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明,黃 軍,陳 艷,崔 磊,甘彩霞,鄧曉輝
(1.枝江市七星臺農業服務中心,湖北 枝江 443204;2.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武漢 430064)
枝江市位于湖北省西部的長江中游地區,為中國露地越冬蔬菜優勢產區,適合蘿卜種植[1],該市蘿卜種植歷史悠久。2022年蘿卜種植面積達3 466.7 hm2,產值超過2 億元。該市種植生產的蘿卜以皮薄、潔白、多汁、口感細膩和無渣而著稱,其“鴨子口”品牌蘿卜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遠銷廣州、上海、福州和重慶等城市,蘿卜現已成為該市種植面積最大的蔬菜。本研究對枝江市蘿卜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解決對策進行探討,以期為蘿卜產業或相似產區提供借鑒。
枝江市位于鄂西山區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16.9 ℃,年均降水量為1 019 mm 左右,年日照時數為1 895.7 h,年無霜期為271 d[2]。枝江市緊鄰長江的土壤以沙壤土為主,適宜蘿卜生長。
枝江市蘿卜種植一直以農戶零星種植為主。2010 年后枝江市蘿卜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隨著開溝機、起壟和播種一體機等大型機械的推廣使用,蘿卜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總產量和產值也逐年提高,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枝江市蘿卜種植面積、產量和產值
枝江市蘿卜種植區從東部的七星臺鎮向西擴展到顧家店鎮,沿長江一線都有種植。播種期從每年8 月一直持續到次年3 月,蘿卜上市則從每年的10月延續到次年5 月,持續8 個月為市場提供質優量足的蘿卜產品。
枝江市規模化基地種植的蘿卜品種以韓國和日本引進品種為主,國產品種種植面積日益增加。2019 年以前以白玉春類型的花葉耐抽薹薄皮蘿卜品種為主,2019 年后“801”類型板葉厚皮耐裂根品種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該市8 月中旬到9 月中旬播種品種主要為板葉蘿卜品種,10 月以后播種的為花葉蘿卜品種,板葉蘿卜播種面積占30%~40%,花葉蘿卜播種面積占60%~70%。枝江市蘿卜產業依托合作社基本實現了訂單農業模式的生產和銷售,一方面合作社向種植戶提供蘿卜種子并簽訂回收銷售合同;另一方面,合作社流轉農戶土地直接種植蘿卜,2022 年各合作社流轉種植蘿卜的耕地面積達1 070 hm2以上,部分合作社還到緊鄰的江陵縣、公安縣和松滋市等地流轉土地種植蘿卜,面積近540 hm2。
枝江市蘿卜銷售以線下銷售為主,并逐步發展到線上銷售,但線上銷售總量不大,占比不足5%,全市蘿卜銷售主要依托各新型經營主體。截至2022年底,全市從事蘿卜生產和銷售的蔬菜專業合作社有147 家,其中有80 家專業從事蘿卜生產和銷售。從銷售市場來說,枝江市蘿卜主要銷售地域以本省及南方市場為主,相對來說北方市場銷售量不大。該市秉持蘿卜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營銷戰略的雙輪驅動戰略,市政府2018—2021 年連續4 年每年拿出10 萬元對蘿卜銷售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同時不斷配套和完善土地流轉、惠農貸款等扶持蘿卜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每年進入10 月后為蘿卜銷售季,廣州、上海、福州和重慶等城市蔬菜批發市場檔口都有枝江市的蘿卜銷售人員進駐。
