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吉 辛利芹
摘 要:黃河文化大集是山東省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之一,鄉村旅游是當前中國旅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鄒城市為案例,多角度分析黃河文化大集和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和特點,探討二者融合的必要性,總結出黃河文化大集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從加強資源整合、注重傳承創新、提升文旅服務水平、借助數字賦能等多個方面,提出推進黃河文化大集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徑和策略。
關鍵詞:黃河文化大集;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當前中國鄉村旅游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傳統的單一經營模式已無法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黃河文化大集作為黃河文化的載體,吸引了眾多游客的關注。如何將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有機結合,成為當前文旅發展研究的熱點。黃河文化大集和鄉村旅游都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都是重要的經濟活動內容,二者之間融合發展,能夠充分展示黃河流域地方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講好黃河故事,傳播中華文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能夠整合資源,形成鄉村特色文化空間,提振文旅消費市場,加快鄉村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落地落實。本文以鄒城市為例,從理論與實踐方面對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進行分析,探究其中的策略和路徑,為推進傳統文化“兩創”、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鄒城市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現狀
(一)黃河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情況
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區的建立,實現了區域內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和管理。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為統領的黃河文化景觀體系,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為積極融入沿黃文化體驗廊道,鄒城市一方面積極挖掘研究黃河文化資源,從理論層面探討黃河文化基因傳承之道。如《仰黃河之源彰孟子之道續文化之脈——鄒城市在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中弘揚黃河精神典型案例》《黃河文化高質量發展下的鄒城市公共服務創新發展研究》在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群文理論論壇征文比賽中分別獲一、二等獎。在“講好山東黃河故事 守護齊魯文化根脈”主題征文暨短視頻征集大賽中,《秋韻盡染黃河口》《上九山村,石頭院落里魂牽夢繞的鄉愁》分別獲征文類一等獎、優秀獎。孟廟孟府、上九山村、泉山溝村成功入選黃河生態旅游主題線路。另一方面策劃組織系列主題活動,從實踐角度探索黃河文化弘揚之路。先后開展的“黃河大集理論·文化惠民”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黃河大集·‘鄒進萬家”“黃河大集·幸福進萬家”志愿服務等主題活動,實現了特色文旅產品、鄉村旅游線路、文化惠民展演、非遺特色文化等多種文旅元素的集結整合,推進了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拓展了鄉村旅游市場空間。
(二)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產品創新
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產品創新相互促進,相輔而行。黃河文化大集為鄉村旅游產品創新提供了更多的文化資源和市場機會;鄉村旅游產品創新為黃河文化大集提供了更多的旅游吸引力和經濟效益。鄒城市郭里鎮在舉辦黃河文化大集期間,將伏羲祭祀、民俗表演、產品展銷、惠民展演、賽詩會等多種文化活動及鄉村旅游產品進行組合,彰顯出黃河文化大集地域特色,延展了鄉村旅游發展空間。田黃鎮的“紅色研學游、科普研學游、鄉村生態研學游、文化研學游”等研學線路產品,將田黃鎮域內的十八盤黨性教育基地、小山戰斗紀念碑、中國傳統村落楊峪村等文旅產業串聯起來,實現了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產品創新的互促互進。
(三)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產業的聯動
黃河文化大集和鄉村旅游產業之間積極聯動,相互促進。春節期間的黃河文化大集中,新春匯演、書畫送福、政策宣傳、產品展銷、媒體聚焦等各行各業匯聚于此,共同構建起一個尋味鄉土年俗、共話黃河文化的綜合場域,文化旅游相關各產業之間在黃河文化大集上實現聯動互通。“鄉村好時節·樂享民俗季”文化主題活動,將文藝演出、民俗記憶、非遺展演、農產品展銷、鄉村旅游線路推介等關聯行業有機整合,吸引基層群眾沉浸式廣泛參與,推進了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黃河文化大集上的“流動博物館”,將精品文物以流動展板和數字媒體展示的形式,呈現在群眾家門口,用“文物說話”的生動形式,講好“黃河故事”鄒城篇章。
