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嚴 田靜 陳佳 鄧曦
(防災科技學院 河北三河 065201)
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已成為各行各業發展新趨勢,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是未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的主線。
關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研究,學術界探討較多的是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數字技術推動生產要素跨界流動,帶來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Yuan 等,2023)[1],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宋婷等,2023)[2],打破產業間的界限,促進了產業融合(薛偉等,2023)[3],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王軍等,2023)[4]。數實融合實質上是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融合的主要特征是產業轉型加速、產業合作滲透、供需模式轉變。
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需要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雙輪驅動(洪銀興等,2023)[5],需要建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對稱互惠共生模式(Xu GT等,2021)[6],發揮政策與技術進步的支持效等,加大人才政策扶持力度,解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中融合的難題。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需要服務業、工業、農業多方面融合,是從產品層到企業層到產業層的融合,是需要市場和政府共同作用的融合(王定祥等,2023)[7]。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各地區資源稟賦不同、歷史淵源不同,因此,必須結合自身發展,量體裁衣、對癥下藥。
本文在對河北省廊坊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現狀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用SWOT分析方法探討廊坊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優勢、劣勢、機遇、威脅,依據廊坊現實問題,給出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
從設施基礎、經濟環境、科技投入、創新產出、產業規模五方面選取15個指標進行分析。其中數字要素驅動產業企業注冊資本數據來源于《京津冀發展報告(2022)》,其余指標數據來自《河北統計年鑒2022》。
將數據代入SPSSAU熵權-TOPSIS模塊計算,指標權重如表1所示。相對接近度C和融合水平排序如表2所示。

表1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水平指標體系及權重

表2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水平TOPSISI結果及排序
總水平來看,廊坊排在第五位,在唐山、石家莊、保定、邯鄲之后,略優于承德、張家口、秦皇島、滄州、衡水、邢臺。將設施基礎、經濟環境、科技投入、創新產出、產業規模得分繪制在圖上,如圖1所示。廊坊在各方面均處于中等水平,沒有特別突出的方面,也沒有特別落后的方面。

圖1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水平準則層結果
2.1.1 政府政策支持
廊坊早在2016年就制定了《廊坊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廊坊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綱要》《關于加快發展大智移云引領產業升級行動規劃》。2022—2023年又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支持性政策,《廊坊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廊坊市產業集群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工作的推進方案(試行)》《關于支持園區項目建設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若干措施》《關于廊坊市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年)》等。
2.1.2 產業基礎雄厚
廊坊現已全面鋪開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開通5G基站9000多個。數字產業化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電子信息重點企業137家,實現營收532.6億元。京南·固安高新區入選第一批“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廊坊開發區大數據產業集群匯聚了多家實力數字化企業,成為全省首批唯一的大數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京東在這里布局了云計算中心、華為布局了云數據中心、潤澤國際信息港、聯通華北(廊坊)基地、人保北方信息中心等企業。產業數字化方面,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生命科學產業、休閑文旅產業、現代服務業均匯集了優秀企業。有世界500強維特根(高端筑路機械)和輝門(發動機配件)、精雕數控機床、瑪連尼法亞(筑路設備制造商)、富士達電梯、有研光電、久智光電、新奧科技、華大基因生命科學健康城、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熱景(廊坊)生物等。2022年9月18日,河北省數字經濟聯合會與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研究院共同發布的《河北省設區市數字經濟指數評估結果》中,廊坊與石家莊、保定、唐山并列位于第一梯隊。
2.1.3 科技資源豐富
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集聚了“國家級”科研院所4家、博士后研發創新機構10家,各類研發平臺達168個,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10家。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各類科研機構93個,研究院所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博士后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9個,建有孵化器及眾創空間14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2家(燕郊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興遠高科孵化器),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揚帆起航創客空間、京東創客孵化空間work+)。
2.2.1 發展不平衡
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京南·固安高新區、州經開區,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特色產業集群多分布在這些區域。主要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造產業集群,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產業集群、新材料產業集群、都市休閑食品產業集群、建材產業集群、特色家具產業集群。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在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但與農業、制造業的融合速度還比較緩慢,程度還比較低,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
2.2.2 融合進程偏慢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過程中涉及多方面的系統性工程,組織架構、公司業務流程、經營資金、基礎設施、技術人才儲備等因素都會影響轉型進程。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集聚了6000多家注冊企業,其中四上企業只有336家,中小企業偏多。雖然有華升富士達電梯、廊坊萊尼線束系統、廊坊華安汽車裝備、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新興重工集團與霸州市京龍車輛、廊坊中科智慧、富智康、晶龍集團、漢王制造、中科生物制藥、永光制藥、誼安醫療、有研國晶輝新材料、鼎材科技、京磁精密材料、晶龍集團、河北華美化工建材集團、河北華能中天化工建材集團這些大企業成功進行產業數字化的范例,但新興的中小企業往往勢單力薄,不具備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條件。當前有關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針對性有待加強。
2.3.1 數字化技術發展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發展迅速,并逐漸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在各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正在加速重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迎來了大好時機。
2.3.2 區位戰略機遇
廊坊位置優越,處在京津雄“黃金三角”核心腹地,距北京、天津、雄安新區分別為40公里、60公里、80公里。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等,將為廊坊數字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支撐和強大動能。北三縣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近4年來累計簽約160余個實體項目和合作事項,總投資超千億元,中航試金石等48個項目建成投產,中視科創園等52個項目落地實施,22個科創園入駐科技企業860余家。香河機器人小鎮承接京津冀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產業轉移。奧騰工業自動化(廊坊)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機器人工具快換裝置,近年來業務量快速增長。
2.3.3 國家重視
2021年12月12日,國務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在數字經濟的融合和轉型方面提出了“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產業化進程、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2.4.1 安全體系不健全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數據安全是保證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海量數據在釋放巨大數字價值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數字安全風險,例如數據隱私保護、數字平臺可信度、產品安全等。目前,數字經濟安全監督管理規章制度、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網絡安全工程建設無法跟上數字經濟和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要求,也無法應對數字化帶來的安全調整,需要重視信息安全問題。
2.4.2 成本較高
實現數實融合,需要考慮成本問題。數字化轉型需要硬件支撐,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成本投入,初始投入大,收益取決于數字技術帶來的整體賦能,具有不確定性。《2022中國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調研報告》顯示,大部分民營企業認為自身仍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初步探索階段。38.17%的受訪企業反映其主營業務尚未進行數字化轉型,38.82%的受訪企業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仍有很多企業擔心數字化轉型成本高、投資回報周期長。
依據上述優勢、劣勢、機遇、威脅分析構建SWOT矩陣,如表3所示。

