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論近代民族英雄的詩歌書寫"/>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陳化成英雄形象的塑造及傳播
——兼論近代民族英雄的詩歌書寫

2023-10-31 15:33:18馬國云

馬國云

(無錫開放大學科研處,江蘇 蘇州 214011)

從清道光朝開始,列強開始頻繁地侵略中國。近百年中,爆發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從兩次鴉片戰爭到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庚子事變”,再到后來的“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中華民族在抗擊外侮的過程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英雄,他們奮勇殺敵、誓保家園。在這些英雄當中,有些英雄超越原先的軍事、政治領域而進入民間,成為被百姓崇拜信仰的神祇。那么,這個轉變是如何實現的?近代英雄的詩歌書寫又有何獨特之處?本文將以鴉片戰爭中壯烈犧牲的民族英雄陳化成為例進行探討。

一、作為典型英雄形象的陳化成

陳化成(1776—1842),字業章,號蓮峰,福建同安縣人。鴉片戰爭爆發時任福建水師提督,后轉任江南提督。道光二十二年(1842)五月初八,英國軍艦炮轟吳淞口,陳化成率部奮起還擊,因孤軍無援而壯烈殉國。

要明確的一點是,陳化成精勇熱血的英雄形象并非在吳淞之役中才樹立,而是其多年軍旅生涯積淀而成。他二十二歲入軍營,四十多年中立下赫赫戰功,如生擒海盜林以路、彭求,搗毀盤踞在廈門、金門的海盜巢穴。從陳化成遺世的只言片語可觀其忠勇,如《將才》:“大道無今古,千秋有將才。汾陽單騎出,武穆壯心埋。傳檄三邊定,征蠻八陣開。煌煌留史冊,成敗復何猜。”[1]1915-3-8可見其對郭子儀、岳飛等將帥的仰慕。另蘇廷玉在陳化成墓志銘中援引了一段他們通信的原文:

公貽書曰:英夷到處猖獗,已破虎門、廈門、定海,勢必窺伺吳淞。某海上攻戰四十余年,風濤素習,嚴兵戒備。如夷來,必能破之,以張軍威。設事機不測,亦必以死繼之。敢為故人告。[2]151

陳化成戎馬倥傯,在外敵入侵之時,早立下馬革裹尸之志。吳淞戰役中,陳化成戰斗至彈盡糧絕,血染疆場。陳化成的英雄形象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沙場上的英勇無畏。陳化成逝后,悼念詩文不厭其詳地敘寫陳化成英勇戰斗和壯烈殉難的過程。張維屏《三將軍歌》:“英夷犯上海,公守西炮臺。以炮擊夷兵,夷兵多傷摧。公方血戰至日旰,東炮臺兵忽奔散。公勢既孤賊愈悍,公口噴血身殉難。”[3]151金和《陳忠愍公死事詩》選取戰斗的片斷:“千聲萬聲敵火急,火光照海海水赤。將軍一人當火立,眾人爭請將軍行。將軍竟行誰守城,棄城而去何顏生?此時欲戰兵已潰,敵則能進不能退,除死以外更無計。一火忽中將軍肩,崇臺百尺灰飛煙,英魂烈魄上九天。”[3]41如陳慶鏞悼詩:“手執紅旗呼戰士,以一當十皆奮起,炮聲人聲震百里,夷人當之皆披靡。”[3]158如上海文士賈履上的悼念詩,迻錄部分如下:

連珠炮擊霹靂碎,白日海水為飛塵。裂帆壞艦不知數,江流血染紅粼粼。逆船銜尾向東進,指揮欻忽疑有神。督師退走守將遁,獸奔鳥駭真堪嗔!陳公眥裂發上豎,臨陣卻斬無逡巡。不防回顧中賊計,足傷腹洞哀酸呻。死者已死走者走,相看左右無隨親。蘆中窮士獨不去,慘聞臨歿呼天頻。倉皇背負追且至,吁嗟鬼伯何不仁。手刀殺賊奪尸走,蘆灘深處潛藏真。泥涂被體伏不動,保公遺骨完如銀[3]127……

