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肖艷 蘭州財經大學
一次性消費品很難回收處理,這種消費方式不利于施行綠色發展理念,不利于構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目前,我國對一次性消費品的稅收政策施行的力度比較有限,沒有辦法對一次性消費品中的消費者行為起到合理的限制和正確的引導。所以,對一次性消費品征收消費稅不僅能夠限制一次性消費品的使用,減少浪費,保護環境,還有助于完善我國稅收制度,合理整治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狀況。
我國《循環經濟促進法》雖然已經對一次性消費品做出了禁止和限制的規定,但是其執行效果不佳,主要是因為過于籠統并且強制力較弱。我國現階段只對一次性的筷子征收消費稅,調控范圍有限。
通過征收消費稅的方式把一次性消費品的價格提高,可以對一次性消費品的消費進行限制與引導,從而減少實際消費和環境污染。同時,稅收制度具有強制性,更有利于實現政策目標。
(1) 國外研究現狀
目前,國外對于一次性消費品征稅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愛爾蘭從2002 年開始征收塑料袋稅,對每一個塑料袋征收0.15 歐元的消費稅,這樣做是為了激勵愛爾蘭的居民盡可能不使用塑料袋,以達到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此舉也取得了巨大成效,居民們紛紛改用編織袋購物,塑料袋需求量降低了90%。雖然意大利也效仿愛爾蘭,但由于其征稅過重,傳出“袋稅”反彈的消息。因此,對于稅收政策的制定要進行充分調查,使其符合國情,不能盲目課重稅。
(2) 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目前僅對一次性木筷收取消費稅,對其他一次性消費品沒有做出相應的稅務要求。于佳曦和劉林林充分參考了OECD 成員國對一次性消費品征稅的方式和經驗,提議對于塑料袋、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包裝物、酒店的一次性客房用品征收消費稅,提出設置差別稅率,在生產和零售兩個環節進行征收,推行了專款專用規章制度且收益歸屬于地方。孫博文強調應提升綠色環保類消費稅稅目,擴大對高耗能產品和高污染產品的課稅范疇。同時,選擇合適的消費稅征稅依據,提升綠色環保類消費稅的征收率,有效區劃征收率級次。我國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和經濟承受能力逐漸擴大消費稅的征稅范疇,尤其需要進一步擴大“綠色稅目”的涉及面。
一次性消費品是指只能夠使用一次的物品,這些一次性消費品不但浪費材料,而且用過后不能再用,難以處理,會對環境造成破壞。雖然一次性的生活消費品給現代社會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學習帶來了很多便利,如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紙杯、一次性筷子等,但是,這種一次性消費品的過多應用會污染環境,另外,也有一些必須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如針筒,這些物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會破壞環境。
一次性消費品的范圍主要包括一次性包裝物、酒店為客人提供的一次性客房用品、一次性餐具等。
我國對一次性木筷征收5%的消費稅,對其他一次性消費品沒有具體規定消費稅稅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文規定從2019 年7 月1 日起,餐飲服務提供者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旅館經營單位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但某些酒店由于客戶評價等問題仍沒有放棄提供一次性用品,該現象并未從根本上得到遏制。
國內現階段塑料袋有償使用政策的制定主要依據自2008 年6 月1 日起實施的《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該辦法中涉及塑料袋有償使用的管理辦法有以下幾條:第二條指出了塑料袋的范疇,“本辦法所稱塑料購物袋是指由商品零售場所提供的,用于裝盛消費者所購商品,具有提攜功能的塑料袋。但不包括商品零售場所基于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裝盛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第五條規定了商品零售場所對塑料購物袋應當依法明碼標價。第六條明確指出商品零售場所可自主制定塑料購物袋價格,但不得有下列行為:低于經營成本銷售塑料購物袋;不標明價格或不按規定的內容方式標明價格銷售塑料購物袋;采取打折或其他方式不按標示的價格向消費者銷售塑料購物袋;向消費者無償或變相無償提供塑料購物袋。與稅收不同的是,稅收歸于國家財政,而塑料袋有償大概率是經營商獲利,并沒有達到通過塑料袋有償以減少使用并保護環境的目的,需進一步完善。
