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徽 呂嬋
摘?要: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在積極老齡化背景下,老年教育急需建立一套政府主導的協同系統,社區老年教育成為老年教育有效實施的最佳途徑。通過對遼寧省老年群體教育需求的調研,采取線下和線上兩種問卷調查方式,在老年人參與社區教育現狀、對老年教育認知情況、期望的學習場所、學習時間特點、費用傾向、課程偏好情況、再就業意愿等七個方面進行結果分析,提出老年教育應構建政府主導的網格化社區老年教育系統、引入社會多方力量建設多渠道社區老年教育、依托老年群體需求設置老年教育課程體系、構建“1+X”證書制度和學分銀行制度的融通互認機制等結論與建議。
關鍵詞:老年教育;社區老年教育;教育需求;協同管理;老年教育系統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48
0?引言
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數的18.7%,社區老年教育作為老年教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能夠適應老年人口快速增長、老年教育就近實現等特征,是構建積極老齡化學習型社區的最佳途徑。
針對老年群體開展老年教育需求調研,全面掌握老年教育需求狀況,為社區老年教育提供科學、嚴謹的支撐,以滿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為基礎,為社區老年教育優化課程體系、實施教學實踐、提高普及率和提升效率等方面提供適合的改革策略。
1?對遼寧省老年教育需求的調查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方式,對遼寧省內老年人展開調查,共計發放700份問卷,紙質版問卷436份,電子版問卷264份;回收問卷615份,紙質問卷351份,電子問卷264份;有效問卷522份,紙質有效問卷299份,電子有效問卷223份。問卷回收率878%,有效問卷率848%。參與調研的性別分布上:男性217人,占比4157%;女性305人,占比5842%,說明老年教育實際實施過程中,女性群體參與較多,占有主體地位。年齡段分布上:60~65歲235人,占比4502%;66~70歲166人,占比3180%;70歲以上121人,占比2318%。
1.2?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相結合,紙質問卷和電子問卷相結合,自己填寫和調研員代填寫相結合,通過調研員對社區居民老年群體發放問卷、當場收回,受訪者自愿參與完成,問卷質量填寫可以保證,數據真實有效。
1.3?研究內容
遼寧省內城鎮老年群體社區教育的需求情況,具體包括老年人的參與意愿、希望開設的課程、期望的社區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等。
1.4?數據處理
采用Excel表格錄入數據,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老年人參與社區教育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活動的次數,1~2次172人(3055%)、3~4次154人(2735%)、5次以上53人(941%),沒有參加過184人(3268%)。老年人總體參與老年教育頻次較少,老年教育沒有成為老年人的日常活動,老年教育普及率較低。老年教育在老年群體的宣傳力度不夠,在社區層面的宣傳還沒有形成網格化、常態化。
2.2?老年人對老年教育的認知情況
老年人認為老年教育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合計占比7887%,想參與老年教育占比7957%。在老年教育意義的認知方面,8099%的老年人認為老年教育活動可以豐富老年生活,7798%認為可以增加生活幸福感。在老年教育意義重要性排序上,依次為滿足興趣愛好(5542%)、豐富業余生活(4885%)、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4547%)、參與社會活動(3694%)、發展專長和實現個人價值(3535%)、教育子孫(3037%)。老年人普遍認識到老年教育對老年生活的重要性和意義,在主觀上有參與老年教育的意識,老年教育在運行和實施中會受到老年群體的歡迎。老年人對老年教育的認知對其普及和推廣有積極作用,有利于社會各層面參與到老年教育體系中。
2.3?老年人期望的學習場所