詩歌詳細描繪了英夷進犯、來勢洶洶,到守軍反擊、轟壞敵艦,到牛鑒退逃、部將遁走,再到堅守陣地、傷痕累累,最后下屬匿尸、保全骸骨的全過程,生動再現了陳化成殉難的經過。因陳化成戰場上身先士卒、奮勇抗擊,英軍攻取寶山后,曾道:“此行良險,使有兩陳公在,安能至此。”[3]165英軍中亦流傳“不怕江南百萬兵,只怕江南陳化成”[3]63之語。此從側面說明了陳化成的偉岸形象。

二是對堅守吳淞的評價。吳淞口扼由海入江之咽喉,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當吳淞失陷、化成殉難之后,人們則意識到英軍溯江而上的嚴重后果,尤其是在數月之后鎮江淪陷、《南京條約》簽訂成為無可更改的事實。當時人以一種“后之視今”的視角再度看待陳化成的英勇抗擊和以身殉節,無疑更具思考力度。

齊學裘悼念陳化成道:“流毒中國阿芙蓉,保障江南忠愍公。如公其人倘有兩,逆夷安敢窺吳淞。”[3]58鎮江籍士人趙霖瞻仰陳公祠時道:“東南若得我公存,烽火安得到里門。”詩注:“壬寅歲鎮江失守。”[3]66葉敬昌道:“夷酋曰此真將軍,自入中華無此戰。若使沿江盡銳師,長驅那得金陵便。”[3]64相較而言,童榮南的思考更具全局性:“將軍不死夷不匈,將軍不死帑不空。將軍一死長城壞,半江秋水血流紅。”[3]78以上詩文呈現出一條清晰的邏輯:若有陳公在,即可守住吳淞;守住吳淞,鎮江就不會失守;鎮江不失,英軍就無法溯江而上、入侵南京;那么清廷自然不會簽訂和約、賠償金銀。現實的種種惡果皆由陳公“已死”導致。黃樹滋的一段話頗具代表性:

假令如公者而有數人焉,預備船炮,鼓勵眾軍,方將殲鯨魚于碧海,作京觀于重洋,何難直搗黃龍府痛飲乎?不然,即稍遜于公者,而有數人焉,慎守巖疆,以主待客,雖百萬苻師,猶只破于淝水。況彼跳梁小丑,安能逞其鴟張?又不然,使如公者而更有一、二人,否即稍遜于公者而更有一、二人,而公亦得專制一方,斬退者以肅軍令。縱未能一鼓功成,滅此朝食,亦何至未戰先逃,畏夷如虎,風鶴皆兵,竟致城下之盟,惟命是聽,屈國體以伸賊志,剝民財以赍盜糧。[3]194

所以,在當時看來,因為“援絕”導致的陳化成死難造成了一系列的惡果,換言之,陳化成對于清廷具有鋼鐵長城般重要的意義。

二、繪圖和征詩:士林對陳化成形象的播揚

陳化成逝后,清廷撫恤優厚,這既是對其忠勇抗敵和以身殉國的頌揚,也是對陳化成英雄形象的官方認定。這個官方認定可以認為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途徑。但問題的關鍵是,陳化成忠勇報國形象的傳播不僅僅只有官方途徑,而且還存在其他的方式。鴉片戰爭爆發后,清軍節節敗退,將領死難事件頻發。在陳化成之前,有關天培、裕謙、葛云飛、鄭國鴻、王錫朋等人,陳化成之后有海齡,這些人的死難震動了朝廷和社會,在當時都有比較大的影響力。從事件傳播流布的一般規律看,連續發生的重大事件客觀上會造成話題的不聚焦性,“后事”常常會沖淡“前事”。陳化成逝后,他的英勇形象不但沒有被時間沖淡,反而愈加成為經典。其中滬閩兩地的詩文悼念活動對陳化成的形象塑造和傳播起到了固化、強化的作用。

