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涵 李月 王珊珊



摘要:文章基于事件研究法,分析“印太經濟框架”(IPEF)啟動對亞太區域股票市場收益的影響。研究發現,IPEF啟動對亞太地區股票市場收益的影響確實存在且其對亞太地區不同經濟體的影響方向和力度存在差異。具體而言,IPEF啟動對其亞太地區成員國的區域整體股票市場收益具有正向作用,其中對美國、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的股票市場收益產生正向影響,對泰國和馬來西亞卻造成較大負向影響,對日本、新西蘭、新加坡則無顯著影響;IPEF啟動對海峽兩岸股市存在不對稱性影響,其中對中國大陸股票市場收益無明顯影響,對中國臺灣地區則產生一定的正向影響;RCEP的簽署相較IPEF啟動對亞太區域經濟體股票市場產生了更大更持久且更為顯著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 IPEF; RCEP; 股票市場; 事件研究法
[中圖分類號] F113;F12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1003-2479(2023)04-038-12
Impacts of the Initiation of IPEF on the Asia-PacificRegional Economy:
An Event Study Based on Stock Market
Chen Jinhan,Li Yue,Wang Shansh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event study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the initiation of the 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 on the stock market retur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hich are found to exist and vary in the direction and strength across Asia-Pacific economies.Specifically, the initiation of IPEF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eturn of theoverall stock market of such Asia-Pacific members as the United States,South Korea,India,Australia,Indonesia,the Philippines and Vietnam,and a large negative impact on Thailand and Malaysia,but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Japan,New Zealand and Singapore. The initiation of IPEF has an asymmetric effect on the stock markets of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with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but a certain positive effect on the Taiwanregion. The signing of RCEP had a larger, more lasting and mor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tock markets of Asia-Pacific economies than the initiation of IPEF.
Key words: IPEF; RCEP; stock market; event study method
一、問題提出
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S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在此前全球新冠疫情沖擊及逆全球化思潮洶涌蔓延的復雜嚴峻國際情勢下,繼續推動高質量的區域經貿一體化,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是未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一環。亞太地區作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區域, 擁有《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等多邊合作機制, 在重振世界經濟增長、 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亞太地區已經形成了以中國為供給和需求重要樞紐的區域生產網絡,是中國參與國際大循環的重要依托。然而, 2022年5月, 由美國主導啟動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意圖通過重塑中國周邊經貿環境, 實現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 給亞太地區的經濟秩序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 評估IPEF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影響有助于分析其對中國周邊經濟環境帶來的調整,有利于厘清中國在亞太經濟發展中的挑戰與機遇,并實施合理的應對策略,抵御外部不利沖擊。