表3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SWOT矩陣
完善數據基礎制度建設,持續優化現代化產業發展環境,助力數字基礎設施更加廣泛地服務生產生活。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提升實體經濟的發展韌性。圍繞新興產業建鏈,轉換產業結構[8],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數字化轉型標桿工廠。制造業數字化重點是發展工業互聯網、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做強產業載體。服務業數字化主要是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和擴大增容數字消費。農業數字化實現農業生產、農村商貿、農村信息服務數字化和智能化。
加強“京津+雄安+廊坊”創新協同,廊坊以充足的發展空間和雄厚的產業基礎,吸引用好京津豐富科研資源。積極利用數字技術加快建設一批產學研創新合作云平臺,推動數字經濟主體創新能力提升,快速轉化創新成果。建設京津冀“熱數據”中心承接京津產業外移,廊坊重點承接京津外移電子信息制造業整機整裝產業,京津創新新技術成果廊坊轉化投產等。
數字化轉型主要依靠企業。由于投入大且收益不確定,很多企業對于數字化轉型的投入意愿低,需要政府引導和激勵,并予以財稅政策的支持。同時,還需要地方政府專項資金加大對數字化轉型的扶持,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天津市在2022年12月發布了《數字經濟領域技術技能人才培育項目實施方案》,提出采取激勵措施進一步拓寬數字人才培養路徑:對數字人才給予補貼,設立數字經濟相關職稱,建立數字經濟人才庫。廊坊可參照發布類似文件。
綜上所述,本文在對河北省廊坊市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現狀進行詳細調研的基礎上,運用SWOT分析方法探討廊坊市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對策。
一是廊坊市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水平在河北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二是廊坊市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具有京津冀協同、雄安新區建設和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的區位戰略機遇,面臨數字化技術發展和國家重視的產業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安全體系不健全、融合成本較高問題的威脅。
三是廊坊市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政府政策支持、產業基礎雄厚、科技資源豐富方面具有優勢。但也存在著發展不平衡、融合進程偏慢的問題。
四是運用SWOT分析方法,在健全現代數字產業體系、與京津協同加強技術創新、加強政策引導加大數字化投入、拓寬數字人才培養路徑方面提出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