吳淞失守、陳化成殉國對于吳淞可謂重大事件。陳化成逝后。嘉定縣令練廷璜覓得其尸后殮于嘉定武廟,并于士林中遍征題詠,從而促成了滬上頌詠陳化成的風潮。練廷璜手書“陳忠愍公遺像”于詩卷之首,并撰《陳軍門遺像詩》。詩題所謂“遺像”指練廷璜屬畫家程庭鷺繪像之事。按程庭鷺年譜記載:“十七日,練邑令迎陳提督遺骸入城殯殮,屬摹其象于卷,同賦詩紀事。”[4]程庭鷺,字問初,晚號夢盦,“婁東七子”之一,詩畫兼擅,早歲曾問業于陳文述,后隨錢杜潛研畫藝,在江浙一帶頗負盛名,人稱其為“諸侯賓客,江湖畫師”[5]。鑒于練廷璜的縣令地位,加之程庭鷺在江浙一帶的影響力,從而使得本是軍事領域的將領死難事件外延成為一件藝文事件,“海內聞公死事,皆嗟嘆哭泣,作詩以哀,盈數十卷”[3]150,征詩之事在士林中形成了傳播風潮,播揚了陳化成的英雄形象。

另據陳化成同鄉蘇廷玉記載:“初,練笠人刺史繪公像征詩。道光壬寅九月,余奉命到吳辦理糧臺,見公像賦詩哀之,閱屬笠人再摹副卷,寄余歸付其孤,存之家乘。”[3]51所以最后就有了兩幅陳化成的畫像,一幅在嘉定,另一幅由蘇廷玉轉交陳化成家人。此后,在嘉定和廈門兩個地方,由兩幅畫像導引出士子題詩吟詠的文學事件。

首先敘嘉定。因為陳化成英勇悲壯的事跡,加之練、程等人的倡揚,滬上士子積極題詩。從題詩持續時間看,以事件發生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五月開始,一直延續到咸豐二年(1852),以征題始,以結集刻印《表忠崇義集》終,持續時間達十年之久。從所存詩集的題款可知,題詠事件呈現出開始一段時間內士子集中參與,后持續有紀念詩文的特點,如文柱于癸卯年(1843)仲春題詩,陳濬于丁未年(1847)仲秋題詩,趙霖于辛亥年(1851)除夕前一日題詩。從題詠人員的來源看,參與征題的人員籍貫以嘉定為主,明確署為上海、嘉定、華亭、寶山、崇明的達135 人,周邊士人參與的也為數不少,如太倉楊廷棟、震澤張景星、婁縣汪人驥、常熟周世昌、慈溪阮靜美等等。可見此次事件呈現出以嘉定為中心,向周圍市鎮輻射傳播的特點。從參與人員身份看,嘉定及周邊市鎮的國學生、邑庠生為最眾,另有來源于社會各階層的文士,如舉人李云棟,醫士高鵬沖,僧人妙塵,耆民羌鏞,等等。在題詠的近二百位士人中,除了何紹基、潘錫恩、吳世驥等幾位在當時功名較高,其他大多數國學生、邑庠生等下層士人的身份地位更加有助于陳化成事跡在基層社會迅速傳播流布。可以說嘉定的征集題詠是以地方縣令發起,主要由掌握基層社會話語權的下層文人廣泛參與,加之“江南士大夫爭為詩誄公”的文學事件,使得“公之忠聲震天下”[3]196。在一定時間內由“秉權”士人引領、參與的以悼念頌揚為主題的征題詩卷的文學事件對陳化成英雄形象的確定化、崇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需要特別提及的是劉國標。陳化成逝后,屬下劉國標藏匿尸體于蘆葦叢中。“事件親歷者”劉國標在事后撰文“再現”了陳化成死難現場:“炮折足,槍穿胸,血流臥地,標負于蘆中,猶有哀聲曰:‘天乎,天乎!天不滅賊乎……’于斯言也,氣三吸而絕。”[3]101相較于其他人的耳治風聞,劉國標的信息顯然更具有權威性,他的詩文無疑對陳化成的形象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敘廈門。陳化成畫像臨摹卷首先得蘇廷玉、張際亮、梁章鉅等人的題詩,后來其子嗣以此畫像在廈門共征集題詩作品44 篇,并裝裱成卷,題為《陳忠愍公遺像詩卷》。從詩卷內容上看,《陳忠愍公遺像詩卷》和《表忠崇義集》并無二致。主要不同之處體現為參與題詠人的身份差別和籍貫分布,廈門詩卷題詩者的名望、地位要高于嘉定。蘇廷玉、梁章鉅為朝廷高官,張際亮在當時文譽已盛,阮元當時更是聲名高隆;從題詩人的籍貫看,除了閩越一帶的廖鴻藻、陳慶鏞、葉敬昌、林鴻年、林樹梅等士人外,另有上元梅曾亮、邵陽魏源、臨桂朱琦、仁和邵懿辰、長洲彭蘊章,等等。其他還有江西宜黃陳偕燦、湖北江夏何煥緒,很顯然廈門題詩影響范圍更要超過嘉定征詩。在陳化成死難事件中,士人借助文字寄托哀思、頌揚忠勇、鼓蕩人心。《陳忠愍公遺像詩卷》中的士人憑借著地位、聲望或題款或賦詩的行為對陳化成形象播揚作用甚大,一定程度上來說,他們參與征集題詠這個文學事件的意義絲毫不亞于詩歌本身的內容。