IPEF以美國、韓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文萊、斐濟14個國家為初始成員國,主要包含貿易、供應鏈、清潔能源和基礎設施、稅收和反腐敗4項支柱內容。關于IPEF的經濟影響和效應,國內外現有文獻多從定性角度分析IPEF啟動給區域或經濟體在特定經濟領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此外還有學者將IPEF與其他區域貿易協定進行對比,得出許多有益的啟示12345,但目前鮮有文獻從定量角度出發來研究IPEF啟動對亞太區域經濟的影響。另外,考慮到IPEF啟動時間尚短,最終協定內容仍在談判與協商過程中,且股票市場作為經濟晴雨表具有一定經濟敏感性及前瞻性,因此本文嘗試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IPEF啟動對亞太區域股票市場的影響,以量化其在區域的短期經濟效應。本文將回答以下問題:IPEF啟動如何影響亞太區域對經濟發展的預期?作用效果對各成員國或其他經濟體來說與其他多邊合作機制相比存在何種差異?影響持續時間有多長?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相比有何異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有助于深入理解IPEF啟動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并為相關決策部門和政策制定部門提供一定參考,為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精準施力創造條件,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利于中國對外開放朝著高水平方向持續推進。
下文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IPEF啟動和股票市場關系的理論分析;第三部分描述研究方法和樣本數據;第四部分進行事件研究的實證檢驗,細致區分IPEF啟動對不同經濟體的作用效果;第五部分進一步研究RCEP對相關股票市場的影響,與IPEF進行對比分析;最后是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二、理論分析
(一)區域貿易協定與股票市場
區域貿易協定對股票市場的理論影響,可以從長期和短期效應分別進行考察。關于長期效應,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本跨部門流動的程度,Grossman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其中赫克歇爾-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和特定因素模型(specific-factor model)作為兩種極端的情況出現6。在資本流動處于完美的情況下,股票市場的總體回報取決于一個國家相對于其區域貿易伙伴的資本稟賦。
本文更關注區域貿易協定相關事件對股票市場的短期影響。根據經典的資本資產定價理論,某種資產的即時價格取決于其預期凈現金流的貼現值。因此,股票價格可以表示為:
由式(1)可知,股票價格通常取決于兩個因素:持有股票期間所能獲得的預期股利收入及未來現金流的貼現率。如果股票的預期股利收入較高或者未來現金流的貼現率較低,那么股票價格可能會上漲,否則反之。其中,預期股利收入作為股票持有者預計在未來能夠從股票中獲得的股息或紅利收入,與企業利潤緊密相關;未來現金流的貼現率作為未來資產價值轉換為現值所使用的折現利率,受市場利率直接影響。因此,區域貿易協定相關事件可以通過影響經濟體的宏觀市場利率與微觀上投資者對企業利潤的預期來影響股票價格1234。
(二)IPEF啟動對成員國股票市場的影響機制
微觀上,對企業運營而言,IPEF能夠推動區域內貿易自由化,一方面,IPEF可能產生貿易創造效應,使得相關企業或行業在更大的市場中利用規模經濟,從而提高生產力,實現利潤增長,進而影響投資者對未來股利發放的預期,提升股票價格。另一方面,IPEF也可能導致成本高昂的貿易轉移,相關企業或行業的利潤會因貿易競爭加劇而減少,結果是促使股票價格走低。
對宏觀經濟運行而言,IPEF通過影響相關經濟體的貿易環境,由匯率和供應鏈等渠道作用于其宏觀經濟運行,導致市場利率的調整變動,進而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具體來說,一方面,如果IPEF導致該經濟體的貿易順差擴大,可能帶來匯率上漲壓力,造成外資流入,利率下降,從而影響股票未來現金流的貼現率, 使得股票價格上升;另一方面,如果貿易順差擴大, 亦可能帶來經濟體內部投資和消費的增加, 使中央銀行傾向提升基礎利率, 進而導致股票價格下降。但如果IPEF導致該經濟體的貿易逆差擴大,則情況相反。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IPEF啟動對亞太地區股票市場收益的影響。事件研究法的基本理念是:在有效市場中,某一特定事件的發生會影響股票的收益率,使受該事件影響的實際收益率異于沒有受該事件影響的正常收益率,通過檢驗兩者之差,即異常收益率是否顯著為0可以判斷該特定事件是否對股票收益率產生了影響。關于事件對公司股票價格影響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Dolley研究了拆股對股價的影響5,Ball和Brown6,Fama等人7對事件研究法繼續改進和完善,逐漸形成現今的方法。事件研究法最早運用于金融研究領域,但目前已廣泛應用于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等其他社會科學領域,國外已有學者運用事件研究法研究經貿協定對股票收益的影響123。按照事件研究分析的一般思路,并結合本文研究議題,本文將遵循如下步驟進行分析。
1.確定事件日、事件窗口期和估計期
2022年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日本東京正式宣布啟動IPEF,因此本文以2022年5月23日作為事件日(定義t=0),同時選擇事件窗口為[-1,1]、[-2,2]、[-3,3]、[-4,4]、[-5,5]、[-8,8]、[-10,10]來分析考察該事件對亞太地區股票市場產生的定量影響。另外,參考Kothari和Warner4的研究,將估計期設定為事件窗口的前140天,來排除其他因素對正常收益率的干擾。
2.選擇估算正常收益率的模型
