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格格
(蘭州財經大學 甘肅蘭州 730000)
中國外交部于2015年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明確提出“五通發展”的創新合作方式,“五通發展”具體包括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和設施聯通。其中,貿易暢通作為貿易活動的具體實施環節,在促進貿易與投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內容,其程度取決于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高低,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要素快速流動以及降低國家之間的貿易成本。
2005—2019年,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進出口總額呈現穩步增長趨勢,東南亞國家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合作伙伴國,東南亞國家是中國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地區合作中至關重要的合作伙伴。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貿易聯系,雙方應更加關注簡化地區間貿易手續、降低貿易往來成本,并減少阻礙兩地區貿易往來的規章制度和科技障礙。因此,本文探討了東南亞國家貿易便利化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對促進中國出口貿易和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少學者和國際組織開始探討貿易便利化的定義。Persson(2013)認為,貿易便利化體現在跨境貿易商在運輸跨境貨物時效率的提高,指出各國可通過減少通關材料,提高電子數據的使用頻率以提高效率。衡量貿易便利化的主要因素是跨國運輸成本,兩者關系緊密、相互促進、相輔相成。Portugal-Perez和Wilson(2012)則進一步指出,從廣義上來說,任何旨在降低貿易成本的政策都可以被視為貿易便利化提高,政策措施可以分為硬件基礎設施與軟性基礎設施。
貿易便利化的測度與衡量并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國際組織和學者開始采用不同方法對貿易便利化進行測度,比較有影響力的學者包括:Wilson等(2003)基于港口效率、海關環境、規制環境和電子商務四方面構建了貿易便利化評價指標體系,后被很多學者借鑒采納;孔慶峰和董虹蔚(2015)[4]、譚晶榮和潘華曦(2016)[5]、陳繼勇和劉燚爽(2018)等基于Wilson等(2003)的評價體系方法,分別測度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便利化程度,均發現貿易便利化對國際貿易存在積極效應。
本文結合Wilson等(2003)的思想方法,并參考《全球競爭力報告》,將基礎設施、海關環境、規章制度和金融與電子商務作為四個一級指標,隨后細分為15個二級指標,這15個二級指標均來自于《全球競爭力報告》(GCR),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由于東南亞地區國家數量眾多,且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本文僅選取新加坡、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與印度尼西亞七國作為代表。中國同以上七國的進出口額占中國同東南亞國家貿易額的95.2%,因此選取以上七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選取主成分分析法測算東南亞貿易便利化水平。
構建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選取了4個一級指標,隨后細分為15個二級指標,由于每個二級指標的取值范圍有所差異,因此需要對二級指標進行統一的標準化處理,即經過處理后,每個二級指標的取值范圍統一為[0,1],在做完標準化處理后,用SPSS對二級指標賦予權重。
首先,進行相關性分析,使方差最大旋轉后得到的KMO值為0.897,此結果說明變量的相關性較強,數據適合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分析。
其次,提取兩個主成分,分別為F1和F2,觀測這兩個主成分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2.51%,為得到綜合得分模型的系數,需以兩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對這兩個主成分線性組合的系數做加權平均。最后,進行歸一化處理,就可以得到各個二級指標的權重。得到貿易便利化水平評價體系如下:
各一級指標的權重為二級指標權重之和,因此可以得到基礎設施(A)、海關環境(B)、規章制度(C)、金融與電子商務(D)四個一級指標的權重分別為0.0618、0.0727、0.04629和0.4025,從而得到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綜合評價指標為:
測算東南亞七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如表2所示。

表2 2010—2019東南亞七國貿易便利化水平
國內外學者通常將貿易便利化水平分為四個等級,其中0.6為分界線,0.6以下為不便利,0.6~0.7的為一般便利,0.7~0.8的為便利,0.8以上的為非常便利。由表2可以看出,整體而言,東南亞七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呈現上升趨勢。細分國家而言,新加坡2010—2019年的貿易便利化指數穩定在0.9左右,一直位列七國中的第一。而馬來西亞則位于第二,貿易便利化水平一直大于0.7,為便利。
本文運用引力模型,并將貿易便利化水平指數加入該模型中,分析東南亞國家不同時期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基本模型設定為:
式(3)中,為了防止異方差的出現,對各個變量皆取對數,Yij表示i國對j國的出口額,即中國對東南亞各國的出口額;DIST表示中國的首都和東南亞七國首都的距離;TFI表示東南亞各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由于貿易便利化的數據不能直接得到,故數據由前文測算得到。EXRATE表示對進口國的匯率;GDP表示進口國在t時期的國內生產總值,選用實際GDP以更準確地反映進口國的市場規模。數據分別來自UNcomtrade數據庫、CEPII數據庫和世界銀行數據庫。
3.2.1 整體回歸結果與分析
本文利用Stata軟件對2010—2019年中國與東南亞七國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當用BP檢驗是否存在異方差時,檢驗結果為prob>chibar2=0.0123,表明存在異方差。隨后運用xtsetial命令檢驗數據是否存在自相關,發現存在著序列相關。綜上,本文選取廣義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實證結果
