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樊小龍,何哲
陜西法士特集團鑄造分公司 陜西寶雞 722409
隨著輕量化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車中的部分關鍵零部件,已經大批量采用壓鑄生產,因此控制壓鑄件質量、提高成品率,以及確保壓鑄件使用壽命等是各壓鑄廠的工作重點。本文以我公司生產的15410-75-YDC壓鑄離合器殼體氣孔缺陷為例,借助MAGMA鑄造模擬軟件,研究排溢系統設計,分析高速區間和增壓時間等工藝參數對氣孔缺陷的影響,得出改善氣孔缺陷的經驗,為類似產品開發生產提供借鑒。
我公司的15410-75-YDC壓鑄離合器殼體壓鑄件,年產量超過12萬件,其外形尺寸為φ560mm×177mm,鑄件凈重為15.5kg,澆注重量22.5kg,平均壁厚為6.5mm,局部厚度為16mm。該鑄件法蘭外徑560mm、內徑510mm,加工后與發動機匹配,要求氣孔直徑<φ1.5mm;底面為加工面,加工后與變速箱殼體連接,稱之為變速箱結合面;與結合面垂直的兩側是懸掛裝置,加工后用于變速箱在整車安裝固定,強度要求高。法蘭面、變速箱結合面以及懸掛裝置的氣孔缺陷為重要控制點。
圖1所示為離合器殼體的澆注系統,一模一腔,總投影面積為336011mm2,采用IP2700T壓鑄機,匹配定量爐輸送鋁液。

圖1 離合器殼體澆注系統
在壓鑄生產過程中,常將鑄件內部產生的孔洞稱之為氣孔、縮孔及縮松。氣孔的定義為孔內部表面近似球形,并且內壁光滑的孔洞;縮孔的定義為內壁粗糙的孔洞;縮松的定義為大量微小孔洞組成的疏松組織。依據孔洞尺寸和分布位置不同進一步區分,氣孔的大小不等,分散或成群分布在整個鑄件的內部。縮孔通常出現在壁厚急劇變化的熱節處,孔洞內壁呈現樹枝狀結晶鑄造凸起,而縮松是呈現類似海綿狀組織[1]。
一般的氣孔對壓鑄件的整體強度和完整性沒有太大影響,但較大氣孔對壓鑄件的密閉性和整體性影響較大。內部氣孔缺陷有時可以通過浸滲處理方法進行彌補,對提高密閉性效果較好。壓鑄件中一般允許存在氣孔,但尺寸及數量要根據相關標準或驗收條件確認[1-3]。根據要求,本文講述鑄件整體氣縮孔需達到ASTM E505—2015《壓鑄件質量標準》規定的某級要求,即鑄件任一區域剖切表面氣縮孔直徑不能>φ2.3mm,加工后表面氣縮孔直徑不允許>φ1.5mm。
當前,氣孔缺陷一般通過解剖檢查或無損檢測,根據氣孔尺寸和數量確定缺陷程度。重要壓鑄件經常要求對內部缺陷進行全部進行X射線無損檢測。
在批量生產過程中,該產品法蘭表面大量產生了>φ1.5mm的孔洞(見圖2),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解決。工藝優化前,因為產品在該位置產生的缺陷占總缺陷的75%以上,從而導致該產品總合格率<95%。