而且廈門一地的題詩并沒有因《陳忠愍公遺像詩卷》裝裱而結束,此后陸續有士子題詩頌詠。光緒十四年(1888),王步蟾于陳化成祠堂設帳講學,并作《陳公祠孤桐歌》,頌揚陳化成之剛勇,詩并注:“戊子予作孤桐歌,友人多和之。”從詩注可知光緒年間士人的題詠依然不絕,可見陳化成事跡的持久性影響。

三、祭拜及神化:進入民間后成為經典

陳化成殉難事件的信息傳播既有來自官方的宣揚,也有士人們的征詩傳播,但僅憑以上二途尚不足以形成普遍的英雄崇拜,基層社會、民間百姓的認知將對陳化成形象經典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概括來說,陳化成形象深入民間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1.祠堂祭拜

陳化成逝后,道光帝下詔于殉難處及原籍建立祭拜專祠,故上海和廈門二地均建有陳化成祠堂。據載:“淘沙巷在邑廟西……道光丁未,邑紳士割其址之東偏,捐建陳忠愍公專祠……堂廡三楹,中奉忠愍像。”[6]430又據《上海縣續志》:“陳公祠,宣統二年同仁輔元堂募捐,泉漳會館同人出資重修。”[7]由此可見,陳化成祠堂于道光年間修建,后來在宣統二年(1910)又加以重修。依清朝慣例,祠堂祭祀典禮一般在春秋二季舉行,故此后陳化成祠堂和其他如黃道婆祠、袁公祠、劉公祠一樣,香火不斷。除了官方祭祀之外,民間人士則在陳化成去世之日自發紀念。“每年五月初,富商大賈,鏗鏘歌舞以侑之。”[1]1895-3-12“陳公祠內有清音宴待,各紳士均衣冠執香叩祭,一二父老猶有欷歔而談當日事者。”[1]1877-6-9

廈門陳化成祠由陳勝元和廈門紳商等捐資興建,選址在廈門城北,此祠和上海淘沙巷的祠堂就是清廷敕建的兩個祠堂。此外,各地亦陸續建起祠堂,如廈門同安四公祠“在馬巷,清光緒間,通判黃家鼎建,祀李長庚、邱良功、陳化成、邱聯恩”[8]。如上海吳淞口殉難處,也建有陳公祠,民國元年(1912),張謇和唐文治于陳化成殉難處興建商船學校,民國十三年(1924)又制成陳化成像,在重要節日組織師生祭拜和紀念,唐文治作有《陳忠愍公殉難碑記》頌揚陳化成“以死勤事,以勞定國”[9]之品質。

而且,民間還有自發繪像祭拜陳化成。“瀕海之民,日夜思公不忘。援蜀人私祀武鄉侯例,繪像祀公,殆遍昆山永安鄉。因重新仿社之祠,里中父老于其中廬社公位,亦繪像焉。”[9]可見,陳化成進入了民間祭拜的序列,成為了民間信仰崇拜的神祇。

2.民間的神化

陳化成于五月初八日犧牲,練廷璜覓得尸體是在十日之后。陳氏死難之狀是被反復提及的一點,如:

