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慧,陳 成,潘廷輝,張英平,丁俊東,陳 丹,何 忠
(1.廣東省珠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廣東 珠海 519055 ;2.廣東省珠海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珠海 519055)
皰疹性咽峽炎是臨床常見的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A 型、腸道病毒71 型等感染所致,多見于7 歲以下兒童,四季散發,在春、夏季節有流行趨勢,傳染性較強,可成大規模爆發[1]。該病以咽峽部皰疹及急性發熱為主要特征,并可引起畏食、流涎、口腔黏膜破潰等癥狀,少數患兒可出現高熱驚厥,若不及時治療,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慢性腎炎、風濕熱、肺炎、腦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并發癥,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2]。目前,臨床尚缺乏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有效抗病毒藥物,仍然以對癥治療為主,如抑菌、抗病毒、退熱、提高免疫功能等[3]。國內指南及共識推薦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 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給藥方式以噴霧或霧化治療為主,關于重組人干擾素α.1b 肌內注射治療的相關研究較少[4]。鑒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皰疹性咽峽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在采用抗病毒口服液治療的基礎上予以重組人干擾素α.1b 肌內注射,觀察對患兒炎癥反應及臨床癥狀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客觀、科學的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廣東省珠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100 例皰疹性咽峽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50 例。試驗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1 ~7 歲,平均年齡(2.89±1.24)歲,病程4 ~36 h,平均病程(18.02±4.45)h。對照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1 ~7 歲,平均年齡(2.94±1.19)歲,病程3 ~36 h,平均病程(18.19±4.62)h。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 >0.05)。
納入標準:(1)符合《皰疹性咽峽炎診斷及治療專家共識(2019 年版)》[5]中的診斷標準;(2)年齡≤7 歲;(3)病程≤36 h;(4)病歷資料完整;(5)家屬知曉本研究目的及內容,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重度營養不良者;(2)伴免疫系統疾病者;(3)伴神經功能紊亂者;(4)伴感覺功能異常者;(5)伴先天性疾病、遺傳性疾病者;(6)伴其他傳染性疾病者;(7)伴凝血功能異常者;(8)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或過敏性體質者。
1.3.1 對照組 予抗病毒口服液(生產企業:湖北午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9994092;規格:10 mL×10 支)口服治療,10 mL/次,3 次/d,共治療3 ~5 d。
1.3.2 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生產企業:深圳科興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10960059;規格:10 μg/支)肌內注射治療,1 μg/kg,1 次/d,連續用藥3 d,若患兒反復發熱可連續用藥5 d。
1.4.1 臨床療效 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的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治療3 d 后患兒咽峽部皰疹消失,體溫恢復正常;有效:治療3 d 后患兒咽峽部皰疹明顯好轉,體溫恢復正常;無效:治療5 d 后患兒咽峽部皰疹無好轉或有加重趨勢,體溫仍未恢復正常??傆行?(顯效例數+ 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6]。
1.4.2 炎性因子水平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3 d 后采集兩組患兒的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置于EDTA管中抗凝,在4000 r/min 的轉速下離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C 反應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水平。
1.4.3 血常規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3 d 后采集兩組患兒的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采用邁瑞血常規流水線CAL8000 及配套試劑(生產企業:邁瑞醫療公司)檢測全血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 coun,WBC)、淋巴細胞計數(Lymphocyte count,LT)、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rophil count,NEUT)。
1.4.4 臨床癥狀緩解時間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兒的退熱時間、咽部充血消退時間、咽部皰疹消失時間、流涎消失時間、口腔黏膜愈合時間、食欲恢復時間。
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 療 前, 兩 組 的TNF.α、IL.6、CRP 水 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0.05);治療后,兩組的TNF.α、IL.6、CRP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s)
