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佳慶

6月26日,小九在貴陽市黔靈山公園看動物
上海德博蝴蝶寶貝關愛中心(以下簡稱“蝴蝶寶貝關愛中心”)登記在冊的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有2000萬罕見病患者,其中近1300名為遺傳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以下簡稱“EB”)患者,他們的皮膚“像蝴蝶翅膀一樣脆弱”,被稱為“蝴蝶寶貝”。
“這是一種罕見的單基因遺傳性皮膚疾病,因皮膚結構蛋白缺陷導致,目前沒有治愈的方法,只能使用敷料(創傷護理產品),促進患者創面愈合,預防感染。”北京中醫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永皓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蝴蝶寶貝”,這個看似美麗名字的背后,承載著罕見病患者一生的痛。
“這個寶寶腳上的皮膚怎么了?”護士看著剛剛出生的寶寶說道。
小九剛出生時,上半身看上去很健康,但是左腿上有一塊皮膚組織沒長好,呈現一片血色,在場幾名醫護人員都表示沒見過這種情況。
小九一出生就成為了腿腳纏著紗布的傷員,身體多處貼著敷料“補丁”。作為蝴蝶寶貝的新手父母,小九父母開啟的是困難模式。“我和小九爸爸恰巧都攜帶了隱性致病基因,寶寶有1/4 患病概率。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建設,我和小九爸爸不得不接受了這個事實。”
隨后,小九就按照早產兒的標準被送去了新生兒科的無菌房。那一刻,小九父母的心情是復雜的。
小九一出生就成為了腿腳纏著紗布的傷員,身體多處貼著敷料“補丁”。作為蝴蝶寶貝的新手父母,小九父母開啟的是困難模式。“我和小九爸爸恰巧都攜帶了隱性致病基因,寶寶有1/4患病概率。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建設,我和小九爸爸不得不接受了這個事實。”小九媽媽金女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小九在醫院住了25天,我們便將她接回家中護理。除去身上被包扎的傷口,小九看上去和正常的寶寶差不多,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小九的人生會艱難得多,我們會一直樂觀面對。”金女士表示。
照護小九,換藥是最困難的。小九會一直哭鬧,腿腳亂蹬,每次換藥都會因為亂動摩擦出新血皰,需要重新處理。小九媽媽回憶道:“第一次幫小九更換腿上的敷料、清理傷口,花了兩三個小時,換完兩個人都感覺筋疲力盡。當然,一次次的手忙腳亂累積下來,我們為小九換藥變得越來越熟練。”金女士說道。
除去普通嬰兒的日常喂養照料外,小九父母還需要多加保護她脆弱的皮膚。在皮膚破損處剛長出的皮膚尤其脆弱,為了防止破損的指頭并指,小九的父母必須將小九的指頭分開包裹。
“目前,小九的手腳都用特殊敷料包裹,外邊穿著手套和襪子,防止她蹭破臉。對于我們而言,讓小九健康的四肢裸露在外已經成為了一種奢望。”金女士表示,當孩子的四肢活動能力增強,困難模式還會升級。
據金女士講述,小九在其他方面表現很優秀。她對音樂非常敏感,能從鋼琴、吉他聲中獲得安撫,會認真專注地聽別人說話或者唱歌,并且會發出聲音試圖與人對話。
2023年6月,小九的父母帶小九坐飛機前往貴州避暑。“她比我們想象得還乖一些,在公共場所不會哭鬧,對陌生人很有禮貌,會說謝謝、再見。我們一起去草原、看了牛羊,還騎了馬,她非常開心。我們希望小九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也愿她這一生能被愛環抱。”金女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同小九一樣的,還有出生在湖南湘潭的晨晨。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黃女士都要把晨晨的雙手輕輕綁起來,擔心她睡覺忍不住抓傷自己。
2022年4月,黃女士初為人母,生下女兒晨晨。小生命降臨本該是喜悅,但大家看到孩子時卻笑不起來——他們發現孩子的雙腿沒有皮膚,紅紅的。
一家人的生活從此改變。孩子的皮膚脆弱無比,口腔潰瘍嚴重,只能吃流食、半流食。最難的是父母每天早晚都要對晨晨全身的皮膚進行檢查、護理,及時上藥……