刺史親拭其泥污,并云天氣炎蒸,未聞氣味,即神靈呵護忠魂也。咸以為異。(蘇廷玉《敬瞻陳蓮峰軍門遺像,詩以哀之》)[3]52其部將藏其尸于蘆葦中。及殯殮時,有異香繞室。(林昌彝《射鷹樓詩話》)[10]

越十日,嘉定令練廷璜購公尸,獲積葦中,面如生,目不瞑。(李元度《陳忠愍公事略》)[3]196

以上所舉概括為兩點:一為炎炎夏日身體不腐,因有神靈呵護;二為雖死卻面如生者。不符常理的現象實為撰文者借神奇靈異之事體現傳主的非同尋常,從而強化傳主的形象。據蘇廷玉詩歌注寫作日期:時道光壬寅嘉平三日。可知陳化成尸身不腐的傳聞在道光二十二年臘月已經在民間流傳,當然最有可能者應該是在入殮之初就應該傳播開。民間大肆流布之事反映了基層民眾的群體認知,尤其是種種神奇靈異之事顯然更具有生命力和傳播力。

伴隨著尸身不腐的傳聞,民間開始出現各種神化陳化成的聲音,有學者認為“陳化成從吳淞殉國時起,即被上海民間神化了”[11]。王清亮《潰癰流毒》記:“陳蓮峰軍門殉節后,郡人有扶乩者。忽軍門至,題詩一首云:‘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可憐臣力盡,一死誤君王。’書畢,乩盤寂然。余謂是真公之神降乩也。”[12]按來新夏先生考證:王清亮于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輯成《潰癰流毒》[13]。可知此“降乩”之事也是發生于道光二十二間。類似的還有寶山人黃樹滋《陳忠愍公殉節始末記》載:“或謂六月二十四日,公降松江乩壇,判有‘上帝封我為雷部副元帥,并生不能滅賊報恩,死當更助一臂’之語。”[3]193扶乩是一種古老的占卜術,宋元以來,扶乩活動對中國鄉土社會民眾信仰、文化整合與秩序構建具有重要作用。“降乩”之事充分說明逝后的陳化成已被神化。這樣的記載屢屢見諸史料,“公歿后,沿江居民相傳,常見黑虎,皆云公之精氣所結。”[3]69“夜深人靜時,時聞靴聲出入,入廟瞻禮者皆肅然祗敬,毋敢玩忽。”[14]“相傳震澤鄉間有陰兵出現,每于河中見旌旗飄蕩,矛戟森立,居家鋪戶,日落后便即閉門……有好事者問其統領為誰,則稱前江蘇提督陳忠愍公也。”[1]1876-8-23

3.進入城隍廟

陳化成何時進入上海城隍廟,目前有兩種說法。第一個說法是:1937 年陳化成祠被日軍占領,陳化成塑像被棄之街頭,有市民心中不忍,于是把塑像搬到了城隍廟[15]。第二個說法是:上海老城廂的幾位秀才決定選一位百姓“冊封”的城隍,此時正好陳化成殉難的消息在上海傳開,于是大家一致推舉陳化成入城隍[16]。無論是“偶然說”還是“眾人推舉說”,恰恰反映了陳化成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陳化成有足夠“資格”進入城隍廟,被大家當作神祇一樣供奉崇拜。于是此后陳化成便接受香火供奉,成為了“上海三城隍”之一。

城隍廟不只上海獨有,但上海城隍廟史稱為“江南香火之最”。城隍神具有護城保民、祛災除患、懲惡揚善等百姓信奉的職能。“上海三城隍”除了陳化成之外,另兩位為秦裕伯和霍光。“邑人秦裕伯,沒后屢顯奇跡,保障一方。”[6]86霍光驅除鬼怪、保護上海百姓,二人在上海百姓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故“吏民商賈各殫財力以奉”。陳化成入城隍廟后,他保障百姓、驅除外敵的形象便具有了足夠的經典性。加之上海城隍廟“以廟興市”的特征,城隍廟周邊商業繁華,居民眾多,逐漸形成了以購物、宗教、游覽、飲食相結合的景觀,這個市井性的特征無疑對播揚陳化成形象厥功甚大。

