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梓鑫 朱水成 毛芳婷
摘? ?要:“開放三孩”政策是我國為跳出當前面臨的“超低生育率陷阱”對計劃生育政策所做出的最新調整。為了解“開放三孩”政策背景下居民生育意愿及相關影響因素,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全國2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進行調研,并基于調研數據了利用卡方檢驗法以及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影響居民生育意愿的顯著性因素。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居民生育意愿總體以二孩為主,年齡、稅后月收入、獨生情況以及當前生育情況對生育意愿的影響顯著。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構建了包括休假政策、經濟政策、教育政策三大維度的配套政策框架,并具體提出了靈活配套住房政策、提速教育公平化進程等政策建議,以期為政府制定相關生育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證參考。
關鍵詞:三孩政策;生育意愿;卡方檢驗;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
中圖分類號:C924.2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8-0129-06
引言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數據顯示,我國近十年人口增長速度持續放緩,2020年中國新出生人口數量為1 200萬人,較2019年同期下降18%,成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生人口數及生育率最低的一年。
人口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鮮活主體,其規模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生育水平。在“低生育率”背景下,突出的人口問題勢必會誘發諸如青壯年勞動力短缺、有效消費需求不足等社會經濟問題。為避免人口生育問題轉化為經濟發展瓶頸,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作出“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下文簡稱“開放三孩”政策)的戰略部署,昭示了我國的人口生育政策做出的最新調整。在人口學中,生育意愿作為前測變量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實際生育行為,但高生育意愿群體的生育需求是產生實際生育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開放三孩”政策的力度取決于其能否激發居民生育意愿[1]。本文通過對“開放三孩”政策背景下居民生育意愿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根據調查分析結果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以期為各地區政府后續配套生育激勵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證參考。
一、調查方法與結果
(一)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
本調查采用方便取樣方法,以廣東省、山西省、上海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等2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居民為調查對象,共發出問卷808份,通過對所回收問卷進行初步篩查,剔除161份質量不合格問卷,最終篩選出樣本量為647份,問卷有效率80.1%。
2.調查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梳理文獻綜述得出,生育意愿容易受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因素的影響,由此根據調查目的自行設置問卷。問卷內容涉及三個部分,即個人基本信息、生育意愿情況和生育意愿影響因素。在對問卷數據分析之前,先采用克朗巴哈系數法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利用SPSS26.0分析得出的Cronbachsalpha系數為0.906,說明問卷信度較好,樣本數據具有較強的可靠性。
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6.0統計軟件,采取描述統計、x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
被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647名對象中包含242名男性,405名女性,分別占比37.40%和62.60%;適孕群體通常的年齡界定為20—35歲,而本次研究對象年齡分布也主要集中于20—30歲生育旺盛期群體,占比51.00%;研究對象的學歷背景以大學專科或本科為主,占到了總數的52.86%;職業多為體制內單位工作者;從月收入(稅后)角度看,大多數集中于10 000元以下,占到總體的63.53%。
從表1卡方檢驗中可以看出,研究對象性別與生育意愿P值為0.033,小于0.05的顯著性標準,拒絕原假設,即不同性別群體在生育意愿上表現出明顯差異[2]。且女性選擇不生育、生育1孩的意愿大于男性,而在生育2孩及2孩以上的多孩生育意愿上,男性明顯大于女性。