估算正常收益率(normal return,NR)的模型主要有常量均值收益模型、市場模型和市場調整模型等。由于市場模型與市場調整模型需要使用研究對象所對應的整體市場收益來進行估計,而作為本文研究對象的國家(地區)股指收益率本身即為衡量整體市場收益的指標,前述兩類模型額外所需的相應整體市場收益不再可得,因此,常量均值收益模型在研究國家(地區)股指收益率方面相較其他模型更為適用,本文選擇使用該模型來估計正常收益率。該模型的基本思想是衡量估計期目標股市指數的平均收益率,并將其作為事件窗口期的正常收益率
3.計算事件窗口期的異常收益率
股票指數i在t時期的異常收益率(Abnormal Return,AR)為:
RAR,it表示在事件窗口中某一具體時間點上的異常收益率,RCAR,i則表示在事件窗口中t1到t2時期的異常收益率的加總,股票指數i的累積異常收益率(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CAR)計算公式為:
為了較全面評估該事件對整體股票指數的影響,并消除其中某些樣本受其他事件的異常干擾,本文采用平均異常收益率RAAR(average abnormal return,AAR)來綜合衡量事件的影響。具體而言,通過計算所選的樣本股票指數在事件窗口期內的每一天中的異常收益率,并對這些異常收益率進行平均,得到事件窗口期內每天的平均異常收益率。為了進一步研究某一特定時間區間內累計的股票指數平均超常收益率,本文引入了另一變量——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RCAAR(cumulative average abnormal return,CAAR)。該指標通過計算事件窗口期內樣本股票指數每天的異常收益率之和,揭示出事件在整個事件窗口期所產生的影響。計算公式分別為:
4.對計算結果的顯著性進行判斷
本文使用Patell檢驗1對異常收益率、事件窗口中異常收益率的加總、平均異常收益率與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的顯著性進行檢驗。Patell檢驗是事件研究中廣泛使用的檢驗統計量。此外,本文在后續穩健性檢驗中采取傳統t檢驗方法2進行顯著性判斷。
(二)樣本選擇
為分析IPEF啟動對成員國整體股票市場及亞太地區各單獨經濟體股票市場收益的沖擊及差異,本文選取IPEF各成員國3的股票市場指數——日經225指數、韓國綜合指數、富時新加坡海峽指數、印度SENSEX30指數、澳大利亞標普200指數、 新西蘭標普50指數、 泰國SET指數、 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 富時馬來西亞綜合指數、菲律賓馬尼拉綜合指數、美國標普500指數、越南胡志明指數。為考察IPEF啟動對海峽兩岸股票市場收益影響,又引入滬深300指數和臺灣加權指數。此外,穩健性檢驗中采用了MSCI亞太地區指數。由于又進一步研究RCEP簽署對股票市場收益的影響,因此整體樣本的時間區間為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所有數據均來自Wind數據庫。
四、實證研究結果及分析
(一)IPEF啟動對亞太地區成員國整體股票市場收益的影響
如表1左半部分所示,整體上IPEF啟動對成員國有顯著正向沖擊,且由于在正式啟動前,相關信息已提前釋出,因此平均異常收益率在事件日4天前已經開始顯著為正,表現出明顯的事前預知效應。此外,IPEF啟動的影響也具有明顯的事后持續影響效應,事件日發生后5天里,雖然正向平均異常收益率開始逐漸減弱,但是事件日后第5天的平均異常收益率仍然顯著為正。由于事件日當天的平均異常收益率并不顯著,因此IPEF啟動對股票市場收益影響并不具有即時效應。
從一定時間內的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來看,在表2左半部分可以發現事件窗口[-4,4]、[-5,5]、[-8,8]上IPEF啟動對成員國整體股票市場的正向沖擊分別為1.4447、1.8738、1.4904,并且較為顯著。在隨后的事件窗口內,正向沖擊逐漸減弱,且不再顯著。
(二)IPEF啟動對各成員國股票市場的影響
表3顯示IPEF啟動給多數成員國帶來正向沖擊,其中對印度尼西亞的正向沖擊效果最大,在事件窗口[-3,3]、[-4,4]、[-5,5]、[-8,8]、[-10,10]上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分別達到3.6784、4.3609、5.2815、5.6151、7.0201,此外,給越南、菲律賓、印度、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的股票市場也都帶來不同程度的正向沖擊,以事件窗口[-4,4]或[-5,5]為例,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分別達到5.4378、4.3741、3.7245、2.9878、2.6259、2.4068。同時研究發現IPEF啟動對馬來西亞和泰國產生了程度較大且較顯著的負向沖擊,在事件窗口[-10,10]上其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分別為-6.1617和-4.1584。另外,IPEF啟動對日本、新西蘭、新加坡股票市場收益的影響并不顯著。
(三)IPEF啟動對海峽兩岸股票市場的影響
在表4中各事件窗口中顯示IPEF啟動對海峽兩岸股票市場的影響并不相同。其中,對中國大陸股票市場收益的影響為正,但并不顯著,另外單獨考察IPEF啟動對中國大陸股票市場的事后持續效應,在事件窗口[-1,10]中表現出逐漸顯著的正向沖擊;但對中國臺灣地區股票市場收益的影響在事件窗口[-4,4]、[-5,5]上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分別為2.0942和3.5907,且較為顯著。表明中國臺灣地區股票市場投資者對IPEF啟動引發中國臺灣地區經濟和企業成長的正面效應持積極態度。
(四)穩健性檢驗
1.替換相關樣本
(1)在整體樣本中剔除美國與印度的股票指數樣本
由于IPEF由美國主導推動,且將印度納入是該經濟合作框架的重要一環,因此美國和印度可能對整體實證結果產生較大影響,為了檢驗前述結果是否穩健,本文將美國與印度的股票指數樣本從整體樣本中剔除后,考察IPEF啟動對剩余樣本股票市場的影響。將表5結果對比表1與表2結果,可以發現,與全樣本測算相比,實證結果在沖擊方向、大小和影響趨勢上基本相同,研究結果較為穩健。但是,全樣本測算中平均異常收益率與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普遍大于剔除美國與印度的股票指數樣本后的測算值,顯示IPEF啟動對美國及印度股票市場的正向影響要大于對東亞其他成員國股票市場的平均水平。