經典,是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一種共同認知,無論是祭拜、神化抑或進入城隍廟都是基于百姓對陳化成忠勇報國、奮力御侮形象的群體認同,陳化成最終由抗擊英軍的愛國將領逐漸演變為地方的“城市之神”[17]。

四、近代民族英雄的詩歌書寫特質

中華民族崇慕英雄的傳統既源于儒家“修齊治平”思想的浸潤,也源于統治階級、國家意志的宣發弘揚,加之士人所尊崇的忠孝節義的道德準則,最終形成廣大民眾的集體認知和共同追求。放眼歷史長河,那些奮勇沙場、精忠報國、保家衛民者是公認的英雄。典型者如霍去病、關羽、岳飛、文天祥、戚繼光,近代如陳化成、關天培、馮子材,等等。這些歷史人物的忠勇義舉體現了“英雄”的豐富內蘊,揭橥了“英雄”高貴崇高的品質。職是之故,歷朝史乘常以濃墨重筆記載、頌揚英雄人物,地方志常將《忠義》卷置于“人物”之首,筆記小說、戲曲詩文等對英雄的描摹刻畫更是不勝枚舉。鑒于近代社會的特征,近代英雄的書寫亦相應呈現出獨特之處。

1.歷代英雄書寫的共通性

首先表現為“歷史現場”的真實還原。常言“時勢造英雄”,英雄產生于特定的歷史階段,參與特定的歷史事件,展現出耀眼的人性光輝。這些事件、品質在文學家的如椽巨筆下格外矚目。

霍去病抗擊匈奴,封狼居胥,立下赫赫戰功。李白《胡無人》描寫霍去病颯爽英姿,指揮若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18]曹勛《飲馬長城窟行》:“嫖姚登狼居,旌旗照穹碧。號令明秋霜,虜帳余空壁。”[19]此二詩一方面鋪敘霍去病本事,另一方面亦是以古人贊當朝將帥。如岳飛,元代張憲《岳鄂王歌》道:“鐵浮圖,拐子馬,斫铚鋼刀飛白霜,貫陣背嵬紛解瓦,義旗所指人不驚,王師到處壺漿迎……錢塘宮殿春風輕,嬌兒安晏醉未醒。”[20]48一邊是戰場廝殺,捷報頻傳;一邊是茍安臨安,歌舞升平。鴉片戰爭中,關天培堅守陣地,奮勇抵抗。朱琦《關將軍挽歌》記:“贛兵昔時號驍勇,今胡望風同潰奔。將軍徒手猶搏戰,自言力竭孤國恩。可憐裹尸無馬革,巨炮一震成煙塵。”[2]11中法戰爭中,馮子材指揮鎮南關之戰,大敗法軍,黃遵憲頌馮子材身先士卒、軍紀嚴明:“手執蛇矛長八丈,談笑欲吸匈奴血。左右橫排斷后刀,有進無退退則殺。奮梃大呼從如云,同拼一死隨將軍……敵軍披靡鼓聲死,萬頭鼠竄紛如蟻。”[21]甲午戰敗后,劉永福聽聞清政府割地賠款求和后,“將軍怒沖按劍起,咄咄吁吁臣寧粉骨碎首糜臣軀,國恥不雪焉得為丈夫。”[22]57其忠義愛國的偉岸形象動人心魄。

