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
“大醫精誠”出自于中國唐朝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文中提出了醫生的兩項行為準則:精于高超醫術而誠于高尚品德。從古至今,中國醫生對精與誠的傳承與追求從未間斷。
腎臟病是影響全球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2001年,畢業于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七年制碩士專業的李孜選擇腎病內科學作為自己的職業方向,并在2010年完成腎病內科博士學位的學習。從畢業留校工作到如今成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學術技術帶頭人,20多年來的臨床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見證了李孜的勤勉和堅韌。
作為影響國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重要公共衛生問題,腎臟病的防控工作一直面臨著嚴峻挑戰,需要進一步開展防、診、治研究,延緩腎病進展,提高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在腎臟疾病防治領域,李孜教授有著國際化的研究視野,曾先后赴加拿大多倫多總醫院、香港大學研修學習。期間進行的腎臟疾病炎癥和纖維化研究工作使她收獲了國際上的新技術和新方法,成為國內研究慢性腎臟纖維化防治的知名專家之一。而后,她還承擔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帶領團隊在慢性腎臟疾病早期預防和診治方面創造了一項又一項新的成果與發展方向。
腎內科是一門醫學專科,是各級醫院為了診療腎臟病而設置的臨床科室。隨著腎臟病學的發展進步,我國在原發性腎病、繼發性腎病、慢性腎臟病、急性腎損傷、終末期腎病血液凈化治療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其中,腹膜透析作為常見的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具有有效性、居家透析、避免交叉感染、價格低廉等優勢,自2010年開始被列為國家醫療政策后得到廣泛推行。然而在臨床操作中,出現了腹膜透析置管住院時間長、花費高、開腹手術方式下的腹膜透析置管損傷大、患者痛苦、術后恢復時間長等制約腎臟內科繼續向前發展腹膜透析的瓶頸問題。
2011年,李孜教授開始了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微創技術在腹膜透析置管領域中的臨床應用及衛生經濟學評價”的研究工作,證實了微創腹腔鏡手術在尿毒癥患者腹膜透析置管術中運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理論上補充了當時國內微創技術在腹膜透析置管手術應用上缺少循證醫學證據支持其優勢的空白。在患者管理模式創新上,她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嘗試將日間病房手術模式引入尿毒癥腹膜透析置管手術,減少腹膜透析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利用率,并且增加患者的治療率。隨后,李孜教授和團隊將項目成果應用研究發表在《國際腹膜透析雜志》《中華腎臟病雜志》等國內外權威期刊,并通過學術會議的形式,宣傳推廣了日間手術模式與微創技術在醫院臨床應用上的可行性,對腹膜透析治療起到了帶頭和輻射的作用。
同樣在腹膜透析領域,李孜教授的科研工作不僅致力于提高患者腹膜透析的質量,還關注腹透患者的經濟負擔和預后效果。目前,她和團隊主持實施的“新型生物標志物與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轉運功能及臨床結局相關性研究”,旨在探索血清及腹透液中sST2、Chemerin與PD患者腹膜轉運功能的相關性及對臨床結局事件的預測價值,進而能早期采取個性化干預措施以盡可能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及維持腹膜功能,改善患者預后。
如今在我國,成人慢性腎臟病患者約有1.5億。隨著腎病患者的逐漸增加,醫務工作者在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診療過程中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因此,提升人們對腎病的科學認知、加強早診早治變得十分必要。
李孜教授擅長診治慢性腎臟疾病的常見病與多發病,并且在腎臟炎癥與間質纖維化領域有著長期的研究。“C-反應蛋白在腎臟炎癥和纖維化中的應用”“調控Toll樣受體4-MyD88信號通路干預C反應蛋白誘導腎臟炎癥與纖維化中的機制研究”“Syk信號通路在C反應蛋白-Fcγ受體介導早期腎臟炎癥與纖維化中的調控作用”等都是李孜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的科研項目。這些項目的研究工作為慢性腎臟纖維化的防治作出重要貢獻。除此之外,李孜教授還聚焦慢性腎臟疾病管理、關注慢性腎臟病患者營養治療來輔助提升疾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