(四)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黃河文化大集通過展示當地的文化底蘊和特色,提高游客對當地文化的認識和認同,從而促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鄉村旅游經濟通過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旅游等形式,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和農業資源,從而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黃河大集·‘鄒進萬家”2023“詩畫鄒魯”春游季主題活動為例,活動現場發布了“山東手造·鄒魯尚品”非遺工坊春季展銷、“尋鄉愁記憶 品家鄉味道”農產品產銷推介、“趕‘黃河大集·賞上九櫻花”春游等16項主題活動,推介了“傳統文化之旅”“歡樂鄉村之旅”“賞花采摘之旅”等6條春游季精品旅游路線,初步探得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融合之道。通過非遺產品展銷、特色農產品推介、旅游線路推介等活動,對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滿足了群眾多元化的文旅需求,提高了黃河文化資源與鄉村旅游資源的利用率,實現了文化浸潤的社會效益和鄉村旅游發展經濟效益。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經濟間的聯動合作,在促進文旅產業發展的同時,還可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意義
黃河文化大集不僅可以展示沿黃地區的文化底蘊和特色,提高當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能夠進一步促進鄉村旅游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對于鄉村振興和傳統文化“兩創”具有積極意義。
(一)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趨向多元化、品質化。黃河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根源,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中的優秀文化基因,能夠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是把文化底蘊與鄉土情懷結合在一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文化先行、旅游推進、好品帶貨、網絡傳播”為內容的黃河文化大集,是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種娛樂、一種享受、一種記憶,也是經濟繁榮的“金窩銀窩”。通過“線下大集+線上帶貨”的宣傳推介方式,黃河文化大集將優質文旅產品、優質農特產品直接下沉到農戶面前,結合各種補貼優惠政策,助力農民消費需求升級、農民收入增加,助推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品質升級。
(二)激活文化旅游消費市場活力
按照“省市聯動、沿黃舉辦、點面結合、散點布局”原則有效整合各類資源的黃河文化大集,集“好客”與“好品”于一體,在文旅市場的供需雙方之間搭建起平臺與紐帶,將統籌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全面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深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這三項舉足輕重的工作緊密串聯在一起,催生出了許多像“黃河大集·‘鄒進萬家”這樣既有黃河文化共性,又具地域特色的文旅新品牌、新業態。黃河大集一個季節一個主題,包括隆冬季“年貨大集”、暖春季“春游大集”、盛夏季“手造大集”、秋收季“豐收大集”在內的系列主題活動,讓黃河大集一年四季皆有賣點,成為提振文旅消費的原動力和穩定農民收入的“增長極”,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
(三)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黃河文化要不斷傳承創新、持續滋養當下,方能超越時間、地域的藩籬,盡展歷久彌新的生命力。通過黃河文化大集和鄉村旅游相結合的方式,更多基層群眾、往來游客能夠近距離了解、接地氣感受、全方位參與,黃河文化等系列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在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的現場就能得到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既匯集“山東手造、山東智造”等優質產品,又兼具好看、好吃、好玩、好參與等各種元素,將傳統文化和當代旅游業結合在一起,有助于保護和傳承黃河文化,推動特色文旅品牌打造,推動文旅產業及相關文創產品創新,為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發展基礎。
三、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路徑
黃河文化資源豐富,鄉村旅游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新時期,探索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正在成為把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歷史機遇、增強鄉村旅游核心競爭力、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由之路。
(一)整合資源,激發文旅市場潛力
當前,文化的最大優勢在內容,旅游的最大優勢在市場。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整合文旅資源,以黃河文化做內容體驗、以鄉村旅游做市場營銷、以數字信息做堅實支撐,把黃河文化全面融入鄉村旅游各要素,生動全面地形塑和展現具有深厚黃河文化底蘊的秀美鄉景、悠淳鄉風、濃郁鄉情,不斷滿足游客多樣化的需求,能夠充分激發文旅市場發展潛力。將黃河文化大集作為鄉村旅游線路的重要節點,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和體驗,為鄉村旅游產品提供更廣闊的客源市場。黃河文化大集自帶的多鏈條媒體途徑,在宣傳黃河文化大集本身的同時,將鄉村旅游產品及其創新一并進行推介,為當地商貿、科技等領域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相關的農家樂、采摘園、生態農莊等鄉村旅游線路,能夠讓游客體驗農耕文化,感受自然之美;相關主題的民宿、餐飲、手工藝品等旅游文創產品的開發,以及新旅游線路的開發、新旅游項目的推出,能夠讓游客在更好地了解黃河文化的同時,帶動促進鄉村旅游經濟收入的提升,充分釋放文旅消費市場潛力。