其次是對英雄史事的評議。對于英雄,文人所抒之懷或表現為對英雄的崇慕與歌頌,或表現為對家國命運深切關注。

關羽忠義,百世流芳,但有降曹之事。后世對關羽降曹的事實多有包容,如張商英的《詠辭曹事》:“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铓。月缺白易滿,劍折尚帶霜。”[23]2a對其失荊州,劉緯認為:“俘來于禁元輕敵,釁起孫吳為絕親。”[23]3a詩歌將荊州之失歸于關羽“輕敵”與“絕親”。可再看詠岳飛的詩文,岳飛本欲直搗黃龍,卻最終屈死,后世對此史實如鯁在喉,“長城不使權奸壞,唾手中原復故疆”[20]55。或認為岳飛可不聽召還之令:“將軍將軍通軍術,君命不受未為失。大夫出疆事從權,鐵馬長驅功可必。功成解甲面赤墀,拜表謝罪死不遲”[20]48。自鴉片戰爭至甲午戰后,文人常將忠勇怯懦作二元觀照。孫義均《寶山行》:“可憐梟獍占牙纛,不信烏先集幕門。后死誰,陳都護;先奔誰,牛節度!”[2]61“先”“后”二字將牛鑒的懦弱和陳化成的壯烈形成明顯對照。又如左寶貴和葉志超:“枉負皇天寵,城亡土易崩。鳥啼箕子國,鬼哭漢家陵。反噬傷饑虎,高飛失飽鷹。至今悲傳燮,孤節獨崢崚。”[22]87詩有注:葉志超棄平壤而逃;平壤之失,左寶貴死之。士人呼喚前線將士能協同一心,“當時若是和衷濟,拭目跳梁盡掃空”[3]106,“所恨功垂成,旁無一手援。半壁遂瓦解,萬口徒聲吞。”[3]56

2.近代民族英雄的書寫特質

西方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之后,中華民族被迫卷進近代化的歷史進程。和該進程相伴隨的是前所未有的變局,前所未有的挑戰,以及前所未有的屈辱,而近代民族英雄的詩歌書寫同時也呈現出新的特質。

一是詩歌所表達的愛國主題不斷豐富。近代詩文的一個核心主題為愛國主義,這個愛國主題在鴉片戰爭之初表現為對英雄的歌頌,對怯懦將帥的批判,以及對國家民族遭受外侮的憤怒。隨著中國社會近代化進程的緩慢推進,時人對當時世界形勢認識的不斷加深,英雄書寫中加入了對戰爭、國家命運的思索和追問。比如對最高統治者的諷刺:“常恨朝廷不主戰,主戰如此將奈何?”[22]60對挽救危亡人才的呼喚:“大展藎才持國是,中朝誰是出群才?”[22]40如對世界形勢的認知已經遠超鴉片戰爭之時:“從此鼾眠鄰臥榻,更無勝算理殘棋。”[22]96這些詩歌在歌頌英雄的同時,很顯然具備了更為豐富的內涵。但是畢竟囿于“英雄書寫”的主題,這些詩文在表現政治局勢、社會思潮、群體認知上等主題,和整個鴉片戰爭文學、甲午戰爭文學相比,在深度和廣度上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二是詩歌情感呈現出由悲憤激越到哀婉低沉。當時國人的認知呈現一條清晰的軌跡:從國門被開之初自居天朝上國對侵略者的蔑視憤恨,到意識軍械落后學習西方的“長技”,最后苦心經營的水師覆滅,屈辱和約接踵而至。鴉片戰爭之時,時人普遍認為前線將帥若能同心一致,必能掃除入侵列強,或者剿滅外敵該是易如反掌。上海張嘉采道:“姑剪滅此后朝食,三軍視此如鴻毛。”[3]106除了英雄逝去的悲憤,詩文中充斥著激越之情。如詠葛云飛“若公等數輩,使建大將旗。進可殲兇鋒,退必堅藩籬”[2]6。“不滅此虜心不快”[2]194“神機霹靂當空擲,百萬艨艟皆辟易”[3]72。此詩意不勝枚舉。到了甲午戰爭,士人對將領的逝世所表達的情感更多呈現為凄愴哀婉,而鴉片戰爭時期詩文中的豪邁之情幾乎很少出現。如吊左寶貴:“海水群飛吊左侯,長城不鎖亂云愁。貔貅十萬更誰將?痛哭金州又復州。”[22]70“大同江上中秋月,長照英雄白骨寒。”[22]108吊鄧世昌“馬革空酬志,雄心未報恩。不堪聽杜宇,月夜喚孤魂”[22]88。還有借環境渲染低沉哀毀的情感,“陰云暗慘海氣黑”[22]48“鴨綠江寒鐵鎖空,魚龍跋扈涌悲風。”[22]71

