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小紅|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進方向。對企業而言,新征程上,就是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企業文化。
企業與人一樣,有自己的性格和喜好,這就讓不同的企業有其獨特的追求和堅持,這些都是企業的靈魂。把傳統文化精髓的成分淬煉出來,建立一種企業精神,不僅能讓企業職工有歸屬感和安全感,而且能凝聚正能量,激發奉獻精神,從而讓企業走向壯大和繁榮。
從傳統文化中追尋改革創新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企業價值觀決定著職工行為的取向,關系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傳統文化蘊含的改革創新精神可以激發企業奮斗的內生動力。革故鼎新是《周易》變革理念的突出體現,遍及天文、地理、醫學、建筑等各個領域的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無一不是前人創新精神的生動寫照,中華民族正是憑借改革創新精神推動社會歷史不斷進步。要秉持守正創新的態度,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改革創新精神成為涵養新時代企業精神的重要源泉。
從傳統文化中感受集體主義。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孟子》中的“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等等。無不體現著中華兒女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深厚責任感與歷史擔當,并通過生活方式、精神理念、國家制度等融入中華民族的集體主義精神傳統中,也成為企業文化中最為核心的價值理念。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之中,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沖突的時候,應該無條件服從集體,這是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
從傳統文化中凝煉企業精神。要讓傳統的奮斗精神真正走進干部職工心里。老牌國企最常見的價值觀一般都包含“艱苦奮斗”。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古代寓言故事,無一不表達出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樂于奉獻、勇于獻身的艱苦奮斗精神。新時代的艱苦奮斗,是奮發向上、一往無前的精神狀態,是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是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思想品格,是腳踏實地、鍥而不舍的堅韌毅力,是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工作態度。儒家經典著作《禮記·禮運》篇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傳統文化淵源。要讓這種追求成為國有企業干部職工精神之“鈣”,激勵我們為國家發展建設不斷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