圖2 法蘭面氣孔
為制定解決措施,需要判定孔洞的缺陷位置和形態,法蘭氣孔缺陷位于澆道入料方向對側11點鐘方向,通過X射線檢測,缺陷產品內部存在數個規則的孔洞。該表面加工后有多個>φ1.5mm的孔,分布位置不確定,缺陷在X射線下顯示為橢圓狀。
鋁壓鑄是將鋁液快速高壓充填到模具型腔的鑄造。鋁液充填壓鑄模型腔的時間極短,一般為百分之幾秒或千分之幾秒。壓鑄過程中形成的氣孔有光滑的表面,形狀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其多存在于鑄件的表面或形成皮下針孔,也可能在鑄件內部。氣孔主要是壓射過程中卷入的氣體、脫模劑等產生的氣體,以及合金液本身包含的氣體滯留在型腔中無法排出所致[2]。
借助于MAGMA充填模擬分析驗證,在鋁液充填過程中,兩股鋁液環繞窗口,左右兩側包覆窗口的模具型芯,并最終在窗口上側法蘭面交匯,在填充結束前,兩股鋁液交匯產生卷氣,同時鋁液將溢流槽封住,并將一部分氣體卷積在法蘭面。
另外,氣孔位置位于充型遠端,由于鋁液溫度降低較快,冷料未排出包裹的氣孔,在增壓壓實階段無法完全壓縮,因此產生氣孔缺陷。工藝改進前的充填模擬如圖3所示。

圖3 工藝改進前的充填模擬
(1)改善排溢系統
1)增大窗口外側渣包體積,約增大1/3,以收集法蘭內側卷氣。將6處渣包溢流槽厚度從0.9mm增加至2.5mm,以增強排氣效果。
2)將左側第三個渣包通往排氣槽通道封堵,避免該渣包鋁液因提前進入溢流槽而影響易產生氣孔位置渣包流向。增加排氣槽,將窗口交匯處2個渣包單獨引出排氣。改進后排溢系統如圖4所示。

圖4 改進后排溢系統
(2)改善鑄件局部表面凝固順序 在鑄件法蘭面最遠端和大窗口處加網筋,以改善局部表層凝固順序。
(3)優化壓鑄工藝參數
1)根據增壓起始位置計算方法,t=0.01d2,其中,d為平均壁厚(mm)。該產品理論增壓時間為t=0.01d2=0.01×5.5×5.5s=0.303s,預估壓鑄機反應時間0.1s,合理建壓時間0.2s。
2)在常規壓鑄中,壓鑄的高速充填起始點設置在產品的近澆口附近(見圖5紅色虛線),使產品的充填時間更短,產品的外觀品質更好。現對產品氣孔的判斷,合金進入型腔后,由于速度過快造成卷氣,氣體不能按已定充填方向排出溢流,故將高速充填的位置向后推遲(見圖5紅色實線),改變鋁液流向,使產品型腔內的氣體能夠按既定方式排出鑄件本體。

圖5 帶澆排系統離合器示意
圖6所示為常規壓鑄曲線。在壓鑄過程中,合金在進澆口時(450mm位置)開始高速充填,其優點是澆口附近位置充填比較好,缺點是由于內澆口充型速度過快,造成鋁液進入型腔后 氣較多,不易排出冷料,使產品離澆口較遠位置易出現缺陷。

圖6 常規壓鑄曲線
圖7所示為根據以上分析進行優化后的壓射曲線。從圖7可看出,將高速充填位置向后推移,使進澆口附近有部分鋁料停留,對后續充入的鋁液進行緩沖,使高速的速度得到保證并且不會造成巻氣、亂流等現象的發生,極大地改善了產品冷料排不出的現象。

圖7 優化后的壓射曲線
通過以上工藝優化,采用MAGMA充填模擬分析,卷氣及凝固都得到極大改善。改進后的模擬分析如圖8所示。

圖8 改進后的模擬分析
依據上述的分析結果對該壓鑄模具完成優化,采用IP2700T壓鑄機生產,壓鑄工藝參數見表1。

表1 壓鑄工藝參數
經生產驗證,優化后的離合器殼體法蘭面經X射線檢測質量良好,金相顯微鏡下顯示組織無異常,切削加工后表面滿足要求,批量產品合格率從<95%提升到97%。
離合器殼體壓鑄件的主要缺陷形式為法蘭面氣孔,缺陷產生的原因為渣包布局不合理、高速區間設置過長,以及建壓時間設置不合理。利用充填模擬分析可以有效驗證氣孔缺陷產生原因及改進的有效性,同時為其他產品氣孔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參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