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智穎 李敏 高維新
摘?要:基于2005-2021年中國與日本水產品貿易數據,分析兩國貿易規模,利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貿易競爭優勢指數、貿易互補性指數、貿易結合度指數等4種指數對中日水產品貿易的競爭性與互補性進行測算與分析。研究表明:相比日本而言,中國在水產品貿易出口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性正逐步減弱。中國對日本的水產品貿易互補性更強,而日本對中國的貿易結合度更高,兩國水產品貿易依存度較高。雙邊貿易的互補性大于競爭性。
關鍵詞:中日;水產品貿易;競爭性;互補性;RCEP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16
1?文獻綜述
現有文獻中從多個方面對探究中國與日本水產品貿易關系。從兩國貿易關系方面,如劉依陽通過利用2006-2009年分析中日兩國水產品貿易關系指出中日水產品貿易競爭程度。從水產品競爭性與互補性方面,徐金夢、王兆華選取“一帶一路”背景下與中國水產品貿易往來密切的國家數據,利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貿易互補性指數等比較分析,表明中國水產品貿易出口國互補性指數大于進口,具有較高集中度。Shaul?Hamid?Mohammed?Faiz;Aslam?Mohamed利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和產業內貿易指數分析東盟各國家農產品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指出各國間因政策不匹配抑制產業內貿易一體化發展。邵桂蘭通過G-L指數和貿易結合度指數分析表明此時中日水產品貿易水平處于總體較低水平,但產業內貿易指數穩定,產業發展較為活躍。同時對兩國地區特定產品貿易展開分析,以此甄別雙方水產品優劣勢。許偉、胡餅川對中國與新加坡各種類水產品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進行分析,指出我國在魚類及甲軟殼制品(037)方面優勢逐漸減弱,兩國競爭關系薄弱,但具有較高的貿易互補性且呈現上升趨勢。在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規定》背景下對貿易產品的研究主要以農產品為主,缺乏對于特定產業的特征深入考察,基于RCEP框架下對水產品貿易的研究匱乏,其中在水產品貿易的研究上,有羅曉斐、韓永輝針對RCEP區域下水產品產業鏈特征研究發現了中國在日本和韓國向下游延伸的空間較大。
綜上,現有文獻對中國水產品貿易的具有研究區域性和總體性,對中日水產品貿易研究較少且研究時間久遠,無法給予準確分析。其次在分析中未將產品劃分各小類,難以為研究水產品貿易發展提供詳細的事實依據。在RCEP協定簽署后,中國與日本的水產品貿易關系會隨著協定實施而對未來的貿易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基于此,本研究擬從貿易的競爭性與互補性兩個維度對中國與日本的水產品貿易狀況進行探析,利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貿易結合度指數、貿易競爭優勢指數、貿易互補性指數等進行分析,并從水產品大類與各類目進行分析,并利用圖表形式分析兩國水產品各指數特征和趨勢,對于準確掌握兩國間水產品的各指數動態變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以此來判斷在RCEP框架下中日水產品貿易發展的走向,并提供合理的建議。
2?中國與日本水產品貿易現狀
中國與日本都是世界重要的水產品貿易國,中日水產品貿易的發展對全球水產品貿易發展的有著重要意義。從中國方面,2005-2012年中國對日本水產品貿易出口額持續穩定上升,2013-2020年出口貿易額呈現出平穩上下波動的態勢。2021年,中國對日本水產品出口額為17.43億美元,占中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15.80%,說明日本是中國水產品出口的重要市場之一。中國從日本進口水產品貿易僅為3.91億美元,占中國水產品進口總額的2.83%,日本不是中國的水產品主要進口國。從日本方面,2005-2011年日本對中國水產品出口額呈現上下波動態勢。2012-2021年,除受疫情影響,兩國貿易無法正常進行,其余階段出口額一直處于穩步上升,2021日本對中國水產品出口額為4.79億美元,占日本水產品出口總額的25.93%,表示日本水產品主要向中國出口。日本對中國水產品進口貿易額約為10.63億美元,同比增長4.22%,占日本水產品總進口貿易額的9.78%,日本主要從中國進口水產品。
從各類目中,中國向日本主要出口種類是鮮活魚類,冷藏魚類,無骨魚片、魚頭、魚糜制品類,甲殼類,軟體類。2021年,無骨魚片、魚頭、魚糜制品類出口總額為74.67億美元,占總額的43%。軟體類排第二,出口額38.89億美元,占總額23%。其余的甲殼類、鮮活魚類和冷藏魚類各占總體13%、8%和9%。而日本向中國主要出口種類是冷藏魚類和軟體類。2021年,冷藏魚類出口額為21.25億美元,占總體45%。軟體類出口總額為22.08億美元,占總體47%。中國與日本的水產品貿易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探討中日水產品貿易的競爭和互補關系,對中日兩國水產品貿易的進一步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研究方法與數據說明
3.1?研究方法
3.1.1?競爭性指標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判斷一個國家的哪個行業具有更強的出口競爭力,反映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按照Balassa的定義確定范圍,如表1所示。
