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峰,李 歡,易紀津,唐開明,黃旭明,蔡俊娣
(連州市人民醫院兒科,廣東 連州 513400)
呼吸系統疾病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疾病,兒童因機體尚未發育成熟,機體免疫力較為低下,極易感染病毒、細菌、支原體等微生物,從而發生呼吸系統疾病。發生呼吸道感染以后,病毒、細菌會大量入侵兒童的鼻腔,進而引發鼻腔黏膜的炎癥反應,患兒表現為鼻塞、流涕、咳嗽、精神不振、胃納欠佳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1]。部分患兒無法自主將鼻腔分泌物及時有效排出,臨床上采用傳統的吸痰管行鼻腔吸引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鼻腔分泌物的排出,但因吸痰管的材質較硬,極易損傷鼻黏膜,導致鼻出血;此外,位置較深鼻腔分泌物的取出難度較高,若流向鼻咽部,容易向下墜入喉及氣管,引發相關并發癥,導致住院時間延長[2]?;诖耍狙芯客ㄟ^合理設計,將負壓鼻腔吸引術運用于呼吸系統疾病患兒的治療中,旨在促進患兒鼻腔分泌物的及時有效排出,從而提升該病患兒的治療效果。
選取連州市人民醫院2021 年8 月至2022 年12月收治的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患兒180 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90 例。對照組中,男45 例,女45 例;年齡2 ~6 歲,平均年齡(3.31±0.82)歲;疾病類型:急性支氣管炎30例,急性支氣管肺炎30 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 例。觀察組中,男45 例,女45 例;年齡2 ~5 歲,平均年齡(3.02±0.51)歲;疾病類型:急性支氣管炎30例,急性支氣管肺炎30 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本研究已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所有患兒的家屬都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患兒的臨床表現為鼻塞、流涕、咳嗽;(2)患兒的年齡≥2 歲;(3)患兒能夠進行語言溝通。排除標準:(1)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肺功能不全;(2)身體各重要臟器存在嚴重疾病或嚴重功能不全;(3)患有先天智力障礙者。
對照組根據其疾病類型給予抗病毒、化痰、平喘、吸氧、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負壓鼻腔吸引術進行治療,方法是:選用適合患兒鼻腔大小口徑的吸引管。將生理鹽水作為鼻腔沖洗液,溫度保持在35 ~38℃,劑量為10 ~20 mL,利用負壓原理對患兒的鼻腔進行反復沖洗,每側鼻孔沖洗15 秒左右,沖洗完兩側鼻孔后予以擤鼻(不會擤鼻的予以負壓吸引),盡量將鼻腔內蓄積的廢液清理干凈,保持鼻腔的清潔通暢。鼻腔沖洗的頻率為每日1 ~2 次,并持續進行3 ~5 d 的沖洗。
觀察兩組患兒的總體有效率、炎癥指標、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不良反應發生率。總體有效率評價標準參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提出的相關標準[3]制定。治療3 日后,患兒的鼻塞、流涕和咳嗽等癥狀全部消失,說明臨床療效為顯效;治療3 日后患兒的上述癥狀得到明顯的緩解,說明治療有效;治療3 日后患兒的上述癥狀未改善則說明治療無效??傮w有效率=(顯效病例數+ 有效病例數)/ 總病例數×100%。炎癥指標評價:分別于入院前、出院前采集患兒的空腹靜脈血,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廠商:邁瑞;型號:BC.760 CS)檢測患兒的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計數百分比(NEU%);使用ELISA 試劑盒(廠商:菲恩生物)檢測患兒血清中C反應蛋白(CRP)的水平[4]。不良反應發生率評價:統計兩組患兒的鼻腔出血、耳痛、嘔吐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5]。
本研究使用SPSS 20.0 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總體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1.11% vs 71.11%,P <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的總體有效率[例(%)]
入院前兩組患兒的WBC、NEU%、CRP 水平均無顯著差異(P >0.05)。出院前,兩組患兒的WBC、NEU%、CRP 水平均降低(P <0.05),且觀察組的WBC、NEU%、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的炎癥指標(±s)

表2 對比兩組的炎癥指標(±s)
注:*與本組入院前比較,P <0.05。
組名 WBC(×109/L) NEU%(%) CRP(mg/L)入院前 出院前 入院前 出院前 入院前 出院前對照組(n=90) 14.28±2.54 6.95±1.02* 71.83±6.25 58.38±4.15* 45.92±6.31 15.37±2.58*觀察組(n=90) 14.35±2.43 6.17±0.91* 71.29±6.46 55.82±3.94* 45.86±6.29 12.07±1.94*t 值.0.189 5.413 0.570 4.244 0.064 9.698 P 值 0.850 0.001 0.569 0.001 0.949 0.001
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 <0.05),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s)

表3 對比兩組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s)
組名 住院時間(天) 住院費用(元)對照組(n=90) 4.39±1.31 1934.25±126.37觀察組(n=90) 3.92±1.04 1754.82±108.19 t 值 2.666 10.232 P 值 0.008 0.001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8.89% vs 23.33%,P >0.05)。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例(%)]