根據研究對象年齡、學歷情況以及月收入(稅后)與生育意愿的卡方檢驗結果來看,P值均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因而拒絕原假設,認為年齡、學歷情況、月收入(稅后)與生育意愿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從年齡角度來看,各年齡層群體的生育意愿均以二孩意愿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年齡層不生育以及生育一孩意愿逐漸降低,大致呈現負相關關系;而三孩及以上生育意愿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增,其中46周歲以上群體生育意愿最高,占比為16.28%。不同學歷的研究對象,除大學專科或本科學歷的男性群體外,隨著學歷的提升,46周歲以上的各群體生育意愿均呈現出遞減的趨勢,而具有專科及本科學歷的46周歲以上男性群體生育意愿則以一孩生育意愿為主,占比73%(圖1)。
從工作類型與生育意愿的卡方檢驗結果看,P值無限接近于0,因而工作類型與生育意愿之間存在顯著相關[3]。各年齡段中,體制內的群體生育一孩和二孩的意愿均高于體制外群體,而體制外群體生育三孩的意愿高于體制內群體(圖2)。
二、生育意愿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
居民的理想生育數量由于代表了潛在生育需求,往往能夠顯現出一段時間內其真實的生育意愿。本部分將上述卡方檢驗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8個因素納入自變量,采用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對“開放三孩”政策下居民生育意愿進行實證研究。模型通過平行線檢驗(Test of Parallel Lines)后P值為0.948,大于0.05,說明可使用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同時,通過對模型的擬合度進行檢驗,證明了模型在統計學上具有意義。
回歸結果顯示,學歷、婚姻狀況對居民生育意愿影響不顯著,而居民生育意愿受到性別、年齡、稅后月收入、獨生情況以及當前生育情況5個因素的顯著影響(表2)。從性別角度看,男性與女性相比在“開放三孩”政策背景下具有更高的生育意愿(男性組OR=1.547,P=0.013);與年齡在46周歲及以上的居民相比,20—30周歲、31—35周歲以及36—45周歲群體缺乏生育多子女的意愿(20—30周歲組OR=0.357,P=0.011;31—35周歲組OR=0.286,P=0.001;36—45周歲組OR=0.452,P=0.017),可以得出,隨著年齡的上升生育意愿亦呈現出不斷提升趨勢,其中31—35周歲居民生育意愿最低;稅后月收入為10 001—15 000元以及15 001—20 000元群體在與40 000元及以上居民相比時,其更傾向于選擇較低的生育意愿(10 001—15 000元組OR=0.298,P=0.013;15 001—20 000元組OR=0.277,P=0.014);非獨生居民與獨生居民相比生育意愿高出近2倍,其更傾向于選擇多孩生育(獨生組OR=0.547,P=0.001);相較于已生育3個及以上孩子的居民,未生育以及已生育1個孩子的居民具有較低的生育意愿,可以得出已生育居民可能具有較高的再生育意愿,且再生育意愿隨已生育孩子數量總體呈正相關關系(未生育組OR=0.041,P=0.004;生育1孩組OR=0.155,P=0.040)。
三、居民生育意愿政策影響因素
通過分析影響生育意愿的政策因素李克特五分量表,將各政策因素歸納為三個維度,分別為休假類政策、經濟類政策以及教育類政策。從表3中可以看出,各因素偏度系數均小于0,說明其總體均呈現出左偏分布的趨勢,且調查對象對各政策因素的打分總體相對較高,量表中各政策因素在居民進行生育選擇時都較為重要。
(一)經濟壓力是影響生育意愿的關鍵因素
本次調查中,經濟類政策總體而言平均分為4.12,略高于休假類政策及教育類政策,經濟因素成為了居民在進行抉擇時的關鍵因素。
在經濟類政策因素中,60.5%的被調查者認為購房壓力在其進行生育選擇時影響十分重要,再生育導致家庭內人口數量的增加將帶來潛在的購房需求與近年來持續升溫的房價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拉低了居民在“開放三孩”政策背景下的生育意愿[4]。同時,當前居民在新生兒撫養時更加注重創新化、精細化,母嬰市場消費呈現出升級趨勢,中高端母嬰用品市場份額不斷擴張。作為影響居民生育意愿的關鍵因素,在過高的住房成本、養育成本等經濟壓力的裹挾下,諸多家庭放棄了多孩,特別是三孩及上的生育計劃。
(二)教育公平缺位致使生育意愿降低
當前教育公平問題日益突出,教育資源作為已育家庭在孩子撫養過程中爭奪的主戰場,成為了社會稀缺資源之一?!伴_放三孩”政策背景下,寬松生育制度帶來的新生人口會進一步導致教育資源缺乏[5]。在量表各因素的打分中可以看出,進行學區房改革、合理分配優質教育資源、打破優質教育資源壟斷等教育類政策因素平均得分大于4,且表現出嚴重的左偏分布,說明教育類政策在居民進行生育選擇時重要性較高。
(三)各類休假制度對生育意愿的拉力不足
隨著“開放三孩”政策的落地,進行多孩生育后的產婦需要的恢復期以及配偶所需的陪產期不斷延長,對產假制度產生了新的要求。同時,在家庭內“老人—孩子—工作”三重壓力之下,由于適孕群體缺乏相應的贍養假,其生育及再生育意愿的產生則更為困難[6]。休假類政策中嚴格落實產假、哺乳假等制度一項的分達到了4.33,其在各項政策因素中重要性程度最高,說明政策的改進對生育意愿的拉力較大。
四、政策建議
(一)靈活配套住房政策,激發生育意愿
配合擴張性財政政策對于住房困難家庭提供財政補貼性住房,提升政府轉移支付在住房領域的投入,解決多孩生育家庭住房難、住房貴的問題。對于僅擁有一套房產的家庭[7],由于增加孩子數量產生換房需求時,可以在審慎評估其當前居住環境、未來償債能力的基礎上配套房貸優惠、免息貸款等多樣化的購房金融優惠政策。
(二)提速教育公平化進程,拉動生育意愿
加速推進我國義務教育改革進程,實現我國義務教育年限向上延伸至高中階段向下延伸至幼兒園階段的雙向延長,完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輪崗制度,充分發揮政策的輻射作用,減輕三孩家庭教育成本,以義務教育制度的優化完善帶動“開放三孩”政策有效性的實現[8]。
(三)完善多樣化產假制度,促進生育意愿
生育后家庭內成員由于身體、心理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無法迅速恢復工作狀態時,政府應在進行充分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咨詢專家意見,合理制定三孩生育配套的包括產假、陪產假、育兒假等在內的多樣化休假制度,并在休假期間按周期以工資形式發放生育特殊津貼。