計算公式如下:
RACkxi=Xki/XiXkw/Xw
其中,Xki為向i國出口k類產品的出口額,Xi為向i國出口的所有產品出口額,Xkw表示世界出口k類產品的出口額,Xw表示世界所有出口產品的出口總額。
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表示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廣泛運用于測量貿易優勢。TC取值范圍,如表2所示。
計算公式如下:
TCki=Xki-MkiXki+Mki(-1≤TCki≤1)
式中,Xki表示i國k類產品的出口額,Mki表示i國k類產品的進口總額。
3.1.2?互補性指標
貿易互補性指數(TCI)是衡量一個國家的出口產品結構與其貿易伙伴國家的進口產品結構吻合程度。一國出口產品類別與另一國的進口產品類別吻合程度越高,其互補性指數越大;相反,某國的出口產品類別與另一國的進口產品類別一致性越低,互補性指數就越小。一般認為,當貿易互補性指數大于1時,說明進出口雙方的貿易關系較密切。
計算公式如下:
Ckij=RCAkxi×RCAkmj
其中
RCAkmj=(MkjMj)/(Mkw/Mw)
Ckij代表i國與j國在k類產品上的貿易互補性指數。其中RCAkxi表示i國在k類商品上的顯示性比較優勢,RCAkmj表示j國在k類商品上的顯示性比較劣勢,其數值越高,說明劣勢越明顯。Mkj為j國k類產品的進口額,Mj為該國所有產品的進口額,Mkw為世界k類產品的進口額,Mw為世界所有產品的進口額。
貿易結合度指標(TI)是衡量兩國貿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度,其數值越大,表明兩國在貿易方面的聯系越緊密。TI的參數范圍和經濟含義如表3所示。
計算公式如下:
TIij=(Xij/Xi)(Mj/Mw)
其中,TIij表示i國出口對j國進口的貿易結合度,Xij表示i國對j國出口某產品的總額,Xi表示i國出口總額,Mj表示j國某產品進口總額,Mw表示世界某產品進口總額,Mj/Mw表示j國的進口能力。
3.2?數據說明
本文采用2005-2021年中國與日本水產品貿易的數據,選取HS編碼的前四位將水產品分為以下7類:0301(鮮活魚類)、0302(鮮活或冷凍魚類)、0303(冷藏魚類)、0304(無骨魚片、魚頭、魚糜制品類)、0305(熏制魚類及其制品類)、0306(甲殼類)、0307(軟體類)。數據來源于國際貿易數據中心。
4?結果與分析
4.1?貿易競爭性分析
4.1.1?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
表4顯示中日水產品貿易的RCA指數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中國RCA指數遠大于日本,表明相較于日本而言,中國水產品出口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對中國RCA指數分析指出,從2005-2009年,中國的國際競爭力逐漸下降,2010-2014年中國的水產品貿易國際競爭力逐漸回升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但從2015年至今,由于國際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中國在水產品貿易的國際競爭明顯下降,相較于2011年下降49.90%,表示中國水產品貿易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已經不具備明顯的優勢。
而日本RCA指數均小于0.8,日本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處于極弱的狀態。日本雖然位于沿海地區,但受資源稟賦和勞動力成本限制,日本水產品出口體量較小,主要是以進口為主。從2005-2007年國際競爭力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但在2008-2011年國際市場逐步開放,由于各國之間加強貿易往來從而逐漸削弱日本的競爭力。但在2013年至今,日本通過不斷改善與積極迎合國際市場需求呈現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上升趨勢。
如表5所示,中國與日本在水產品貿易競爭中0301與0307類目具備較大的競爭優勢,其他的都缺乏競爭力。但兩國在兩個具備競爭優勢的類目中,中國的出口優勢明顯高于日本。
4.1.2?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分析
表6分析指出,中國對日本水產品競爭優勢明顯。在雙邊貿易中,中國的水產品03類目一直保持正值且均值大于0.7,中國對日本水產品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而日本的水產品03類目歷年來處于負值且平均值小于-0.5,日本對中國的水產品總體都處于高比較劣勢產品。中國在0301、0304、0305、0306類目的歷年平均值均大于0.9,均基本具備成為完全競爭產品的優勢。但是日本的各種類目都低于0.5,都屬于強比較劣勢產品。
4.2?貿易互補性分析
4.2.1?貿易互補性指數分析
如圖1所示,中國在2005-2021年間水產品出口日本的TCI指數均>1,表示中國對日本水產品貿易整體吻合度較高,貿易互補性較強;日本出口中國TCI指數均<1,表明日本出口對中國進口水產品貿易整體吻合度相對較低,貿易互補性較弱。從總體趨勢上,中國出口日本水產品TCI指數呈現出整體下滑趨勢,日本出口中國水產品的指數呈逐年穩定增長的態勢,但是兩國間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中國互補性指數遠大于日本。
如表7所示,從中國出口的角度來看,0301類目貿易互補性最突出。0302類目互補性小于1,自2005-2021年間逐年下降并趨近于0,說明該類水產品貿易互補性較差。0305類目和0306類目TCI指數也逐漸減少。雖然0301、0303、0304、和0307類目在2005-2021年貿易互補性整體呈下滑態勢,但依然具有較強互補性。從日本出口的角度看,各類水產品貿易互補性幾乎均小于1,說明貿易互補性較弱。0301和0307項呈波動上升趨勢,貿易互補性在逐步增強。