在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起居產生的廢棄物中,快遞、金屬材料等類型的包裝廢棄物占據著十分大的比例。這些一次性包裝物存在可循環性差、破壞環境和污染生態等缺點。《循環經濟促進法》第十九條中明文規定:設計產品包裝物應當執行產品包裝標準,防止過度包裝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但由于缺乏具體懲戒管理措施,現實中過度包裝現象依舊很嚴重。
在低成本可降解包裝物普及之前,減少一次性包裝物資源浪費還依賴于垃圾分類。我國于2019 年12 月1日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新標準,對生活垃圾分類規范開展了進一步調整,其中擴展了紙類、塑料、金屬等小類,該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一次性包裝物的回收率,但由于目前垃圾分類并未普及到全國,所以該標準的調控能力仍然有限。
一次性餐具主要由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組成。一次性筷子會破壞森林資源,而且制造過程對人體有害,過期之后還可能產生致癌物;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生產、使用、用后回收各個階段都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在生產全過程中應用的發泡劑,有的存在比較嚴重的安全風險,有的會損害臭氧層;應用一次性發泡餐具盛裝高溫食材易生成危害身體健康的物質;同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回收工作難度較大,用后如隨便丟掉,會導致“白色污染”破壞環境,開展填埋工作又非常難降解,會導致土壤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2005—2006 年,我國對出口的木制一次性筷子提出了提升價格且提升關稅的對策,這一舉措大大減少了木制一次性筷子的出口。2006 年4 月1 日起,我國向木制一次性筷子征收5%的消費稅,但由于稅款過低、力度較弱,沒有達到引導消費者減少購買的目的。現階段,我國木制一次性筷子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依然十分廣泛。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不但會污染環境,而且在其毒性方面也存在很大爭議。一些發泡餐具制造商會在其制作過程中添加工業生產級的碳酸氫鈣、輕鈣粉等各種有害物質,同時還會添加禁止在食品包裝材料中應用的增白劑。但有專家指出,符合國家標準的發泡餐具是安全的,但用微波爐加熱或開水煮,以及盛放100℃以上的食物后會產生有害物質。國家于20 世紀末21 世紀初發布了多項關于叫停生產與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有關法律文件,但禁令效果有限。2013 年2 月26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布第21 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相關內容進行了部分調整。2013 年5 月1 日,一次性發泡餐具宣布被解禁。解禁的原因中有提及一次性發泡餐具應用后能夠回收再利用,然而其成本低,很難被重視,使用后易被丟棄,可能會導致“白色污染”重現。同時,國家雖然倡導使用一次性可降解餐具,但其成本要高出一次性發泡餐具10 倍多,完全替代很困難。
酒店房間一次性用品是酒店、旅社、賓館等場地客房的一次性消耗品,其中包含牙刷、梳子、拖鞋等使用之后務必拆換的產品。這些產品及其包裝物主要由塑料制成,可回收性較差,填埋后很難降解,很有可能對環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因而自2005 年起,北京市、廣東省、湖北省等地嚴禁酒店為客戶提供一次性客房用品,但其效果并不理想。
愛爾蘭自2002 年起開始征收塑料袋稅。愛爾蘭征收塑料袋稅具備強制性和規范化的特性,消費者務必主動執行其納稅義務。愛爾蘭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對消費者在購買塑料袋時的支付意愿進行了評估,得出的平均意愿為0.024 歐元,但最終規定了每個塑料袋0.15 歐元的消費稅。此舉在于提高支付成本來遏制消費者購買使用意愿。征收塑料袋稅大大減少了愛爾蘭的塑料袋需求量。同時愛爾蘭實行專款專用制度,征收來的消費稅用于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環境。即使我國同愛爾蘭之間國情存在差異,不能完全借鑒,但專款專用制度是可以借鑒的,稅收歸于地方財政,有利于對癥下藥,有效治理環境問題。