(四)妥善優化養老保障政策,提升生育意愿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家庭內部的老人贍養負擔成為了影響獨生居民為主的生育主體進行生育抉擇的因素之一。國家在政策制定時應充分考慮到“老人贍養”與“三孩撫養”之間存在的替代效應,通過不斷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提供公益性養老院、老年食堂等機構,減輕家庭內部老人贍養負擔[9]。
參考文獻:
[1]? ?陳紹傳,王鑫,張瓊月,等.全面三孩政策下成都地區公立婦幼??漆t院護士生育意愿現狀及分析[J].重慶醫學,2021,50(24):4252-4256,4260.
[2]? ?曾梓林,熊翊辰,羅宇,等.湖南地區大學生生育意愿與生育觀念調查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21,29(9):1339-1342.
[3]? ?江怡彬,程彩鳳,劉心語.職業女性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市場周刊,2021,34(12):29-33.
[4]? ?單路路,張夢汝,羅娟.低生育時代子女性別因素對育齡婦女二孩生育意愿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1(33):58-60.
[5]? ?陳建新,王莉君.個人因素對不同階段生育意愿的影響:基于CGSS2017數據的實證分析[J].調研世界,2021(6):58-64.
[6]? ?黎淑秀.長三角城市群的育兒困境及其對生育意愿的影響研究[J].青年探索,2021(3):88-98.
[7]? ?莊亞兒,姜玉,李伯華.全面兩孩政策背景下中國婦女生育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基于2017年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J].人口研究,2021,45(1):68-81.
[8]? ?林天水,穆瀾,劉玉蘭.“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城鄉家庭生育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以環巢湖地區城鄉家庭為例[J].西北人口,2020,41(6):78-87.
[9]? ?楊青松,石夢希.貴州省育齡人群二孩生育意愿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衛生統計,2020,37(4):540-543.
Residents Fertility Intention and Policy Influencing Factors under the “Three Child” Policy
Guo Zixin, Zhu Shuicheng, Mao Fangt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Three-child” policy is the latest adjustment to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made by my country in order to escape the “super-low fertility trap” currently faced by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residents fertility intention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open three-child” policy, a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27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across the country through questionnaires.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residents fertility inten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residents surveyed wanted to have two children. Age, after-tax monthly income, only child status and current childbearing statu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fertility int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a supporting policy framework including vacation policy, economic policy, and education policy is constructed,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such as flexible housing policy and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fairnes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empirical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supporting policies on fertility.
Key words: “three-child” policy; fertility intention; Chi-square test; ordinal multi-class logistic regression
[責任編輯? ?彥?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