(2)以MSCI亞太指數代理亞太地區整體股票市場指數
表3中顯示IPEF啟動對MSCI亞太指數在事件窗口[-4,4]、[-5,5]、[-8,8]上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分別為3.6921、5.0076、4.9886,同樣表明IPEF啟動對亞太地區整體股票市場收益形成正向沖擊,并具有一定前向的預知效應和后向的持續效應,前文研究結果基本穩健。
2.變換顯著性檢驗方法
采用傳統t檢驗方法進行顯著性檢驗后,如表1、表2與表5中結果顯示,基本結論一致,證明本文的結論是穩健的。
五、進一步研究:RCEP簽署與IPEF啟動影響的對比分析
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 澳大利亞、 新西蘭共15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了RCEP。由于IPEF與RCEP成員國重疊度較高,且IPEF啟動的時間距離RCEP簽署時間較近,所以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對比RCEP簽署與IPEF啟動所產生影響的異同。本文以2020年11月15日為事件日,采用事件研究法量化RCEP簽署對成員國1股票市場的影響, 為與IPEF影響進行對比,同樣將估計期設定為事件窗口前140天。
(一)對區域成員經濟體整體股票市場收益影響的比較
如表1及表2右半部分結果所示,RCEP簽署在事件窗口內的平均異常收益率顯著大于IPEF啟動的平均異常收益率,且在事件窗口[-5,5]、[-8,8]、[-10,10]上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分別為2.7088、4.6249、5.4079,顯著大于IPEF啟動在事件窗口[-5,5]、[-8,8]上的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即1.8738和1.4904。此外,IPEF啟動在事件窗口[-10,10]上的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已不再顯著,而RCEP簽署在事件窗口[-10,10]上的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仍然十分顯著,并且還在持續增長,顯示其對區域整體股票市場收益的影響較IPEF更大,且正向影響時間更長。對比表6與表3中關于MSCI亞太指數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的測算結果同樣證明了上述研究結論。
(二)對各成員經濟體股票市場收益影響的比較
表6顯示,相較IPEF啟動,RCEP簽署給絕大多數成員經濟體股票市場收益所帶來的正向沖擊程度明顯更大,影響持續時間也更長。例如,日本和新加坡的股票市場面對IPEF啟動并未表現出顯著的正向波動但面對RCEP簽署,表現出顯著的正向波動,在事件窗口[-10,10]上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分別達到8.0766和7.6016。又如,由于IPEF啟動而對股票市場收益造成負向沖擊的泰國和馬來西亞市場,面對RCEP簽署,該效應轉負為正,在事件窗口[-10,10]上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分別達到10.1754和6.3197。同時,研究發現,RCEP簽署對中國和菲律賓股票市場產生了較顯著的短期負向沖擊,表現出市場投資者對RCEP簽署可能帶來的區域內貿易替代及自身貿易競爭力下降的擔憂。此外,RCEP簽署對新西蘭股票市場的影響并不顯著。
(三)對非成員經濟體股票市場影響的比較
如表7所示,RCEP簽署對美國股票市場產生了顯著的負向沖擊,在事件窗口[-2,2]、[-3,3]、[-4,4][-5,5]上累計異常收益率分別為-5.1868、-4.2859、-5.5740、-4.3523,顯示美國股票市場投資者對RCEP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可能產生的對美經濟影響持悲觀態度。而RCEP簽署對中國臺灣地區及印度的股票市場則呈現顯著的正向影響,并隨著事件窗口的延展,其累計異常收益率不斷增大,且相較IPEF啟動同樣產生的正向影響而言,RCEP簽署的正向效果更大,持續影響時間也更長。以事件窗口[-10,10]為例,累計異常收益率達到了5.4904和9.3539,顯示出中國臺灣地區及印度雖然未加入RCEP,但其股票市場投資者對RCEP引發周邊非成員經濟體的正向經濟外溢持積極態度。
六、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IPEF啟動對亞太地區股票市場收益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其影響確實存在且對亞太地區不同經濟體的影響方向和力度存在差異。具體而言:一是IPEF啟動對亞太地區成員國的整體股票市場收益具有正向作用;二是IPEF啟動對不同成員國的影響存在差異性,對美國、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的股票市場收益產生正向影響,而對泰國和馬來西亞造成較大負向影響,同時對日本、新西蘭、新加坡的股票市場收益無顯著影響;三是IPEF啟動對海峽兩岸的經濟效應存在不對稱性,體現為對中國大陸股票市場收益無明顯影響,對中國臺灣地區產生一定的正面影響;四是RCEP的簽署相較IPEF啟動對亞太地區經濟體股票市場產生了更大更持久且更為顯著的正向影響。
基于前述研究結論,本文得出如下政策啟示。
(一)積極應對IPEF后續對中國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
美國試圖通過主導IPEF從貿易、供應鏈、清潔能源和基礎設施、稅收和反腐敗4個支柱領域對亞太地區經貿發展產生影響,中國對IPEF的未來發展動向及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應保持高度關注和一定警惕。