通過對比發現,以中國出口和日本進口測度的中日水產品貿易互補性相對更強,中日各類水產品呈現不同程度的貿易互補性,存在較大的貿易合作潛力。
4.2.2?貿易結合度指數分析
由圖2可知,中國對日本的TI指數保持在1以上,并且較為平穩,保持穩步上升狀態。日本對中國的TI指數除2019年和2020年外均高于2006年達到了637,是17年間的最高水平,由2005年的56到2021年的252,下滑幅度明顯,其中2017年相比上一年下降了24%,2011年相比上一年下降43%,2011年后變化趨于平穩,日本對中國的TI指數在2~4之間上下波動。說明日本對中國的出口水平相較于中國在世界市場的進口份額有所下降,但仍然處于較高水平。從整體上看,以日本出口和中國進口測度的貿易結合度高于以中國出口和日本進口的貿易結合度,兩國水產品貿易聯系緊密,依賴程度較強。
5?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2005-2021年中國與日本水產品貿易數據,利用多種指標對中國與日本的水產品總類和各子類的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進行測算與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從貿易競爭關系分析,中國RCA指數和TC指數都遠大于日本,表明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比日本更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
(2)從貿易互補關系分析,以中國出口和日本進口測度的中日水產品貿易互補性更強,而日本對中國的貿易結合度比中國對日本的貿易結合度更強,兩國水產品貿易依存度較高。據上述分析得出,中國與日本水產品貿易具有一定的競爭性與互補性關系,且互補程度更高。
基于以上結論,提出以下建議,第一,中國與日本必須建立長期和平水產品貿易合作關系,加大水產品貿易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利用RCEP的關稅減讓優惠政策金融市場,借助中國與日本在水產品各種類具有不同的優劣勢,互相合作彌補短板,促進兩國之間貿易往來。同時針對日本對中國水產品市場依賴性較強,中國需要逐步提升水產產業鏈完整度,不斷治理和優化水產品產業鏈,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性。第二,政府要加大水產行業建設的統籌力度,推進水產行業組織建設,推動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三方聯合促進貿易發展。政府需要引導企業加大在競爭力較強的水產品種類研發投入與生產加工,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通過制定相關食品質量安全標準,保障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同時優化水產品出口流程和規范水產品出口秩序,借助RCEP協定的東風,將中國的水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參考文獻
[1]徐金夢,王兆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產品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22,61(06):165170.
[2]FAO?yearbook:fishery?and?aquaculture?statistics(2014)[R].Rome: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2016.
[3]羅曉斐,韓永輝.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特征及中國參與治理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22,36(05):90105.
[4]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漁業統計年鑒2020[EB/OL].(20110308)[20210724].
[5]劉依陽,孫琛.中國與日本水產品貿易關系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02):177181.
[6]Shaul?Hamid?Mohammed?Faiz?and?Aslam?Mohamed.?The?Competitiveness?and?Complementarities?of?Agriculture?Trade?among?ASEAN5?Countries:?An?Empirical?Analysi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conomics?and?Finance,2017,9(8):8888.
[7]邵桂蘭.中日水產品產業內貿易與競爭力分析[J].東岳論叢,2011,32(05):151156.
[8]許偉,胡冰川.基于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的中新水產品貿易分析與展望[J].農業展望,2019,15(07):8895.
[9]羅曉斐,韓永輝.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特征及中國參與治理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22,36(05):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