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浩言
當“湘北五虎”身影浮現,湘北隊步入全國大賽賽場,影院內的觀眾頓時歡呼、尖叫,甚至激動落淚。這是近期最“燃”的爆款電影《灌籃高手》公映時的一幕。
1990年,《灌籃高手》出版。1993年影視化后,作品定格在全國大賽開始之前的列車月臺,湘北隊的全國大賽之旅成為諸多灌籃迷的“意難平”。20年后,原著作者井上雄彥自編自導,讓湘北籃球隊步入全國大賽。
有人吐槽,劇情推進以宮城個人為主,偏離原作賦予櫻木花道的光環。亦有人以1990年日本經濟形勢為背景,分析湘北五虎代表的階層,甚至有人將分析的主題聚焦于階層“逆襲”,將之作為作品走紅原因。
對于原著作者井上雄彥而言,用湘北五虎中家庭背景及天賦都不是十分出眾的宮城作為電影主角,體現了他對小人物的關注。
如果灌籃高手因階層走紅,為什么同時代的其他運動題材作品沒有這樣的影響力?如果階層逆襲重要,為什么湘北隊最終并沒有取得全國冠軍?可見,“消極”“功利”的解讀,會消解原作本身的青春張力和樸素質感,埋沒劇中活生生的人。
那么,為什么這部影片能“出圈”?答案是,它是告知人們如何在人生競技場上拼搏的成人童話。
在人生競技場上打拼,追求自由。取決于個人技能、競爭規則以及每個人的心態及膽識。《灌籃高手》除了教會我們打球,更在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或至暗時刻,要學會與自己和解,做一個完整而非完美的人。
學會規則與技巧,是人生的第一課。在規則之內,善于打磨、精進,通過發揮自身潛能并合理利用規則的人,將在各類賽場上所向披靡。櫻木萬次投籃特訓,流川賽后加練,三井流暢三分,宮城出色球感,赤木領軍帶隊,安西教練戰術制定都是如此。
關注周遭與同伴,學會閱讀比賽,是競技獲勝的重要條件。宮城控球傳球,讓三分投射有位,突破有空,就是在閱讀比賽,尋找致勝機會。
信念意志和出色膽識的“大心臟”,是扭轉局面的重要因素。比賽到了膠著時刻,是否有強韌意志,能否放大格局,把握自己的節奏,在戰局僵持時,做不起眼的終結者才是取勝關鍵。櫻木強忍悲痛返場,不放棄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流川不將矛盾掛于心懷,助攻櫻木關鍵一投;二人世紀擊掌,湘北擊敗山王;凡此種種更多的是取決于意志信念的因素。
比賽如此,人生亦如此,當我們被逼入絕境,是否能在風雨飄搖之際穩定輸出相當重要。失敗或許痛徹心扉,但也是成長的一部分。影片中,宮城一家選擇與過往和解,接受哥哥離世的痛楚……可以說井上雄彥也想告訴大家,學會與自我和解才是成熟的標志,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人生與世界并不完美。正視不完美,學會堅韌處之,做一個完整而非完美的人,或許是《灌籃高手》最迷人的地方。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