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人大工作研究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產教融合工作,明確提出“深化產教融合”重大改革任務,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將這項工作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目標任務。
作為產教融合試點城市,上海在實踐中創造出一系列具有上海特色、時代特征的經驗做法。但對標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四個不夠”:一是試點單位面上工作進展還不平衡,對產教融合重要意義的認識不夠到位;二是各行各業以及各級政府在試點的實踐中創造了許多經驗做法,但總結提煉和宣傳推廣不夠有力;三是雖然各方面在各負其責抓落實,但對試點工作中碰到問題的研究解決和工作指導不夠及時;四是雖然要求試點單位敢想、敢試、敢于突破創新,也制定了一些政策,但對試點過程中突破體制機制法制等政策支撐力度不夠。為此,必須在總結現有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加強政策研究和環境優化、加強工作研究和實踐指導,從而進一步推動上海產教融合工作更高質量發展。
針對認識不夠到位的實際,有必要在全市進一步加強對產教融合工作重要意義的宣傳教育,重點解決“為何融”“誰融誰”“怎么融”的問題。
要立足上海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推進“五個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設等目標定位,對標“3+6”等重點產業飛速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不斷充實完善發展規劃,充分認識產教融合是事關我國和本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牛鼻子”,也是一項涉及各行各業、方方面面的系統性工程。從“產”的角度,企業要解決“不積極、不主動、不適應”的問題。針對新情況、新要求,站高一步、想深一步、超前一步,不斷充實完善發展規劃,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不斷改革創新突破。從“教”的角度,院校要解決“不對稱、不匹配、不適應”的問題。要加強企業需求調研,根據市場需要及時調整辦學理念思路、學科專業布局、課程教材設置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等。從“管”的角度,政府要解決“不配套、不及時、不適應”的問題。要加大指導支持力度,及時研究解決試點中的問題,結合實際改革創新,力求從體制機制政策層面給予支撐。只有真正解決這三種“不適應”,才能從根本上變“要我融”為“我要融”,變“被動融”為“主動融”,變“可融可不融”為“必須融”。
在產教融合過程中,“需供管”各方都大膽努力實踐,創造了不少好的經驗做法,但總結宣傳推廣不夠有力。為此,需重點解決好“撈餛飩”和“包餛飩”的關系和既不“包餛飩”也不“撈餛飩”的作風等問題。
建議市、區相關主管部門和職能部門切實改變作風,發揚“包餛飩”的精神,深入基層一線、試點單位,及時發現典型、培養典型,鼓勵基層一線在試點過程中勇于實踐、敢于突破、銳意創新。同時,要認真總結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相關區、企業、院校等開展產教融合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重點宣傳具有上海特色、時代特征、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通過在各大媒體開辟專欄、組織工作經驗交流等方式,總結典型、宣傳典型,以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重視產教融合工作的良好局面和氛圍,進一步增強深化推進產教融合、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自信心和行動自覺。
針對試點單位集中反映的產教融合研究指導、統籌協調不夠,政策支撐力度不大、落實不夠和管理體制不順等實際,需加緊分析研判,多措并舉,重點解決好“產什么”“怎么產”“質量高”的問題。
在產教融合規劃布局上更科學。①結合本市產業發展,不斷完善規劃布局,優化職業院校布局和學科專業體系,使職業教育與本市“3+6”重點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結合得更加緊密。②加快建設新型職業院校,處理好新建職業院校與現有學科布局之間的關系,避免重復建設,提高師資水平和辦學質量,切實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傳統認知和偏見,推動不同學段職業教育實現學歷與專業雙貫通。
在產教融合對接上更精準。①針對產教融合“校熱企冷”、校企合作制度化程度不高且以實習實踐等傳統方式為主等情況,強化政策供給,搭建權威的產教融合信息發布平臺和資源共享機制,將產業發展前沿信息、企業人才需求和院校特色專業、研究成果等進行整理并定期集中發布,更好促進校企需求精準對接。②抓緊研究解決校企深層次合作中的體制機制問題,如校內實訓基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未取得教師資格證的專業技術人員進校從教等問題,加快推進引企入教和引教入企,促進校企人員雙向流動。③優化完善產教融合評價機制,對高校推進產教融合的重要事項和績效進行評估,改革國企考核辦法,增大國企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方面的開支自由度,有效激發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內生動力。
在政策支持上更有力。①針對目前部門政策條線多、布局散的問題,建議進一步加強政策協同,市級層面加快出臺“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一攬子綜合性支持政策,更好形成產教融合的政策合力,把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②財政部門盡快出臺加大對企業辦教育的財政支持補貼力度,平衡好政府投入與用好社會資源(資金)之間的關系,出臺相關細則,進一步落實教育費附加抵免等稅收優惠政策,規范有序用好社會資源,解決國企辦學經費不足問題。③人社部門盡快在人才政策上優化工作方案,加強對試點企業的政策宣傳輔導和跟蹤落實,讓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加大對產教融合型人才落戶等專項支持。④其他相關部門要根據部門職責,及時深入研究產教融合推進情況,不斷優化調整政策。
在管理體制上更優化。①進一步理順產教融合管理體制,統籌好“需供管”三方面的關系,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最新要求,提高行政效能,優化、簡化涉及產教融合工作的相關審批流程,降低企業和院校創新所需的制度成本。②認真研究部分職業學院和醫療系統管理體制,進一步深化改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一是做實基層,加強社區衛生中心建設,方便群眾(小病小痛)就近就醫;二是做強中層,加強區級中心醫院建設(可作為市級醫院分院加強管理),方便群眾(一般基礎性疾病)到居住地域中心醫院就近治療;三是做精上層,以現有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和特色鮮明的專科醫院為主,堅持一手抓疑難重癥的治療和研究,一手抓創新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療器械的研究突破和人才培養,形成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四鏈貫通”產教融合新模式,把創新體制機制與用好現有科研院所資源相結合,把有限的人、財、物盤活,用足、用好。
針對試點單位落實工作參差不齊的情況,以及試點單位和市相關部門都希望加強市級層面的統籌協調、工作指導的情況,重點解決好“管什么”“怎么管”“管得好”的問題。
一是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建議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完善科學規劃布局,明確各方責任,在市級層面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聯席會議,定期研究情況,及時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形成制度規范。二是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建議按照市政府試點方案中的有關要求,加強對責任落實的監督,充分發揮人大的監督和法治保障作用;充分發揮相關學會、行業協會制定專業行業標準的獨特作用;充分發揮工青婦和群眾團體在教育培訓中的配合促進作用。三是進一步提升制度剛性。建議市有關部門要將產教融合工作納入試點企業、相關高校、政府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促使各方履職盡責、工作落實到位。四是進一步加強對試點工作中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建議市有關部門要超前謀劃,力求從體制機制政策層面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總之,既要不斷完善規劃布局,又要不斷壓實各方責任,更要不斷創新政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