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耿倩 10月9日上午,記者從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山西加快轉型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即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將其作為加快全省轉型發展持續夯實基礎支撐的六大支撐之一,為山西省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明確了主要目標。
一是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特色產業發展專業功能縣城,大力實施特色專業鎮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培育發展特色產業集聚度高、專業化分工協作程度高、產業輻射帶動能力強、品牌優勢突出、就業富民拉動效應明顯的特色專業鎮。積極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培育100個鄉村e鎮,全面構筑山西“數商興農”新優勢。打造集生產、加工、設計、營銷、培訓和直播等多種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吸引電商企業入駐經營,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圍繞“打造重點鏈,唱好融合戲”,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聚焦糧菜牛羊等20類單品全產業鏈,按照主體建鏈、強鎮固鏈、縣級組鏈、省市集鏈思路,建設小麥、雜糧、肉羊等重點產業鏈。
二是著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鎮承載能力。全面開展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五年攻堅行動,2023年1~9月,全省縣城開工改造老舊小區606個,完成縣城雨污分流改造438公里,縣城市政道路新建改造已開工419公里。首次將縣城納入省級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示范申報范圍,陽城、洪洞、絳縣3個縣城成功入選。城鄉交通一體化建設與機制改革逐步推進,以擴大縣城交通基礎設施延伸鄉村覆蓋能力為基礎,推進“四好農村路”路網延伸、提檔升級、融合發展、消危平安、旅游公路建設提速等5項工程。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因地制宜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規?;?、單村供水標準化和應急供水精準化,持續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三是積極推進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逐步提高群眾獲得感。完善教育體系。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優化學校布局,加快公辦幼兒園、寄宿制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推進縣域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全國率先開展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加快完善區域一體、上下聯動、信息互通的新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新模式。
四是全面推進環境設施提級擴能,不斷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堅持城鄉統籌、共建共用,以城帶鄉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編制完成《山西省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2023年修訂)》。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100%。29個縣(市)通過共建共享方式實現了焚燒處理,剩余62個縣(市)在未來五年內分階段實施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的自然村比例達到93.9%。持續推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四分法”,開展垃圾分類試點的村莊達到4791個。全省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149座,其中72%的污水處理廠在縣城,日處理能力達到206萬立方米。
下一步,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將繼續發揮好全省城鎮化工作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作用,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與學習推廣“千萬工程”經驗結合起來,深入開展試點示范,持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著力推動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