老年人在學習地點選擇上,6252%選擇距離近,2131%選擇可以接受公交車5站以內的距離,1616%認為距離遠近無所謂。在被問及學習機構可以提供接送服務時,希望免費接送占6234%,可以接受適當接送費用占3766%。老年人期望的社區老年教育場所排序為:社區學習中心(5258%)、老年學校(3730%)、附近專業的培訓機構(3481%)、自己家網絡課程(1456%)。社區老年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困境中,老年群體認為教育活動場所不健全占5719%,認為教育實施地點距離遠占4519%。從上述調查結果分析,老年教育學習場所設置問題,是老年人參與老年教育的重要參考因素,也是制約和決定老年教育能否實施的重要因素。老年人更希望學習場所能夠滿足其日常學習需求,可以就近學習,老年教育亟須高校、慈善組織等社會多方力量協同協調、資源整合,對老年教育學習場所有效設置,以適應老年教育的多點位、多樣性、方便性等特征。
2.4?老年群體參與學習的時間特點
老年群體選擇“周一至周五白天學習”占3996%,選擇“雙休日學習”占3464%,選擇“周一至周五晚上學習”占2540%。每天用于學習的時間:1~3個小時(3481%)、1個小時以下(27%)、不學習(2558%)、3個小時以上(1261%)。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對一周三個學習時間段的選擇,其占比相對均衡,說明老年教育在3種時間中開展,均會有老年人參與學習。老年人對學習時間的選擇沒有比較明顯的傾向性,教育機構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確定適合的教學時間。
2.5?老年人對老年教育的費用傾向
在支付社區老年教育費用方面,5613%老年人表示不愿意支付費用,4387%老年人愿意支付費用;其中能接受每月300元以下費用占3766%,大于每月300元費用的占621%。此項調研結果表明,老年群體在生活等各項支出中,老年人會將支出更多投入到醫療保健等方面,教育支出占比相對較小。而老年教育具有公益屬性,政府在老年教育項目中處于主導地位,在政策上出臺優惠、鼓勵社會組織參與政策,引導社會各界加入到老年教育,形成立體式、網格化的老年教育體系。
2.6?老年教育課程偏好情況
老年人參與老年教育的課程內容偏好:自我保健教育(3766%)、藝術教育(2043%)、體育教育(1421%)、法律常識教育(1297%)、文學教育(87%)、專業學科教育(604%)。其中,有3446%老年人認為教育活動形式單一,5719%認為教育內容安排不能滿足老年居民的實際需要。老年教育在課程設置上需要增加自我保健課程內容、教學學時,豐富教學形式,開發適合老年群體身體特征、滿足學習訴求的教學模式。
2.7?老年人再就業意愿
在參與老年教育學習活動后,老年人希望可以“再次參與相關社會工作”占比為53.29%。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優勢減少,人力資源的有效設置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老年人力資源的再循環利于提高整體社會效益。老年教育需要設計有助于老年群體再就業的相關課程,在可行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設施中,結合人才市場需求現狀,根據聘任老年人的崗位要求,提供系列崗位培訓課程和技能實操課程,向老年群體提供再就業崗位。
3?結論與建議
3.1?政府主導構建網格化社區老年教育系統
3.1.1?健全政府為主導的老年教育系統
老年教育存在的根本問題在于政府主管部門設置缺失、政府相關部門統籌管理不協調。社區在開展老年教育工作時,存在體制不健全、機制不通暢、運行不系統、管理不明晰等問題。老年教育在現實實施中,出現招生管理、學費審核等各方面沒有正規對口的政府審批主管部門,老年教育的監督監管機構缺失。
老年教育需要建立管理老年教育辦學機構的審批監管系統和實施老年教育的各級政府執行系統,教育系統可以派駐老年教育指導專員進駐到街道、社區,與基層政府部門協同開展老年教育,這兩套系統之間形成閉環、協調機制。
3.1.2?建設政府各機構工作考核制度
政府各部門在政府工作績效考核等方面,沒有關于老年教育工作的相關考評規定、考查辦法和量化考核指標,應制定老年教育管理體制和量化政府各部門績效考評標準。政府協高校、社會辦學機構等多方力量,按照老年教育的發展規劃、年度實施計劃和任務完成目標,明確各單位工作職責、壓實任務,保證老年教育有章、有序、有效地實施,讓老年教育普及到各社區(村)居委會,設置多種性質、多種形式的學習點,方便老年人就近學習。
