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玉驍,唐之音,王 聰,王 維,譚 媛,趙 平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04)
麻醉學作為一門臨床醫學專業課程,不僅理論體系龐雜,還特別強調臨床應變和實踐操作,教學難度較大[1]。BOPPPS 模式源于加拿大教師技能培訓體系,是一種以學員為中心、以交際法和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教學模式[2]。CBL(case-based learning,基于案例的學習)教學法的內核是講授者作為指引者,將教學對象視為主體,把案例引入教學,繼而提出相關問題[3]。當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主流,“互聯網+”教學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本研究結合麻醉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住培)特點,基于“互聯網+”平臺,將BOPPPS 模式和CBL 教學法內嵌整合,以期提高麻醉科住培效果,培養學員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麻醉專業住培第二年學員31 名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16)和對照組(n=15)。兩組人口統計學資料和入組前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兩組由同一名教師授課,均使用郭曲練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臨床麻醉學》(4 版)作為教材。
1.2.1 觀察組教學方法 基于“互聯網+”平臺,采用BOPPPS 聯合CBL 教學法,具體如下。
(1)課前:將BOPPPS 模式嵌入“互聯網+”平臺。①導言(bridge-in,B):授課教師依據住培目標和教學內容,以臨床典型病例為載體制作教學視頻,課前將教學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雨課堂),并建立班級微信群。學生每3~4 人為一個預習小組,課前查閱文獻材料,遇到問題可在微信群向教師咨詢,教師根據提問情況進一步調整教學內容。在課前制作的教學視頻中,教師引入病例并詳細講述,引發學員共鳴,激發學習興趣。
②學習目標(objective,O):通過教學視頻向學員闡明本次課程的學習目標,強調要理解與掌握的重點、難點。同樣授課結束后,還要歸納本課程的核心內容、價值、在實踐中如何運用等。
③前測(pre-assessment,P):結合課前學員所提問題,參照已有知識體系與本次授課內容組織測驗,了解學員知識水平和常見錯誤,并據此調整課堂CBL 教學側重點。
(2)課上:將CBL 教學法嵌入BOPPPS 步驟。①參與式學習(partcipartory,P):以課前小組為單位,采用CBL 教學法以病例討論形式進行參與式學習。學員先從病例的主要癥狀、擬定的麻醉方式、麻醉適應證和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其預防處理措施等方面進行敘述,而后利用模擬人進行技能操作。教師根據病例提出關鍵問題讓學員解答,通過組內討論查缺補漏。組內討論結束后,教師指出各組所歸納內容的優點與缺陷,以思維導圖等形式直觀展示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將零散孤立的知識點整合為環環相扣的知識體系。最后,教師示范標準的臨床實操步驟。
②后測(post-assessment,P):根據本次課所學理論解決前測中暴露的問題,再以課上組內討論中存在的問題為核心組織后測。后測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包括理論考核、技能操作等,檢驗學員學習效果。
(3)課后:依托“互聯網+”平臺進行總結(summary,S)。教師根據學員后測顯示的薄弱環節,通過平臺發放課后鞏固資料。學員仍以微信群組形式進行討論,針對后測結果交流學習心得,并撰寫小組學習報告進行反思。教師則針對學員的后測結果、小組反思報告調整后續教學,如此循環往復。
1.2.2 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即課前教師要求學員預習,課中采用多媒體課件講授知識點并進行操作演示,講授完畢依據課程內容進行當堂測試(與觀察組后測內容相同),課后布置相關練習題供學員復習。
通過當堂測試、教學滿意度和教學模式評價對兩組教學效果進行比較[4]。當堂測試滿分100 分,由理論基礎(30 分)、病例分析(30 分)和技能操作(40 分)3 部分組成。同時,向學員發放教學滿意度評價量表和教學模式調查問卷。其中,教學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尚能接受和不滿意,教學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人數/總人數;教學模式調查問卷下設10 個問題,與滿意度評價方式類似。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滿意度評價與問卷調查結果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當堂測試成績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當堂測試成績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n-site test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s)
表2 兩組當堂測試成績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n-site test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s)
病例分析觀察組對照組組別技能操作35.00±3.48 31.53±4.50 1.407 0.023 16 15 t P n理論基礎26.94±2.11 24.47±2.80 2.977 0.006 27.44±2.48 23.20±3.61 3.833 0.001總分88.81±4.40 79.20±6.33 4.938 0.001
