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玉路|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強調要統籌推進各類監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做實專責監督,搭建監督平臺,織密監督網絡,協助黨委推動監督體系高效運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完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為國有企業健全完善監督體系、提升監督治理效能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新形勢下,建立目標統一、步調協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大監督體系,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是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需要,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國有企業規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深遠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戰略舉措和戰略部署。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如何依規治黨、如何用制度管黨治黨、如何全面從嚴治黨,建立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和監督體系勢在必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只有全面和有力的監督,才能保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通過整合監督資源,形成大監督格局,既有利于國有企業各職能部門之間共享監督成果,又有利于整體把握整個企業存在的不足,最大限度減少廉潔風險和決策風險,為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國有企業各項工作任務相互交織,僅靠紀檢監察、巡視巡察、內控審計等獨立部門的監督,遠遠不能適應龐大的規模和復雜的生產經營環境。從以往的工作中我們認識到,同樣的錯誤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有時發生在不同的部門,有時發生在不同的企業。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持續健全完善國有企業大監督體系,形成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大監督格局。
大監督體系立足于構建一個開放的監督平臺,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形成黨內監督、出資人監督、業務監督、專責監督、外部監督有序銜接的協同體系。
一是壓實監督責任,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國有企業黨委(黨組)要加強對大監督工作的統一領導,紀檢監察機構要加強監督,持續推動完善大監督體系、壓實職能監督責任,領導班子要嚴格履行“一崗雙責”,把嚴格和較真精神貫穿到監督工作的全過程。各職能部門要按照“管業務就要管監督”的要求,落實責任、找準定位、采取措施,切實擔負起“管”和“治”的責任,共同推進大監督工作深化細化。
二是形成閉環管理,持續完善運行機制。及時厘清各職能部門的監督職責,明確監督任務,規范工作流程,持續完善大監督體系的運行機制。結合年度工作,制定年度重點監督任務,落實責任部門,明確完成時間,定期監督檢查,確保關口前移,實現抓早抓小。實行問題專報制度,一事一報,及時通報共性問題,促進監督成果共享。建立問題整改清單機制,強弱項補短板鍛長板,形成“監督檢查-發現問題-改正問題”閉環管理。
三是強化制度執行,建立健全制度體系。通過監督發現工作中存在的管理短板和經營風險,深入挖掘導致問題發生的深層次原因,堅持舉一反三,研究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區域性領域性問題,總結規律,完善制度,最終實現標本兼治。同時,加大制度執行的監督和檢查,調動各監督職能主體發揮合力,通過聯合監督等形式,提高制度執行力。
一是在融合貫通上下功夫。堅持系統觀念和貫通思維,大監督工作不僅要與業務工作融合好,還要注重各種監督形式的融合,各職能部門要切實發揮好監督作用,在專業監督上取得更好實效,真正實現黨內監督與出資人監督、業務監督、專責監督、外部監督有序銜接、貫通融合。
二是在溝通協調上下功夫。變單兵作戰為協同作戰,努力做到信息共享、成果共享,提升工作整體效果。聚焦共性問題,比如在制定制度上粗線條、大而化之、照搬照抄,重點關注這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建立共性問題通報機制,指導各單位及時整改,避免“一塊石頭絆倒多人”。

三是要在聯動拓展上下功夫。不斷拓展監督方式,前移監督關口,將監督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對日常監督中發現的問題線索,隨時向紀檢監察機構反映或移送。聚焦關鍵環節,對職能監督不到位而發生重大問題、對應發現而未發現重大問題的,倒查責任,對相關責任人追責問責。
一是做足“準備功課”,在發現問題上“定向搜尋”。精準發現問題,必須要端正態度,敢于正視問題,勇于查找問題,實事求是去發現問題,要在做足準備功課的基礎上,實施“定向搜尋”,有效提升發現問題的精準性和針對性。堅持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緊緊圍繞國有企業問題多發易發領域,確定監督重點,制定監督方案,建立任務清單,確保有效識別風險、防范風險。
二是關注“樹木森林”,在解決問題上“定向爆破”。有效解決問題,必須要通過發現問題、深入基層調研、核實核準情況等方式,以點看面、舉一反三,實施“定向爆破”,有針對性打通淤點堵點盲點。要從摸清問題“底數”入手,在掌握“一手”情況的基礎上,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責任,錨定整改目標,采取現場會推進會等方式,有序推動整改工作的進行。
三是剖析問題根源,在體制機制上“定向發力”。問題的出現,往往與制度建立與執行、工作慣性以及思想意識密切關聯,甚至還存在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問題。要定期梳理分析,“定向挖掘”問題背后存在的各級領導干部在思想根源上存在的問題,建章立制、規范運行,拉長長板、補齊短板,系統解決思想觀念、工作習慣、體制機制的問題,從根本上杜絕同類問題的重復發生。
綜上,健全完善國有企業大監督體系,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監督工作重要論述為科學指南,強化對權力監督的全覆蓋,不斷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