1.保持對IPEF談判協商進展的動態觀測及評估
鑒于IPEF啟動確實可以對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產生影響,建議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持續關注IPEF的后續談判及協商進展,并對其可能產生的經濟影響開展動態評估。根據美國拜登政府最初規劃,IPEF的成員國將在啟動后未來的12~18個月內完成內部協商和審議,2023年11月由美國主辦的APEC領導人峰會被視為IPEF協議達成的非正式截止期限。2022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了IPEF14個成員國貿易部長的第一次線下正式會議,標志著IPEF具體協商進程的開始。除了印度未加入貿易支柱領域,其余成員國都加入了全部4個支柱領域的談判。此后,2022年12月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以及2023年3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分別舉行了IPEF前兩輪協商回合,并于2023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就除貿易之外的其他3個支柱領域舉行了IPEF特別協商會議。2023年3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的2022年度報告稱,美國政府將在2023年把實現IPEF作為優先項,因此持續關注2023年IPEF的有關進展對保障中國動態經濟安全十分必要。
2.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以增強中國自身經濟韌性
有效應對IPEF對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關鍵在于增強中國自身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水平,唯有全面提升中國產業的科技創新力、產業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才能夯實中國抵御各類經濟外部沖擊的能力。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2022年中國工業增加值突破40萬億元大關,占GDP比重達33.2%,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7.7%,制造業規模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情勢,宜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及亞太地區穩定注入更多確定性。針對中國制造業現存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供應鏈不完全自主可控、能源利用率較低、信息化融合不足等方面問題,需要圍繞產業鏈和創新鏈,加快夯實產業基礎,集中力量開展重大技術裝備攻關,補齊短板,鍛造長板,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推動中國制造業向高端化、綠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升級發展。
3.繼續深化與IPEF成員國的經貿聯系
IPEF作為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圖在亞太地區對中國展開遏制和競爭。但是IPEF明顯的美國利益優先色彩,及IPEF成員國間經濟發展水平及結構差異,加之IPEF并未包括削減關稅和市場準入等傳統自由貿易協定內容的先天缺陷,使得其內部各成員國間利益關切存在很大不一致性,此現象亦表現在本文所探究的對IPEF啟動事件的各國股票市場反應。因此中國應當持續加深對IPEF本質的理解和認識,綜合運用該區域現有的如“一帶一路”、RCEP、APEC、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多邊及雙邊組織機構和制度、協議,繼續增強與各IPEF成員國的經貿聯系,推進區域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合作。
(二)依托RCEP提升中國在亞太生產網絡的影響力
RCEP已經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其對亞太地區內成員或非成員經濟體產生的正向影響都領先于IPEF,可以依托RCEP的組織和制度架構優勢,最大程度發揮RCEP的貿易和投資創造效應,與各成員經濟體實現合作共贏。
1.通過RCEP積極參與亞太地區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重構
受逆全球化思潮影響及疊加全球新冠疫情沖擊,全球價值鏈正經歷重構調整,當前全球三大區域性價值鏈(即以德國為中心的歐洲區域價值鏈、以美國為中心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區域價值鏈和以中國、日本為中心的亞洲區域價值鏈)之間的參與度下降,全球價值鏈分布上呈現“縱向上鏈條縮短,橫向上區域集聚”的趨勢特征。RCEP作為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協定之一,相對IPEF具有先行性、全面性、包容性和開放性優勢。隨著RCEP的實施生效,亞太產業鏈逐漸向本區域和本土集中,中國可通過RCEP深化區域產業鏈和價值鏈分工,培育創新動能、補齊技術短板,釋放市場動能、優化生產結構,積極參與到亞太地區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重構進程中,提升中國在亞太生產網絡的影響力。
2.借助RCEP加速構建中國新發展格局