(二)突出特色,篤行傳統文化“兩創”
文旅消費需求隨時代升級,鄉村旅游創新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地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結合沿黃地區各自地域文化特色,不斷創新黃河文化傳承利用表達形式和表達方式,才能更好地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賦予群眾新體驗,獲得更為蓬勃的生命力。黃河文化大集是集文化、旅游、商貿、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其本身就是一種鄉村旅游資源,能夠輻射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與,為鄉村旅游產業提供更多文化資源和旅游產品。在線下,依托群眾基礎好、現實影響大、輻射能力強的沿黃傳統鄉村大集,立足資源優勢,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節日,策劃各類惠民利民項目和特色活動,切實推出一批實實在在的惠民新舉措,助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線上整合發動各類媒體宣傳、推介、帶貨資源,集中展示相關主題活動及產品線路,持續擴大宣傳推介傳播范圍,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注重惠民,拓展文旅公共服務范圍
在文旅融合發展大背景下,無論是黃河文化的傳承弘揚,還是鄉村旅游的發展,其宗旨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這個層面來說,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更應該注重惠民利民。圍繞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主題,要加強文旅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豐富文旅服務載體,拓展文旅服務空間,完善文旅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文旅惠民工程,舉辦各類文旅惠民活動,讓人民群眾共享文旅服務發展成果;要結合本地特色文化與鄉村旅游資源,形成本地區體驗賞花浪漫、陶醉鄉村盛景、品嘗鄉村特色、回味鄉村記憶的特色黃河大集品牌,實現文化旅游扮靚鄉村、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四)數字賦能,釋放文旅融合新動能
順應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趨勢,整合“新媒體線上傳播+全媒體線下體驗”等資源,通過黃河文化大集相關主題活動,將特色鄉村旅游元素貫穿全程,展示豐富的人文歷史、民俗風情和文化內涵,持續釋放文旅融合新動能。充分發揮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矩陣優勢,開設專欄集納發布相關信息,宣傳報道各類線上線下活動,推介最新動態、活動亮點、優質產品、特色美食等,助力打造黃河文化大集特色品牌。按照節慶和時節,以海報、圖文、短視頻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現相關農產品和鄉村旅游活動,打造傳播熱點,加強線上直播、線上展播,不斷擴大黃河文化大集品牌傳播影響力。
四、結 語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黃河文化大集在鄉村大集基礎上,保留原有物資買賣、社交溝通等功能屬性,融入黃河文化元素,串聯鄉村旅游線路,鏈接現代新媒體平臺,策劃開展系列活動,成為黃河文化體驗廊道建設的具化實化項目。探析黃河文化大集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路徑,有助于推進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黃河文化傳承弘揚有態度、有厚度、有高度,讓鄉村旅游空間重塑有記憶、有活力、有新意,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山東省鄒城市文化旅游公共服務中心)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濟寧市社科聯研究課題“鄒城市黃河文化大集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3JSGX03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王高翔.黃河文化旅游帶山東段小城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22.
[2] 李芳芳.高質量發展需求下農耕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3(2):138-140.
[3] 范俐鑫.山東各地“黃河大集”陸續開啟[N].濟南日報,2023-01-02.
[4] 李宙馳.文旅盛宴異彩紛呈 萬象更新共度佳節[N].中國文化報,2023-01-02.
[5] 徐海玲.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問題研究:以夏津黃河故道古桑群為例[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3,40(1):57-61.
[6] 王彥君,于法穩,郭瑞雅.黃河流域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空間差異、動態演進與障礙因子分析:基于“鄉土文化-活力-韌性”視角[J].林業經濟,2022,44(11):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