觀察組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each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觀察組對教學模式的評價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在教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慕課、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等新的教學資源出現[5]。以往教師通過照本宣科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員,輔以課后作業。這種方式一方面不利于調動學員的學習主動性,導致學員自主學習效率低;另一方面極易使學員產生應試思維,不利于臨床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升,因而無法滿足高素質麻醉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基于“互聯網+”構建新的教學模式,相較以往擺脫了時空上的桎梏,而豐富的網絡資源又能提高學員查閱文獻、團隊協作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另外,微信等即時通信軟件的應用,使師生、生生之間的教學同步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又發揮了學員的主觀能動性。
BOPPPS 模式將教學過程劃分為導言、學習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6 部分,相較傳統講授方法,其在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提高學習效率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被全球多所名校應用并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6]。目前,該模式已在我國得到推廣,具體應用到住培中,能加強師生的交流互動,幫助學員構建臨床思維體系,使其切身感受到自我診療水平的提升,從而激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形成教學的正向反饋。本研究將BOPPPS 模式應用于觀察組住培中,學員理論和技能操作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對臨床案例的分析處理能力更強。當堂測試結果與學員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教學模式的評價一致,特別是在師生交流互動、臨床思維的培養、實踐技能的培養方面,兩組差距尤為顯著,從多方面說明BOPPPS 模式應用于住培的優越之處。
決定BOPPPS 模式應用效果的關鍵在于參與式學習環節,在此環節是否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整體教學效果[7]。結合住培基地教學經驗和麻醉學課程特點,我們將CBL 教學法嵌入參與式學習環節。麻醉科住培學員經歷了本科階段培養,已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但由于臨床麻醉學具有較強實踐性以及橫跨內外科的交叉性,若采用傳統灌輸式課堂教學方式,極易造成學員對知識理解不透徹,無法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且在實踐過程中容易產生挫敗感甚至厭學情緒。CBL教學中案例的導入使得BOPPPS 模式有了更加逼真的臨床教學實境,CBL 教學法的核心理念為互動式教學,本質上與BOPPPS 模式的參與式學習一脈相承。本研究在教學過程中以具體臨床病例為載體、教師為主導、學員為主體,師生之間動態交流,通過對病例抽絲剝繭,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逐一對應,從而有效培養學員的臨床思維方式及實踐能力。同時,在實踐中我們也發現,選擇合適的病例既是CBL 教學法實施的重點,也是BOPPPS 聯合CBL 教學法引導學員進行有效學習的關鍵,而所選擇的病例除具有代表性、啟發性和可探討價值外,也應結合具體章節特點保證難度適中。
BOPPPS 模式的6 個環節首尾銜接,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前后兩次課程可通過首尾兩個環節呼應。如對臨床麻醉學這種自成體系的課程,使用此模式可形成教學效果正反饋的閉環框架。而在BOPPPS 模式組成的教學閉環中,以學員為中心的參與式學習是核心。CBL 教學法以病例為核心,是由PBL(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法發展而來的,既承襲了PBL 教學法以學員為主體、啟發式教學的優點,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PBL 教學法知識點松散、與臨床思維體系割裂的不足。對于麻醉學這類綜合性和實用性極強的學科,CBL 教學法可充分鍛煉學員的自主學習和知識運用能力,因此是參與式學習的最佳搭檔。然而限于案例教學的這種形式,CBL 教學法在知識點間銜接、知識體系的構建方面甚至不如傳統教學法[8]。因此,我們在BOPPPS 模式中嵌入CBL 教學法,各取所長:既為課程教學打造整體框架,在相當長的教學周期中,使前后教學單元乃至上下節課做到遙相呼應、緊密銜接,為整門課程的教學設計建立“形”;又在核心環節豐富內容,避免教學模式流于形式,尤其對于實踐性與實效性并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臨床醫學而言,真真切切增強了育才效果,為整個專業教學實踐賦予“神”。
基于“互聯網+”的BOPPPS 聯合CBL 教學法極大地提高了學員的學習主動性、自律性、臨床思維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但在課上環節,部分學員反映相較于傳統教學法,其因內容較多,導致參與式學習節奏偏快,自己反應不過來;觀察組學員課前要做好充分預習,課上踴躍參與角色扮演和互動討論,積極提出疑問并與組員、教師探討,課后要進行反饋,感到學習壓力較大。此外,BOPPPS 聯合CBL 教學法亦要求教師熟練掌握新方法,同時要設計優質教學病例,在課堂教學中按步驟嚴謹講授,且要充分發揮引導、啟發、調控的作用;附屬醫院指導教師往往承擔醫療、科研、教學三重任務,錄制微課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課后還要及時對學員的反饋總結進行整理、分析。因此,全面實施該教學模式有一定難度。最后,對于BOPPPS 模式,6 個環節除參與式學習外并非缺一不可,順序也并非一成不變,刻板的步驟環節反而容易使教學模式僵化。應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合理分配各環節的時間,讓學員靈活掌握培訓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