3.1.3?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31個省市中(含計劃單列市,不含港澳臺),老年教育在立法、各級法規中,雖然在2016年國家出臺相關規劃后,地方政府相繼出臺法規規劃,但是其合理性不足、規范性不高、操作性不強,應進一步完善老年教育的法律法規。
3.2?引入社會多方力量建設多渠道社區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的學習場所和學習點可以由社區、高校、慈善機構、養老機構、行業協會、社會辦學機構等部門設立,其性質可以是政府國家所有、高校老年大學所屬、社會辦學機構私有等,例如社區養老機構建設學習點、高校設置社區學習點等,鼓勵多渠道辦學,擴大老年教育供給,使社會形成網格化老年教育系統。
社會辦學機構目前在老年教育中,沒有發揮出更多的、應有的作用,政府應注重對社會辦學機構從事老年教育實行規劃和政策引導。國家實行“雙減”政策后,很多社會辦學機構面臨淘汰、轉型,尋求更多的生存機遇和發展空間,例如英語、音樂、美術、書法、體育等方面的培訓機構和社會辦學力量,可以在政府補貼優惠扶持政策引導下實施老年教育。
3.3?依托老年群體需求設置老年教育課程體系
老年人對教育的需求是老年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和前提,老年教育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選取、課程課時設置、教學環節設計、技能實操培訓、教學設備使用、教學方法選擇等各方面,應進行優化。課程體系優化應以老年人需求為重要參考因素,科學、合理、適合地建設。社區老年教育課程設置,應根據老年群體身體特征,在上午設置核心課程教學,下午開設音樂、美術、體育、書法、刺繡、化妝、文學欣賞、手工、茶藝、烹飪等課程,教學內容實際有用、教學形式豐富多樣,教學環節設計雙向互動,以老年學員動手為主、教師引導為輔,配合線上教學,將線上豐富的教學資源運用到線下教學中,讓老年人可以隨時查找教學資料,線上線下教學聯動、教學互動。
3.4?構建“1+X”證書制度和學分銀行制度的融通互認機制
老年學習者有獲取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需求,以獲得再就業的資質和能力。“1+X”證書制度中的“1”為學歷證書,“X”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分銀行制度讓學習者的學習經歷轉換為“學分”,“存入”學分銀行。“1+X”證書制度和學分銀行制度需要在頂層設計中建立融通互認制度和機制,二者之間實現可行的學時和學分轉換。老年學習者在兩種制度融通機制下,將參與社區教育的學習經歷、學習成果轉換為學分,“存入”學分銀行,學分銀行中與職業技能證書相關的“學分”累積達到職業技能證書評價標準后,學習者可以申請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1+X”證書制度實現了教育制度和就業制度的融合,其運用到社區教育中,能夠實現社區老年教育的有效普及和成果價值。學分銀行制度是保障社會學習者學有所成的終身教育體系。老年教育教學模式、課程設計等方面的建設應建立在兩種制度融通互認的基礎上,老年教育更加規范、更具有持久性。
參考文獻
[1]高程程.協同治理視域下社區老年教育社會化路徑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20,(04):2635.
[2]程仙平.基于發展指數的老年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研制與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21,(11):103109.
[3]李光,趙瑜.從“老年大學”到“老年學習共同體”——新時代老年教育的新思考[J].職教論壇,2021,(06):103108.
[4]李潔.我國地方老年教育條例的立法評析與完善[J].終身教育研究,2022,(01):6668.
[5]程笑笑.老齡化趨勢下老年教育發展的政府扶持研究——以上海市奉賢區為例[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20,(05):3035.
[6]周康.老年教育課程建設問題與優化策略研究——以武漢市幾所老年大學及社區教育學院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1,(05):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