急性支氣管炎、急性支氣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為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因兒童機體免疫力較低,對病毒、細菌的抵抗力較弱,導致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較高[6]。當病毒、細菌侵襲呼吸道后,兒童鼻腔黏膜內呈炎癥樣改變,機體分泌大量IL.4、TNF.α 等炎癥因子,激活T 淋巴細胞,誘導樹突狀細胞分化,促使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活化,刺激肥大細胞、巨噬細胞產生大量LTB4 等炎癥相關細胞因子,導致鼻腔分泌物增多、鼻腔黏液變得濃稠,易堵塞鼻腔引起患兒呼吸困難,分泌物也易倒流入咽喉引起患兒咳嗽,患兒表現為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癥狀[7.8]?;純罕堑垒^狹窄,鼻腔易被分泌物阻塞,很多幼兒無法自主擤鼻涕,或由于種種原因拒絕擤鼻涕,導致鼻涕滯留于鼻腔內,經水分蒸發后,鼻涕質地更為黏稠,更加難以排出,導致病原菌大量繁殖,加重患兒的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導致患兒哭鬧、煩躁,影響患兒生活質量[9]。故臨床指南建議對于此類患兒,應及時清理患兒的鼻腔分泌物、緩解呼吸道阻塞,改善氧合作用,從而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患兒康復[10]。目前臨床多通過將吸痰管、膝狀鑷鉗等伸入患兒鼻腔將鼻腔分泌物取出,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兒的呼吸道癥狀。但因患兒自控力較差,加之疾病發作時其處于急躁不安的狀態,操作時其配合度往往不高;吸痰管或膝狀鑷鉗等醫用器材與患兒鼻腔黏膜密切接觸會引起疼痛不適,極易損傷患兒的鼻黏膜,導致鼻出血。同時,部分鼻腔分泌物位于鼻腔深部,加大了取出的難度,若將吸痰管或膝狀鑷鉗推向鼻咽部,容易導致異物向下墜入喉及氣管,影響患兒的預后[11]。與傳統鼻腔吸痰不同的是,負壓鼻腔吸引術是一種無創技術,可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從而改善通氣,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的優點。具體而言,負壓鼻腔吸引術不需要將吸痰器材直接插入患兒鼻腔,而是通過連接管負壓吸引鼻腔分泌物,鼻腔分泌物更易吸出,同時可減少對患兒的刺激,增加舒適度,家屬和患兒更易接受。此外負壓鼻吸引術對位置較深的鼻腔分泌物具有較好的清除效果,可避免異物向下墜入喉及氣管的發生,降低下呼吸道感染風險,減輕炎性因子對機體的損傷,明顯縮短治療周期,改善患兒的呼吸功能,減輕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本研究中,觀察組的總體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1.11% vs 71.11%,P <0.05),表明負壓鼻腔吸引術應用于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具有較好的療效。究其原因為:負壓鼻腔吸引術以機械性的作用對患兒的鼻腔進行沖洗,可有效清除患兒鼻腔內部的致病微生物,軟化鼻腔當中凝固的分泌物,有利于鼻腔內炎癥因子的稀釋和清除。同時,負壓鼻腔吸引術以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鼻腔,可在患兒鼻腔內部形成一層液體保護膜,減少外源性病原體與鼻腔黏膜的接觸,增強鼻腔黏膜的防御功能。此外,還可促進患兒鼻腔纖毛運動的恢復,改善患兒的鼻竇內環境,減輕鼻腔黏膜水腫,促進患兒康復。吳記梅等[12]的研究表明,鼻負壓置換應用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治療可改善患兒的血氧飽和度,緩解呼吸窘迫,這與本研究基本相符。本研究中,出院前,兩組患兒的WBC、NEU%、CRP 水平均降低(P <0.05),且觀察組的WBC、NEU%、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 <0.05),表明負壓鼻腔吸引術應用于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可緩解患兒的炎癥。究其原因為:負壓鼻腔吸引術通過將沖洗液直接滴入患兒鼻腔,利用負壓原理沖洗鼻腔,可提高纖毛的擺動頻率和運動能力,促進鼻腔纖毛運動恢復,有效清除呼吸道黏膜表面附著的粉塵、細菌生物膜、分泌物,減輕黏膜水腫,從而改善通氣,減輕鼻塞、流涕等臨床癥狀。同時,運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可降低鼻腔黏液的黏稠度,減少白三烯C4 的合成與釋放,減輕炎性反應,發揮消炎、滅菌的功效[13]。本研究中,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 <0.05),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P <0.05),表明負壓鼻腔吸引術應用于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可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究其原因為:負壓鼻腔吸引術屬于刺激性較小的無創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手術操作帶來的不適,增加手術操作舒適度,促使患兒及其家屬理解、配合治療,從而促使患兒早日康復[14]。吸痰管為硬質醫用器材,在伸入患兒鼻腔內部與患兒鼻腔黏膜密切接觸時,易損傷患兒鼻黏膜,從而導致鼻出血。同時,正常情況下鼻腔分泌物經咽鼓管咽口流入鼻咽,而呼吸系統疾病患兒的引流路徑發生改變,其鼻腔分泌物會導致咽鼓管咽口發生水腫、阻塞,引起耳痛癥狀。另外,鼻腔分泌物滯留淤積容易引起異物感,導致患兒出現惡心嘔吐。本研究中,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8.89%vs 23.33%,P >0.05),表明負壓鼻腔吸引術應用于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負壓鼻腔吸引術應用于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具有較好的療效,可緩解患兒的炎癥,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