挪威自1974 年開始征收飲品器皿稅,要求對不能回收的飲品器皿征收30%的消費稅,這一對策促使該國的啤酒瓶需求量驟減。同時依據2019 年的數據統計,冰島分別向一次性鋁器皿征收0.0018 歐元/個,塑料器皿征收0.028 歐元/個,玻璃器皿征收0.0342 歐元/個,鋼質器皿征收0.0482 歐元/個,帶有金屬材料及夾層玻璃的熱塑性樹脂器皿征收0.1262 歐元/個的回收稅;而德國分別向一次性玻璃包裝和一次性金屬包裝材料征收0.076 歐元/kg、0.756 歐元/kg 的消費稅。其他國家大多數根據一次性包裝物是否以玻璃、金屬材料及塑料為關鍵生產加工成分,及其回收率的高低,制定相應的稅率。冰島、意大利、克羅地亞、韓國、波蘭同愛爾蘭一樣,將征收的稅金收入用于環境整治。
日本和德國都對一次性餐具征稅。1999 年4 月,日本政府規定日本群眾在選購非節能型一次性餐具時要繳納40%的環保稅及其60%的消費稅,這一舉動促使一次性餐具的需求量大幅降低。藥店和一些超市已經不再出售一次性餐具,不過消費者還是可以買到塑料制品。德國對一次性餐具征收特別稅。2021 年7 月3 日起,歐盟禁止使用有非塑料材質替代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一次性餐具、吸管等,一些超市選擇用竹、紙制品來代替塑料制品。
還沒有國家對于酒店的一次性客房用品征收特殊消費稅或環境稅的現行政策。但是,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一些酒店早已終止主動為顧客提供一次性客房用品,當客人急需時,酒店前臺仍會提供應急,這樣既減少了一次性酒店用品的使用,又不會給客人帶來麻煩,這種做法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我們可以通過征收消費稅來限制和引導消費。消費稅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由以上可以看出,一次性消費品可回收性差、浪費資源、難以處置、污染環境,通過征收消費稅可以減少其使用,從而促進美麗中國的建設。同時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一次性消費制品征收消費稅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切實需求。
可將一次性消費品作為單獨的消費稅目,內設塑料袋、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包裝物及一次性酒店用品等子稅目。
一次性消費品的征稅可以按照是否可回收、污染程度來實行差別稅率,讓消費稅的制定達到一次性消費品“寓禁于征”的目的。對高污染、難回收的塑料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適用高稅率;對可回收循環使用的紙制、玻璃和金屬一次性包裝適用低稅率。對于“過度包裝”實行高稅率;對于酒店中提供的可回收的一次性用品實行低稅率。同時,可以對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實行從價計稅,對一次性包裝物、酒店一次性用品實行從量計稅。
對一次性消費品征稅的目的是引導消費者減少浪費、保護環境。對高污染、難以回收的一次性消費品適用高稅率,以減少生產使用這些難以循環的一次性消費品。同時,對于可降解、可回收循環利用的一次性消費品適用低稅率甚至不征稅。對高污染的一次性消費品尋找環保替代品,同時對醫療方面必需的包裝物免稅,鼓勵快遞紙箱等一次性包裝物回收利用。
目前我國主要在生產和銷售環節征收消費稅,但是對于塑料袋,因其消費場所分散,如果在銷售環節征稅,很容易漏征,因此對于塑料袋可以在生產環節征稅,這樣在生產商方面可能因價格問題減少生產,供給減少從而減少消費。對于一次性酒店用品可以在銷售環節征稅,同時價稅分列,直觀地展示給消費者,從而了解國家政策導向,減少使用。
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以把一次性消費稅歸為地方稅,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讓環境治理擁有更多的資金,提高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同時可以借鑒愛爾蘭的專款專用制度,將征收的一次性消費稅歸入環境治理資金,用于包裝物回收獎勵金,更好地回饋納稅者。
通過以上可知,國家制定了多項政策應對一次性消費品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但由于制度不夠完善,在強制性方面有所欠缺,同時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大,各地環境問題各異,因此在可降解一次性消費品普及市場之前,對一次性消費品征收消費稅能夠增強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減少使用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同時也可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專款專用,治理當地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