養育晨晨的過程比養育普通小孩更加提心吊膽,因為一不小心,身體某個部位就會被蹭紅、皮膚破損。
“我們每次打開敷料或是手套的時候,都是一次開盲盒的體驗,因為不確定皮膚是否會有新的創傷。”黃女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換藥過程中受力導致蹭掉晨晨皮膚的情況也出現過幾次。
照顧EB患者,要非常小心,24小時不能離人。“有一次,晨晨頸部的一塊皮膚已經快愈合,因晨晨自發抓撓而再次大面積破損,妻子來不及阻止只能眼睜睜看著晨晨的傷口血流不止。連日來的努力付諸東流后,妻子瞬間情緒崩潰。我趕緊選了一款柔軟的敷料,裁剪出正好附著在頸部的形狀,幫晨晨護理。”晨晨的爸爸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平時我的工作忙,照顧晨晨的重任都落在了妻子身上,我盡量多和她一起分擔,緩解她的壓力。”
對EB患者來說,家庭護理的質量,決定了他們的生存質量,但護理質量不止取決于父母的護理能力,也取決于經濟能力。
“我和晨晨的爸爸屬于醫護人員,平時都會上班。晨晨的外婆、爺爺奶奶會在白天負責照顧她,如果遇到晨晨受傷的時候,我也會請假回家給晨晨換藥、護理。”黃女士表示。
黃女士給晨晨使用的敷料有兩種規格:第一種是20×50厘米的,從海外代購大概150元一片,這種是沒有藥性的;第二種是17×19厘米的,200多元一片,這種是帶有藥性受傷使用的。
“晨晨在沒有新傷的情況,我們會給她使用無藥性的敷料,每兩天一片。隨著晨晨長大,破損面積變大,有藥性敷料使用的頻率就會多一些。我們每個月使用敷料的費用在3000元到4000元。”黃女士表示。
“新傷口愈合的時候,晨晨會感覺到癢,為了減少她抓撓,我們會給她涂一點弱激素的軟膏,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使用時間久了,皮膚會變得更加脆弱。”黃女士說。
目前,晨晨的手指和腳趾都已發生粘連,黃女士打算下個月帶晨晨去上海做分指手術。據黃女士講述,每次手術只能做一只手或者一只腳的分指,按照晨晨目前走路的需求,要先給晨晨的腳做分指。
“手術后的護理也至關重要,如果護理不當,腳趾更容易長在一起。”黃女士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自從知道晨晨患病以來,我和晨晨爸爸就希望能盡到父母的責任,讓她快樂長大。”
與小九和晨晨不同的是,張健成為EB患者已有34年。
張健,1989年出生在山東省臨沂市,出生時小腿有皮損,嚇壞了父母。父母帶著張健跑了很多醫院,許多醫生都很難辨別出張健患了哪種疾病。兩年后,父母終于從一位老大夫口中得知,張健是EB患者,表皮包括體內黏膜一碰就破,像蝴蝶的翅膀一樣脆弱。
父母得知無藥可治,只能將張健帶回家照顧。“父母小心翼翼地照顧我。擁抱、睡覺、吃飯這些平常小事,對我來說都很難,一不小心身上可能就會起泡,皮膚甚至會破掉。”張健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到了上學的年紀,父母擔心學校里小孩多,非常容易磕碰受傷,直到九歲,才送張健讀學前班,十歲讀一年級。
小學畢業后,卻再也沒有學校愿意接收張健。“有的學校說我患有疾病,有的學校怕擔責,總之就是不收我。”在父母不懈的努力下,張健獲得了在家學習的機會,每隔一段時間,學校會安排相應的老師到張健的家里為他輔導功課。

10月9日,黃女士給晨晨更換腳上的敷料
經過一年的觀察,學校看到了張健的努力,便同意張健在學校里讀書。“讀初中時,學校離家大概十幾里路,父親每天會騎摩托車載我上下學。但是到了高中,學校離家太遠了,不方便每天接送,高一上半年家里就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母親一直陪讀,照顧我的生活起居。”張健說。
后來,張健的母親在高中學校里獲得了一份工作,學校也給張健和他的母親單獨安排了一間宿舍。母親就是這樣一邊工作一邊照顧他,陪伴了他的高中和大學生活。
2018年8月的一天,張健母親因病去世 。“以前,無論我走到哪里,母親都會陪著我、照顧我,我很少在生活上面操心,也很少需要我自己做什么。母親去世后,我花了很長的時間習慣一個人生活。”他說。
2023年5月,張健父親凝血功能變差,血止不住,肝衰加速,送回老家的第二天,父親便離開了張健。“他們離開了,但他們也沒離開,他們曾經付出的一切,他們留給我的精神和思念,就是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張健說。
