曾涉足的領域,因此履職的過程也是代表開拓眼界、完成自身成長的過程。
不久前,施艷領銜成立了橫沙鄉第一個代表工作小組。有了團隊的助力,施艷計劃繼續拓寬履職視野,多關注民生熱點難點,更加細致地傾聽民聲,跑好自己這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