2019—2021 年,特別是2021 年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響,蘿卜銷售價格大幅上升,多數合作社收益頗豐,蘿卜整個產業鏈雖較繁榮,但枝江市蘿卜種植端已有虧損情況出現。枝江市蘿卜產業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后,部分問題逐漸顯現出來,集中表現在蘿卜品質不高,銷售價格逐年下降,整個行業增長乏力。2022 年在與枝江市蘿卜同期上市的沙洋蘿卜受災大幅度減產的情況下,枝江市蘿卜自10 月20 日上市后價格仍迅速回落到15 000~16 500 元∕hm2,2022 年末蘿卜價格基本維持在1 6500 元∕hm2的虧損狀態,后期價格有所回升,但該市蘿卜銷售已近尾聲,可售蘿卜面積不足340 hm2。2023 年下半年的蘿卜行情發展難以預測,多數合作社沒有擬訂相應策略。快速發展的枝江市蘿卜產業主要呈現出以下方面的問題。
枝江市蘿卜單產較高,可達75 t∕hm2以上,但絕大多數種植戶缺乏品質意識,市場經濟的優質、優價原則在該市蘿卜產業中沒能貫徹和體現;蘿卜標準化生產推進緩慢,各生產技術環節不規范,隨意性大,造成蘿卜品質難以提高。該市農業農村局先后組織幾批次合作社代表前往沙洋縣等地考察學習,引進了起壟設備和氣吸式精量播種機,并組織召開了枝江市蘿卜全程機械標準化種植現場演示會和湖北省蘿卜輕簡化栽培現場會等系列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示范推廣會議,但蘿卜機械化播種水平仍有待提高,該市8 月至9 月底的蘿卜機播率可達90%以上,但10 月后的機播率下降到40%左右,后期仍以人工播種為主,全市蘿卜平均機播率不足60%。由于該市蘿卜標準化生產進程推進緩慢,質量沒有優勢而喪失了市場定價的話語權。
同時,蘿卜分級包裝推行力度不大,全市蘿卜銷售以統貨為主,缺乏統一的分級包裝和銷售,導致蘿卜整體產業呈現量多但精品少、市場認可度不高的局面。枝江市是宜昌市城郊蔬菜基地,雖然蘿卜口感和品質優良,但蘿卜分級包裝落實不夠,部分合作社存在夾心包裝、以次充好的現象,缺乏好的渠道品牌,導致市場銷售價格過低。2021 年上半年,四川省潼南蘿卜嚴格按24 根蘿卜一致包裝產品在市場上銷售,比枝江市蘿卜多銷售0.16~0.20 元∕kg。
枝江市蘿卜品種繁多,由于蘿卜品種未納入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品種登記名錄,同種不同名、同名不同種現象較為突出,如韓國世農公司的世農春秀蘿卜以多個商品名在該市銷售。品種多、亂、雜現象嚴重,其中板葉蘿卜尤為突出,該市蘿卜品種總體表現參差不齊,給種植者帶來生產上的隱患。2020 年該市七星臺鎮部分農戶領到合作社發放的圓柱形蘿卜種子,最后種植出來的蘿卜是圓形產品,商品性大大降低,2021 年又出現了0.67 hm2蘿卜因商品性太差而銷毀的現象。同時,該市蘿卜種植適合在沿長江沙壤土地帶進行,但部分合作社向以黏土為主的沮漳河發展,導致蘿卜品質、品級下降,且常出現蘿卜黃心、岔根現象。2022 年該市個別合作社擴大種植后有近7 hm2出現大范圍黃心,最終失去商品價值。
該市雖注冊有鴨子口蔬菜商標,但缺乏有一定力度運營的主體,全市蘿卜95%以上是以簡易包裝直接推向市場,沒有實現品牌化銷售。全市從事蘿卜生產的主體普遍缺乏品牌化營運意識,僅追求基本的利潤,沒有長遠的發展意識。枝江市明新蔬菜專業合作社2017 年注冊了“宜蔬情”商標,并實現統一包裝推向市場,受到市場的青睞,效益良好,但所占比例不高,該市蘿卜沒有形成有效的精品和名牌,品牌溢價率嚴重不足。
隨著市民消費觀念的轉變,蘿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手段的應用日益重要。蘿卜生產中的病蟲害較多,其中危害較大的是黃曲條跳甲[3],尤其是在高溫時播種的板葉蘿卜和2—3 月播種的春蘿卜上為害較重,嚴重時造成商品率不足50%。從總體上來說,該市蘿卜病蟲害防控主要依賴化學防控手段,黃板、藍板誘殺等物理措施應用相對不足,時常發生生產主體農藥殘留超標現象,為全市蔬菜總體質量安全帶來隱患。