注:a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 TNF.α(pg/mL) IL.6(pg/m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n=50) 34.84±4.63 12.85±2.81a 41.92±6.35 23.47±3.75a 27.10±4.63 13.67±2.19a對照組(n=50) 35.24±5.17 20.02±3.25a 41.36±6.81 30.31±4.46a 27.46±4.59 19.11±3.24a t 值 0.408 11.801 0.460 8.300 0.390 9.836 P 值 0.685 <0.001 0.647 <0.001 0.697 <0.001
治療前,兩組的WBC、LY、NEUT 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0.05);治療后,兩組的WBC、LY、NEUT 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P <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指標的比較(×109/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指標的比較(×109/L,±s)
注:a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 WBC LY NEUT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n=50) 11.27±2.44 6.18±0.79a 5.43±1.04 1.69±0.41a 6.21±2.39 2.34±0.68a對照組(n=50) 11.43±2.87 7.41±1.96a 5.51±1.19 2.43±0.62a 6.27±2.16 4.65±1.03a t 值 0.300 4.116 0.358 7.040 0.132 13.234 P 值 0.765 <0.001 0.721 <0.001 0.900 <0.001
試驗組的退熱時間、咽部充血消退時間、咽部皰疹消失時間、流涎消失時間、口腔黏膜愈合時間、食欲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 <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的比較(d,±s)
組別 發熱消退 咽部充血消退 咽部皰疹消失 流涎消失 口腔黏膜愈合 食欲恢復試驗組(n=50) 1.65±0.35 3.13±0.73 2.94±0.41 2.08±0.31 3.49±0.78 2.51±0.36對照組(n=50) 2.14±0.56 4.08±1.24 3.82±0.68 3.46±0.45 4.25±1.14 4.04±0.72 t 值 5.247 4.668 7.837 17.857 3.890 13.440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發熱性疾病,發病急驟,臨床癥狀以急性發熱、咽喉痛、拒食、嘔吐等為主,其發病率較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本病的流行特征與手足口病相似,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節為主,5 月發病率上升,在7 月達到發病高峰,隨后逐漸降低[7]。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染性強,病人及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潛伏期一般為3 ~5 d,發病初期即有傳染性,傳播途徑具有多樣性,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觸及醫源性傳播,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原發感染后可獲得持久、穩定的特異性免疫,其免疫抗體可在體內長期存在,但不同腸道病毒感染無法提供交叉免疫保護,導致人群可重復感染[8]。大部分皰疹性咽峽炎患兒的臨床過程呈自限性,其全身及咽峽部癥狀體征在1 周內可自愈,預后良好,但個別患兒的病情可進展至手足口病,甚至會出現心、肺、腦等器官功能損害,引起肺水腫、肺出血、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癥,嚴重者可危及生命[9]。
皰疹性咽峽炎以對癥治療為主,目前尚無特效抗腸道病毒藥物??共《究诜菏侵委熢摬〉某S盟帲哂锌共《?、抗炎作用,可發揮清熱解毒、去濕涼血之功效,常用于腮腺炎、感冒、溫熱病等疾病的治療,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可緩解臨床體征及癥狀,同時無明顯毒副作用,不會引起嚴重不良反應,治療的安全性較高。重組人干擾素α.1b 是抗免疫應答藥物之一,可誘導細胞產生多種抗病毒蛋白,抑制多種蛋白復制,發揮抗病毒及免疫調節作用。此藥能通過調節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對靶細胞的特異性細胞毒性作用,遏制病毒侵襲及感染,能夠減輕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臨床癥狀,在治療傳染性疾病方面具有顯著療效[10]。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各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說明在抗病毒口服液治療的基礎上,予以重組人干擾素α.1b 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效果明顯,這與歐陽麗萍等[11]的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在于,重組人干擾素α.1b 是廣譜性抗病毒藥物,可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促進細胞產生多種抗病毒蛋白,抑制RNA、DNA 病毒,對病毒復制環節產生干擾,抑制病毒吸附、核酸轉錄、蛋白質合成及釋放等,降低巨噬細胞活性,進而起到抗病毒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后的TNF.α、IL.6、WBC、LY、CRP、NEUT 均低于對照組,說明重組人干擾素α.1b 可有效下調皰疹性咽峽炎患兒體內炎性因子的表達水平,控制機體的炎癥反應。皰疹性咽峽炎會損傷患兒的呼吸系統,刺激單核細胞、巨噬細胞釋放大量炎性介質,加快炎性因子的轉錄過程,誘導黏附分子產生,使炎癥反應進一步擴大,激活免疫應答,致使淋巴細胞、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增加。重組人干擾素α.1b 具有抗炎、增強免疫力等作用,能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癥介質的表達,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從而可明顯改善皰疹性咽峽炎患兒的病情[12]。
綜上所述,重組人干擾素α.1b 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臨床療效確切,可有效減輕患兒的炎癥反應,緩解臨床癥狀,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