張健從小患病,在別人眼里看來是不幸的,但他并沒有過度在意患病這件事情。
他說,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雖然生活中也有很多不方便,這種不方便隨著時間也慢慢地習慣了。
以前,對病情不是很了解,張健會使用衛生紙代替標準敷料,直至工作后,張健才開始慢慢使用敷料。夏天,身上傷口多,可能會感染發炎,恢復起來就很慢,如果只是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是承受不住的,這種情況他只能去醫院打消炎針、輸營養液。
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張健會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聽歌、看視頻、寫書法、騎車。“我很幸運,父母、老師、同學,還有社會上的一些陌生人都給了我很多的愛,這也是我現在能夠樂觀對待生活的重要原因。”張健說。
現在,張健每天都會花兩個小時左右時間來進行視頻錄制、剪輯,他希望通過視頻來記錄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以前,對病情不是很了解,張健會使用衛生紙代替標準敷料,直至工作后,張健才開始慢慢使用敷料。夏天,身上傷口多,可能會感染發炎,恢復起來就很慢,如果只是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是承受不住的, 這種情況他只能去醫院打消炎針、輸營養液。
為了向EB患兒家屬普及護理知識,改善EB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質量,2014年周迎春和其他患者及家屬成立了蝴蝶寶貝關愛中心,這是中國唯一專注EB的公益機構。
EB患者身體上幾乎沒有完好的肌膚,甚至當他跌倒,你想要扶他一把的時候,他的皮膚也可能破損。“從出生起,愈合不了的傷口就將伴隨他們一生,甚至還會引起其他的并發癥,比如手指粘連、食道狹窄、牙齒脫落等。”張永皓表示。
目前,很多EB患者家庭都會面臨兩大難題。
“首先,父母對EB的認知并不多,照顧EB患者沒有經驗,需要耗費非常大的精力。”蝴蝶寶貝關愛中心主任孫春陽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其次,專用敷料幾乎是EB患者每日必需品,但因無法報銷,會加重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孫春陽表示。
根據中國罕見病聯盟發起的“遺傳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患者綜合社會調研報告”顯示,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從每年幾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嚴重且經濟能力不足的患者生存質量極低,只能用衛生紙代替敷料。
除了經濟壓力外,EB患者每天要承受皮損的痛苦。“患者的痛苦主要來源于EB不斷產生的水皰,一些水皰破損后會形成糜爛面,就會有瘙癢、疼痛的癥狀。為避免水皰和糜爛面的發生,我們建議在手、肘、膝這些容易受摩擦的地方,多增加一些保護,減少摩擦;其次,可以使用一些潤膚劑幫助患者減少瘙癢的癥狀。”張永皓說。
近年來,蝴蝶寶貝關愛中心積極為EB患者及家庭提供幫助、向全社會宣傳該疾病相關知識、推動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為了家庭更好地照顧EB患者,蝴蝶寶貝關愛中心連續八年舉辦護理培訓班,拍攝了護理視頻,編寫了護理指南,與企業合作爭取到大量優質敷料的捐贈,教EB患者家庭正確的傷口處理方法。
由于EB患者罕見人群少,截至目前,除了上海,敷料并未被納入醫保目錄。并且,由于EB并不在慢病長處方的白名單中,即使在上海,醫院一次能開出的敷料數量也有限,且無法在社區醫院憑處方領取。
對此,EB患者群體曾多次呼吁,希望有專項基金的支持來幫助減輕用藥負擔。“我們希望更多的人知道這種罕見病,讓蝴蝶寶寶被‘看見。”黃女士說。

8月1日,張健在臨沂市區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