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微微 賈倉倉
摘?要:本文以2010年以來CSSCI數據庫中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論文為樣本數據,運用Citespace計量軟件可視化呈現我國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的科學知識圖譜,并闡釋相關研究在時間維度上的變化規律。研究發現: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整體呈周期性波動趨勢,研究力量相對分散且合作網絡效應整體偏弱。已有研究熱點主要集中于經濟學人才培養主體和培養模式、經濟學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經濟學學科建設三個方面。未來深化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或將集中于三個方向:“一帶一路”經濟學創立發展與新型國際化經濟學人才培養的實踐統一、“雙一流”建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統一、新商科建設背景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現路徑。
關鍵詞:經濟學人才培養;文獻計量;關鍵詞共現;熱點主題;研究前沿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43
0?引言
作為人才培養的高地,為黨和國家培育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職責。當前,我國正值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系統性地回顧和總結研究經濟學人才培養領域的文獻,對于科學地揭示相關研究動態、啟發未來研究、指導未來經濟學人才培養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學術界關于經濟學人才培養這一問題已經進行了諸多研究,但鮮少有學者運用科學的計量軟件對已有文獻進行系統回顧。鑒于此,本文以CSSCI數據庫中收錄的經濟學人才培養方面的論文為研究樣本,利用Citespace科學計量軟件,運用科學知識圖譜方法,可視化呈現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的科學知識圖譜,并進一步展示相關研究在時間維度上的變化情況,據此展望未來研究方向,為指導實踐提供決策參考。
1?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將2010年以來的經濟學人才培養相關文獻作為分析對象,選取CSSCI數據庫作為文獻檢索來源,關鍵詞語設定如下:主題OR篇名=(經濟學+金融+財經+貿易+經貿+保險+投資+財政+商科+經管)*人才培養。在此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剔除檢索文獻中的綜述性研究、書評、訪談、征文、會議評述、無作者等不符合要求的數據,最終得到有效樣本文獻996篇。
文獻計量分析方法通過運用數理統計和計算技術,不僅可以克服傳統綜述性研究的主觀隨意性,還能夠客觀地對研究熱點結構、規律及分布等情況進行可視化呈現。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對經濟學人才培養方面的文獻進行可視化計量,設置年度切片時長為1年,閾值取前50,通過軟件自帶的詞頻分析、關鍵詞共現圖譜、時間線視圖、時區視圖、熱點詞突現分析等功能對導入的文獻數據生成可視化知識圖譜,以呈現2010-2021年國內經濟學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熱點、中心議題、演進路徑以及前沿趨勢。
2?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文獻的現狀特征
2.1?年度發文趨勢分析
為了整體把握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的文獻數量年度變動情況,本文對檢索所得的996篇文獻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2010年以來經濟學人才培養相關研究領域的中文文獻數量總體呈周期性波動趨勢。由圖1可以看出,經濟學人才培養方面的相關研究呈現小幅波動趨勢,一般是國家一個新的政策的出臺或是一個新的命題提出,在之后的2~3年里相關的研究會呈增長態勢,再緩慢回落,如此往復。例如,2010年是我國啟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第一年,學者圍繞深化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等相關主題展開了大量研究。2015年,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圍繞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這一命題,學者從加強學科建設、提升經濟學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觀點。此后,國家提出新商科概念,由此掀起了新商科人才培養的研究熱潮。
2.2?高產作者以及作者合著情況
識別高產作者,并對其發表的論文進行梳理和分析,有利于快速、有效地把握某一領域的研究現狀及前沿動態。將網絡節點設置為作者(Author),對2010-2021年的文獻以1年為1個時間跨度進行切片,閾值為默認設定Top?N=50、Top?N%=10%,前中后3個時間段c、cc、ccv的閾值分別為(2,2,20)、(4,3,20)、(4,3,20),得到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發文作者的知識圖譜。從發文數量來看(見表1),發文數量超過5篇的作者有4人,其他作者發文數量則相對偏少。
從作者合著情況來看(如圖2所示),目前國內有關經濟學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合作網絡效應整體偏弱,已經形成較為明顯的合著網絡的學者主要是侯永峰、吳愛華、郝杰3位學者,以及黃卓、程其練、周美芳3位學者,樊麗明與劉小兵、周建松與郭福春2人之間存在簡單合作。可以看出,當前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的研究力量較為分散,作者合著網絡總體大多呈點狀分布,作者群中深入、連貫的研究氛圍尚未形成,廣泛的學者互動相對較少。因此,高水平、廣泛性、持續性的研究合作體系有待形成。
3?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的熱點分析
3.1?關鍵詞頻共現
在Citespace軟件中選擇2010-2021年的文獻數據,將網絡節點設置為關鍵詞(Key?Word),設置尋徑網絡、修剪切片網及修建合并網3種網絡裁剪方法,其他參數不變,得到關鍵詞共現的知識圖譜。其中,關鍵節點421個(N=421),關鍵路徑302個(E=302)。由圖3可以看出,在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中,關鍵詞“人才培養”的節點最大。其次,人才培養模式、高等教育、培養模式、“一帶一路”等關鍵詞的中心特征也較為明顯。這些關鍵詞周圍的連線,進一步匯集了學科建設、專任教師隊伍、實踐教學體系、產教融合、課程體系、創新人才、領軍人才等熱點關鍵詞,直觀地展示了該領域熱點主題之間的內部關聯。
圖3?關鍵詞共現圖譜