面對當前國際國內的各種壓力和嚴峻挑戰,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一方面,隨著RCEP生效實施,中國既要充分利用RCEP所提供的全球范圍內的勞動力、技術和資本等優質資源,服務國內統一大市場,又要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直面RCEP更高開放標準、更充分市場競爭所帶來的沖擊挑戰,為國內經濟良性循環提供有效支撐。另一方面,中國需借由RCEP加速優化區域貿易和投資布局,充分運用RCEP的分階段降低關稅、投資領域負面清單、原產地累積規則等制度安排,深化中國企業與其他成員國企業在技術研發與生產制造等方面的協作程度,促進專業和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的區域融合發展,實現亞太地區與國內經濟循環的良性互動。
3.以RCEP為基礎積極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更高標準貿易協定
為了加速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持續擴大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已在2021年先后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CPTPP倡導“更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關注數字經濟、服務業、高科技、金融、保險、醫藥專利等,與RCEP相比,其規則的標準和準入的門檻都較高。DEPA作為全球首份數字經濟區域協定,已成為數字貿易領域高標準規則的集成典范。RCEP與CPTPP、DEPA在成員及規則標準上多有交叉重疊,為中國后續加入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和制度基礎,中國要全面梳理評估CPTPP和DEPA條款,對標CPTPP和DEPA的高標準規則要求,加快推進國內重點領域改革開放,依托RCEP與CPTPP、DEPA的締約方積極開展多層次溝通磋商,爭取早日加入。
(三)借助RCEP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中國臺灣地區股票市場對RCEP所表現出的積極態度,顯示兩岸經貿仍有扎實的合作基礎與廣闊的合作前景,兩岸應攜手打造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
1.積極引導臺商、臺企嵌入大陸產業鏈
當前,臺商、臺企面對RCEP為兩岸經貿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和挑戰,原有的一些經營理念有必要優化升級。應積極引導臺商、臺企調適“根留臺灣”理念,并優化“兩頭在外”的合作模式,還需克服“封閉經營”的運作特點。臺商、臺企持續將研發、接單、財務運營等流程放在島內,構建所謂關鍵部位“根留臺灣”的布局,有礙深化與大陸經濟的連接;原先以國際產業轉移和產業鏈延伸為動力的“兩頭在外”合作模式應隨著大環境變動有所調整,以適應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臺企沿襲多年的“封閉經營”模式亦需要創新,以進一步參與新發展格局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防止經營之路越走越窄。
2.著力提升兩岸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RCEP域內貿易投資環境的優化,使得大陸對臺商的吸引力逐步增強,為兩岸產業開展高質量合作提供了機遇。目前,中國臺灣地區一些原有優勢產業面臨重大挑戰,如現今的信息產業已開始向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和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過渡,而中國臺灣地區在這些新技術方面的儲備明顯偏弱,除了先進制程集成電路方面的代工,其他產業方面的優勢有限。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升級”,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大陸經濟創新已進入一個由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轉向原始、突破、自主性創新的新發展時期。未來兩岸可以通過創新合作模式,攜手提升兩岸在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智能制造、生物科技和醫療、新能源等新興產業,以及如關鍵制造設備和技術、大型工業軟件和控制系統、重要環節新材料等“卡脖子”產業技術領域的全球價值鏈地位。
3.以RCEP為契機助推打造兩岸共同市場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正式提出“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的重要論述1。隨著兩岸經濟融合程度的不斷深入,“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是未來繼續深化兩岸經濟高質量合作,形成兩岸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平臺。當前可借助RCEP為兩岸在諸多蓬勃發展且具強互補性的各類市場上開辟合作新路,如在商品市場上,創新機制消除兩岸貨物貿易流動障礙,加速改革破除大陸內部市場壁壘;在勞動力市場上,進一步落實、豐富和完善臺灣同胞在大陸工作和生活的待遇;在信息和技術市場上,提升數字貿易經濟、數字安全治理、數字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兩岸數字領域合作;在金融市場上,聚焦“硬科技”領域開展兩岸創業投資市場合作;在消費市場上,充分運用臺灣地區在消費環境、制度、體系領域的優勢與經驗合力打造兩岸消費中心城市等。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①張超.“印太經濟框架”的分析及中國的應對:下[J].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22(4):114-138,159-160.
②陳積敏,熊潔.拜登政府“印太經濟框架”評析[J].現代國際關系,2022(8):45-53,63.