隨著種子、肥料、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特別是人工成本的上漲[4],蘿卜生產形成高成本化。尤其是2021 年后,以肥料為代表的農資上漲幅度較大,一般花葉蘿卜成本(不計土地流轉成本)為9 000~10 500 元∕hm2,板葉蘿卜則達13 500 元∕hm2左右。自2020 年后該市蘿卜播種時節大多出現干旱,抗旱成本增加,一般增加7 500 元∕hm2。蘿卜市場行情隨著國內播種面積的攀升出現供大于求,市場價格總體下降,種植成本的升高,導致農戶種植比較效益下降。2023 年春節后,全國各大、中城市蔬菜批發市場蘿卜批發價格為0.6~0.7 元∕kg,農戶收入為4 500~6 000 元∕hm2,每公頃虧損9 000 元左右。蘿卜種植行業整體進入微利或虧損狀態。
隨著國內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國內蔬菜種植面積呈“井噴式”增長,蔬菜總體供大于求[5]。2018 年前由于蔬菜供應總量相對不足,蔬菜滯銷屬偶發事件。之后蔬菜供應總量過剩已成常態,單靠通暢信息和便捷交通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滯銷價低的問題。枝江市蘿卜單品種面積大,風險更大。由于該市蘿卜以鮮銷為主,沒有深加工產業,僅有部分腌制初加工公司,加工能力為每年15 000 t 左右,但產業附加值過低,市場價格波動過大時承受力有限,蔬菜行業供給總量過剩,枝江蘿卜產業發展風險加大。
“十三五”期間,枝江市建設了宜昌市蘿卜標準化示范區,同時由枝江市七星臺鎮農業服務中心制訂了《宜昌市蘿卜生產技術規程》,應在該市廣泛宣傳并貫徹該標準,全面推廣氣吸精量機械播種,推動蘿卜種植制度改革,嚴格把控農業投入品,加強禁限用農藥的監管,在實現蘿卜安全生產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進程;大力推廣深松30 cm+旋耕+起壟播種整套機播流程和優良品種應用,促進蘿卜品質的提升;制訂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推廣應用植物誘殺、性誘劑誘殺、殺蟲燈誘殺、生物農藥與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6],解決好黃曲條跳甲為害問題。要推廣和普及蘿卜清洗精選機械,實現蘿卜分級包裝和銷售,讓優質優價原則貫穿生產全過程。要在蘿卜生產主體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在農資經營店建立電子處方平臺,要通過系列標準化生產手段和系統性新技術的全面應用,加速產業提質增效。
穩定主產區面積,調減分散產區面積。重點支持長江沿線優勢蘿卜種植區發展,保證主產區面積的相對穩定,對蘿卜適宜種植區域外分散種植區予以調減,使種植面積穩定在0.27 萬hm2左右。進一步優化蘿卜種植品種和結構,增加蘿卜品類的多樣化,進行品種合理布局,引進試種一批蘿卜新品種,如青頭蘿卜、水果蘿卜、加工型蘿卜等,實現枝江市蘿卜產品供給的多樣化,不斷拓展市場范圍,增加產品競爭力。
嚴格貫徹實施《枝江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基礎,以“提升品質、打造品牌”為核心,大力推進蘿卜“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機械化作業、電商化營銷、綠色化發展”,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強化培育、扶優扶強”的思路,制訂和實施品牌培育發展規劃[7]。要引導和鼓勵生產主體實施品牌化營運銷售,通過品質品級提升,品牌宣傳,全面增加枝江市蘿卜商品溢價值,推動全產業良性有序發展。
枝江市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非常成功,應鞏固和發展這種訂單農業模式;枝江市加工蘿卜原料充足,以枝江明新蔬菜專業合作社和枝江市亞美蔬菜專業合作社為龍頭企業,扶持枝江老舅食品有限公司開發脫水蔬菜產品,逐步引導和扶持發展蘿卜加工企業,力爭2025 年加工產值達5 000 萬元,延長蘿卜發展的產業鏈,提高產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