剔除與研究主題明顯無關的關鍵詞,并對同類關鍵詞進行合并處理,最終得到頻次為5及以上的高頻關鍵詞,匯總成表2。在頻次≥5的關鍵詞中,中介中心性大于0.1(大于0.1的為關鍵節點)的關鍵詞節點分別為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模式、高等教育、高職教育、新商科、產教融合等。從研究視角來看,既有“一帶一路”、新商科、教學改革等宏觀研究視角,也包括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等微觀研究視角,研究視角呈多元化態勢。從研究內容來看,既包括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培養模式等頂層設計內容,又涉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課程體系等具體實踐機制和路徑,輻射內容較為廣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產業分工、貿易格局及全球化發展發生了深刻變化,導致大量傳統職業消失,職業迭代加速,人工智能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變化,透過勞動力市場變化對經濟學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應重視培養掌握“人工智能+”經濟、管理、法律等橫向復合型人才。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進一步要求加強人工智能與計算機、數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至此,對經濟學人才培養體系進行革新、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經濟學人才,成為人工智能時代推進經濟學教育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從研究的時間序列來看,2019年出頻次較高的關鍵詞為人工智能、新商科等,說明人工智能與經濟學人才培養的交叉融合已經進入學者的研究視野。可以預見,經濟學人才培養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跨學科融合將逐漸成為研究熱點。
3.2?關鍵詞聚類
采用關鍵詞共現分析并借助CiteSpace自動聚類功能,本文進一步得到關鍵詞聚類圖譜。通過對主要聚類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將2010年以來CSSCI數據庫中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的聚焦點劃分為以下三個研究主題。
(1)主題一:經濟學人才培養主體和培養模式。該研究主題匯集了財經類高校、應用型高校、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創新能力等代表性關鍵詞。充分發揮各類經濟學人才培養主體的作用,是實現新時代經濟學人才培養目標、提升經濟學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匹配度的重要路徑。
(2)主題二:經濟學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該研究主題匯集了學科建設、創新機制、培養途徑、實踐教學體系、人才隊伍建設、人才質量需求、應用型人才等核心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浪潮洶涌而至,對傳統的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極大沖擊,推動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已成為高校經濟學教育的必然選擇。
(3)主題三:經濟學學科建設。該研究主題匯集了“雙一流”建設、“雙萬計劃”、金融人才培養、金融學科建設、教學實踐體系、本科教學模式、課程思政、人工智能、融合構建、學科體系、學科建設、專業建設、應用型人才等核心關鍵詞。
4?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的演進路徑與前沿展望
4.1?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的演進分析
利用Citespace對關鍵詞共現圖譜進行“突發性處理”,選擇與前節主題分布相同的系統參數,得到如圖譜(見圖4)。從時間線來看,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與國家的實踐改革步伐同頻共振、同向同行。在2010-2015年期間,相關研究主要側重于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等學科建設,同時注重專業建設、實踐教學及領軍人才培養。2016-2018年突現的關鍵詞主要是“一帶一路”“產教融合”,體現了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建設的大背景下,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中突出產教融合的思想。2019年以來,“人工智能”“新商科”等關鍵詞突現,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圖4?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突現圖譜
4.2?經濟學人才培養研究的前沿展望
根據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圖譜和突現圖譜,未來有關經濟學人才培養的研究可能會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一帶一路”經濟學創立發展與新型國際化經濟學人才培養的實踐統一。近年來,“一帶一路”的研究熱度不斷攀升,但絕大多數國內高校缺乏相應的學科設置與專業研究人員,無法支撐長期的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目前,國內學術界對“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研究剛剛起步,學者關于這一新興學科該如何建設、如何依托該學科培養新型國際化經濟學人才等存在不同看法,有待全方面、系統化探討。
(2)“雙一流”建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統一。從我國當前的現實情況來看,二者之間尚未達成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急需借鑒國際先進理念與經驗,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可復制性、可推廣性的經濟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典型模式。
(3)新商科背景下復合型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現路徑。目前,學術界有關復合型經濟人才培養路徑的探討尚處于探索階段,有待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學者認為,應在教育理念、體系、體制、方式、評價等方面對傳統商科教育進行徹底變革,促進高校與經濟、社會、科技、民生緊密結合,培養具有復合知識、聚合能力、整合思維的復合型財經人才。隨著新商科建設的持續深入推進,復合型經濟學人才培養將成為亟待加強的一個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董歡,段維,孫瑜琪,等.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現狀、熱點與前沿——基于2008年以來CSSCI來源期刊論文的文獻計量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1):415+173.
[2]陳偉光,黃亮雄,程永林,等.“一帶一路”經濟學創立及其諸多向度[J].改革,2017,(02):516.
[3]徐飛.應對新財經新趨勢需著力培養復合型財經人才[N].每日經濟新聞,202007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