需要指出的是,中法戰爭馮子材所取得的勝利是近代戰爭為數不多的亮色,有關馮子材的詩文情致高昂,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但這種自豪無法改變因腐朽顢頇、戰事不利所造成的中華民族越來越深的恥辱悲憤,也不能改變近代英雄詩歌情感由激越悲憤轉為悲愴哀婉的總趨勢。

三是樂府詩及組詩大量涌現。相較于律詩和絕句,樂府詩和組詩在容量上更具優勢。古典詩歌發展到清代,詩人對各種形式詩歌的運用已臻化境,極具藝術價值的樂府詩、大型組詩頻現,經典之作如《圓圓曲》《煮粥行》《咄咄吟》《己亥雜詩》等。

近代英雄詩歌作為清詩的一個組成部分,亦涌現出大量的樂府詩和組詩。自南宋開始,詠頌岳飛的詩詞甚多,雖然我們或許無法準確統計數量,但據傅炳熙先生所輯《宋元明清詠岳飛廣輯》來看,該集共收錄詩詞文2400 多首,其中組詩、樂府約占總數的十分之一,而且這十分之一主要是明清時人所作。再和近代英雄詩歌比較,比如《陳化成研究》,該集中樂府詩、組詩約占全部詩歌的二分之一,樂府詩如《哀陳忠愍公二十六韻》《哭忠愍陳公挽詞五十韻》,張際亮《陳忠愍公死事詩》達500 字,施於身的長詩達1500 字。組詩如孫步堂《哭振威將軍謚忠愍陳公蓮峰》由六首七律組成,朱孔陽《忠愍陳公殉節紀事即以吊之》由五首五律組成,更突出者為上海戴宏琦組詩,該組詩由三十首七絕構成,詩歌鋪敘了陳化成投身軍營一直至殉國的完整過程。甲午戰爭中,樂府詩、組詩書寫亦十分突出,陳玉樹作《甲午冬擬李義山重有感》組詩十首詠頌左寶貴、鄧世昌,杜德輿《滬上感詠》十首亦為詠左鄧諸將。鄭觀應《聞大東溝戰事感作》、楊毓秀《劉將軍永福歌》皆為長篇巨制樂府詩,加之中法戰爭中《馮將軍歌》《賀馮萃帥凱旋作》諸作,這些作品成為近代英雄書寫的典型之作。無論是表達對英雄的崇慕、戰爭詩史的描繪及戰敗的憤恨感傷,組詩、樂府詩無疑更具有排山倒海的效應、動人心魄的情感張力,正因為此,組詩、樂府詩成為了最受詩人青睞的歌頌英雄的詩歌形式。

結語

當中華民族處在烽煙亂世、政權飄搖時,百姓對英雄的渴慕就顯得異常突出,加之政府朝廷的倡導、傳統觀念對忠義勇猛的倡揚,英雄在世人心目中擁有了崇高的地位,加之種種機緣疊加,將帥轉變為民眾信仰的神祇的案例數見不鮮,無論是古代英雄還是近代英雄具有相通的特征。但是英雄總是生活于特定的歷史階段,經歷特定的歷史事件,故歷代詩文對英雄的書寫自然不能脫離歷史的大環境。當時代的車輪滾滾前行至屈辱的近代,面臨“未有之時代變局”,清朝政府、文臣武將、販夫走卒被裹挾進歷史洪流而措手不及,隨之而后的是中外觀念碰撞、新舊思想交融,具有近代特質的英雄書寫和綿延千年的古代英雄書寫,共同譜寫了中華民族的英雄贊歌。

(本文曾蒙蘇州大學文學院羅時進教授指正與啟發,在此謹致謝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a网站|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色爽网免费视频|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99热最新网址| 高清不卡毛片| 伊人色在线视频| 福利在线一区| 国产另类视频|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精品国产网| 亚洲精品日产AⅤ|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yxsp| 2022国产无码在线|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国产精品xxx|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毛片在线播放a|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无码不卡网|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精品视频第一页| 久久77777|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在线第二页|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第一页|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日韩天堂视频|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色135综合网|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在线播放国产99re| 欧美中文一区|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欧美激情伊人|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性视频| 免费在线色|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