③HEIDUK F, WACKER G. From Asia-Pacific to Indo-Pacific: significance, implementation and challenges[EB/OL].https://www.econstor.eu/bitsteam/10419/253225/1/2020RP 09.pdf.
④SAHA P. The 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 an Asean perspective[R].New Delhi:Observer Research Faundation,2022.
⑤NATALEGAWA A, POLING G B. The 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 digital trade in Southeast Asia[EB/OL]. [2023-05-05].https://www.csis.org/analysis/indo-pacific-economic-framework-and-digital-trade-southeast-asia.
⑥GROSSM G M. Partially mobile capital: a general approach to two-sector trade theor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3(1-2): 1-17.
①PAVCNIK N. Trade liberalization, exit, and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 evidence from Chilean plant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2(1): 245-276.
②MELITZ M J.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 Econometrica, 2003(6):1695-1725.
③TREFLER D. The long and short of the Canada-US free trade agree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4(4): 870-895.
④LILEEVA A, TREFLER D. Improved access to foreign markets raises plant-level productivity for some plant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0(3): 1051-1099.
⑤DOOLLEY J 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dure of common stock split-up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33(3):316-326.
⑥BALL R, BROWN P.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8(2): 159-178.
⑦FAMA E F, FISHER L, JENSEN M C, et al. The adjustment of stock prices to new information[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69(1):1-21.
①RODRIGUEZ P. Investor expectations and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3(1): 206-218.
②PARINDURI R A, THANGAVELU S M. Trade liberalization, free trade agreements, and the value of firms: stock market evidence from Singapore[J].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3(6): 924-941.
③HA S T, PHAM T H H, Nguyen T N A. Stock market reactions to the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s? approval[J]. 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2021(3): 462-490.
④KOTHARI S P, WAMER J B. Econometrics of event studies[M]//Handbook of empirical corporate finance. North Holland:Elsevier, 2007: 3-36.
①PATELL J M. Corporate forecasts of earnings per share and stock price behavior: empirical tes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76: 246-276.
②SERRA A P. Event study tests: a brief survey[J]. Gest?o. Org-Revista electrónica de gest?o organizacional, 2004(3): 248-255.
③因數據可得性,本文IPEF成員國樣本中不包含文萊、斐濟股票市場數據。
①因數據可得性,本文RCEP成員樣本中不包含文萊、柬埔寨、老撾和緬甸股票市場數據。
1習近平.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斗——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9-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