實證結果表明:第一,各進口國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對中國對其出口均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第二,進口國的GDP對中國對其出口有正向促進作用;第三,兩國間的地理位置對中國出口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地理位置對國家間的貿易往來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第四,中國對進口國的匯率對中國出口為負向影響,即人民幣對外貶值,以人民幣所表示的出口的中國商品的價格越低,此時中國所生產的商品在對外出口時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
3.2.2 按BEC分類回歸結果分析
本文將中國向東南亞七國出口的商品按BEC分類分成七個行業,具體包括食品和飲料、工業供應品、燃料和潤滑油、資本貨物及其零附件、運輸設備及其零附件、其他消費品與未列明貨品。對以上七個行業分別做回歸,探究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對哪個行業的影響較大。運用Stata對七個行業分類分別做廣義最小二乘法的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按BEC分類回歸結果
由表4可以看出,貿易便利化的提升對于BEC7(未另歸類的貨品)影響程度最大,即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1%,將會促進BEC7的出口額增加11.8%,由于第七大類是未另歸類的貨品,表明該行業的商品種類繁多,因此不容易探究原因。在BEC7之后,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對BEC3(燃料與潤滑劑)的影響最大,本文認為,從進出口的手續方面來講,該行業在進出口時所需的程序繁瑣、手續復雜,說明在進出口時所耗費的人力、物力等是較多的,成本也是較高的,因此在海關程序與規章制度方面各國做了改善將會大幅促進該行業的出口,從運輸方面來講,由于基礎設施落后,相應的運輸成本提高,因此進口國基礎設施的改善會相應地促進該行業的進口。
本文測算了東南亞七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實證研究東南亞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后,得到了以下啟示和結論:
第一,東南亞地區各個國家之間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差異較大,一些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還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新加坡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自2010年以來一直保持在0.9以上;2019年時,馬來西亞的便利化水平達到了非常便利;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菲律賓貿易便利化水平的評分達到了0.6以上,為一般便利。東南亞地區除了新加坡以外,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與貿易便利化水平之間呈正相關關系,一般來說,越是發達地區,該地區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就會越高。
第二,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對中國的出口有著顯著的正向作用。東南亞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每升高1%,則中國向東南亞國家的出口額便會增加1.225%,且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對中國向東南亞國家出口量的促進作用遠大于進口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對出口的促進作用。人民幣對進口國的匯率、進口國的人口總數和兩地區首都的距離均對中國向其出口起著負面影響。
4.2.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作
基礎設施的改善不僅是建設貿易便利化較為重要的一環,也是吸引其他國家進行投資的重要前提。在一個國家基礎設施極度落后的情況下,該國經濟水平的發展速度也會受到相應的負面影響,改善基礎設施可以減少由于距離帶來的阻礙作用。因此,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想要有更深一步的經濟貿易往來,那么雙方就應相互配合,加速中國與東南亞各個國家之間的基礎設施合作,不斷建立更加便利的交通模式,完善海港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海港的貨物運輸以及客運的能力。
4.2.2 打破電商貿易合作壁壘
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不僅包括改善基礎設施水平,還包括改善有關金融與電子商務方面的措施。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商務發展的勢頭非常迅猛,因此電子商務在兩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所發揮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由于東南亞電子商務的水平不是很高,因此需要進一步改善關于信息技術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政府應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讓信息技術企業“走出去”,把技術和業務一并帶到東南亞國家,將更有利于中國的出口。如果政府間可以通關共建貿易信息交流共享平臺,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電子商務在貿易往來中的作用,還能盡可能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雙方的貿易效率,更全面地促進雙方的貿易合作。
4.2.3 加強規章制度的完善
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地理位置毗連,雙方在經濟交往、社會和文化領域中的聯系會越來越密切。東南亞各國應使本國的規章制度更加規范化,加強政府的透明度,將會減少國家間的跨境往來摩擦,提高貿易效率。同時,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還應加強雙方的政策交流,提高彼此的信任程度,對貿易便利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使東南亞各國認識到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是一條互利共贏、發展與合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