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龍(教授) 李特特
(內蒙古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內蒙古包頭 014010)
企業績效評價是衡量企業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企業越來越意識到非財務因素對企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企業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重視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綜合評價。所以,企業績效評價不論是研究還是應用,都應充分考慮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各種因素,制定全方位的評價指標體系,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從而更好地指導企業調整經營決策,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ESG 已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主流投資策略,其理念與我國當前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雙碳”目標等相吻合,因此ESG績效評價和信息披露規制必將受到企業管理者、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的高度關注。企業為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必須主動承擔環境和社會責任并加強管理,努力踐行ESG理念。生態修復企業屬新興產業,其經營范圍與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高度一致?;谝陨媳尘埃瑢SG績效指標引入到生態修復企業績效評價研究和應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ESG 主要應用于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滬、深、北三家證券交易所共5 067 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 年年度報告,其中超過1 700 家上市公司單獨編制并發布2022 年ESG 相關報告,占比34%。從具體應用情況看,ESG 績效評價及信息披露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一些企業對ESG 的正向促進作用沒有足夠的認識,缺少行之有效的ESG 管理體系,在績效評價時偏重于傳統的財務指標評價,對其長期發展有顯著影響的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面的指標考慮較少,沒有形成較為完整的績效評價體系。北京證監局課題組(2021)經研究發現,上市公司對ESG信息披露的認識不足,披露流于形式使其對投資決策意義不大,同時公司不了解指標背后的邏輯也難以做出ESG方面的改進[1]。
二是ESG 績效評價的作用是通過ESG 信息公開實現的,目前我國鼓勵上市公司開展ESG 信息披露,但并未提出指標方面的要求。劉江偉(2022)認為,自愿披露的缺陷在于公司往往強調正面信息的披露,披露指標多樣化,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編制的ESG 報告無法直接比較,因而ESG披露內容的可靠性和可比較性存疑[2]。王文兵等(2022)認為,目前環境信息披露存在“多頭”管理、缺乏具體規范要求等問題[3]。李曉蹊等(2022)認為,應制定統一的ESG 披露標準,建議采用“不遵守則解釋”原則、彈性披露頻率等方式對ESG信息披露進行強制性管理[4]。
三是我國企業ESG信息披露以定性描述為主、定量數據不足。黃世忠(2022)認為,ESG報告中的定性信息較多,一些指標的基礎數據不扎實,所以導致企業對某些定性指標的主觀判斷性較強,難免與企業的ESG實際表現產生偏差[5]。蔡海靜等(2021)發現,當前《ESG 指引》的定量披露要求主要集中在環境層面,對社會與治理層面的定量指標要求較少,為提高企業實施ESG 管理體系的效益,建議完善量化信息披露內容[6]。
ESG對企業績效及企業價值的影響是通過ESG信息披露實現的。ESG表現越好,企業經營績效越高,企業的價值越大。王波等(2022)研究發現,ESG 表現通過不同的作用渠道實現價值效應。ESG 表現良好的企業更受市場關注,進而提升企業經營績效和企業價值,其中對民營企業或輕污染企業的提升作用更為顯著[7]。孫慧等(2023)認為,良好的ESG 表現會向投資者等利益攸關者傳遞企業有比較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愿意承擔社會責任、具有相對健全的管理機制,有較大的資產規模和較強的盈利能力。而且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三因素具有協同效應,良好的ESG表現會獲得市場的認同,激發企業創新,提升企業聲譽和價值[8]。佟凡等(2023)研究認為,企業ESG 表現對企業價值有顯著正向影響[9]。
基于ESG表現對企業績效的影響,針對生態修復企業在ESG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構建生態修復企業ESG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企業可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ESG 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相吻合。企業要想獲得長期的經濟效益,就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本文全面考慮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指標對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影響,目的是改善生產管理、節約資源、節約能源、重視環境保護、減少污染、持續改進服務質量,以適應客戶與社會需要,推動企業發展與環境改善、社會發展相協調,最終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二是符合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要求。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證券市場越來越重視ESG 信息的披露,倡導和鼓勵上市企業積極披露ESG信息。ESG與我國倡導的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和“雙碳”目標等高度一致,對企業而言,ESG不僅為“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而且是聯結企業落地“碳中和”舉措和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支持。所以,企業應積極主動適應ESG 發展趨勢,踐行ESG 理念,不斷增強企業活力、競爭力、創新力和抵抗風險能力,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三是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針對生態修復企業行業和自身特點,構建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企業ESG 績效進行科學、合理評價,及時發現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在ESG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
本文在構建生態修復企業ESG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借鑒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指南(CASS-ESG5.0)》《企業ESG 評價指南》《國證ESG 評價方法》《2019 年中國上市公司ESG 評價體系研究》及學術研究成果,同時針對生態修復企業所處行業特點,參考了環保企業如冠中生態、首創環保、高能環境等公布的ESG信息披露內容。
在設置環境指標時,盡量使指標能反映企業經營過程中在低碳、環保和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環境(E)維度績效評價設置了4 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環境(E)維度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資源利用。主要反映企業資源利用對環境績效的影響程度,選取用水強度、用電強度、物料消耗強度指標,指標值越小,環境績效越高。
2.氣候變化。考慮到生態修復企業不同于鋼鐵、煤炭等高污染企業的特點,生態修復企業的主營業務是環境修復和固碳,選用“綠化工程固碳強度”反映企業經營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該指標值越大,說明企業經營對環境改善越有利,環境績效評分越高。
3.污廢管理。主要反映企業經營過程中對污染物和廢棄物排放的管理情況。選用“污廢管理的有效辦法及措施數量”指標,主要反映企業污廢管理情況,為使定性問題定量化,用有效管理辦法、措施的數量來反映更有利于評分,一般來說,采取的有效管理辦法和措施越多,污廢管理的效率越高。評分過程中定性和定量相結合。
4.生態保護。為體現環境規制背景下企業適應保護環境需求的效率,結合主營業務為環境治理的特點,用綠化和草原修復面積及用于生態環境建設的植物種類數評價,兩個指標也能從數量上反映出生物多樣性。
社會責任指標設置了員工、供應商、產品與客戶、社會貢獻4個二級指標,考慮到生態修復屬于新興產業,研發能力的提高對企業的長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故將獲得發明專利量引入到社會貢獻指標中。社會責任(S)維度績效評價具體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社會責任(S)維度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員工。衡量企業在員工多樣性、員工福祉、員工發展等方面的責任履行情況。明細指標用人均工資相對行業水平倍數、社保覆蓋率、人均培訓費投入反映,指標值越大,說明員工關懷度越高。
2.供應商。供應鏈管理情況,旨在反映相關風險發生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用前五名供應商采購額占比、應付賬款周轉率反映。降低供應商集中度可以緩解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信用風險的負面影響,一般認為該指標越小,企業對供應商的依賴度越小,評分越高。應付賬款周轉率越大,企業應付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強,占用供應商資金的時間越短,企業對供應商的信用度越高,績效評價得分越高。
3.產品與客戶。衡量企業在提升產品質量、維護客戶權益方面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旨在反映相關風險發生對企業持續盈利水平的影響。其中,前五大客戶營業收入占比越大,說明企業贏得了客戶肯定,客戶來源具有較強的穩定性。
4.社會貢獻。從公益事業開展、納稅貢獻、科技創新貢獻三個角度,評價企業對外圍間接相關者的責任表現,以及企業創新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用對外捐贈金額占營業收入比重、納稅額占資產總額的比重、獲得發明專利量反映。
公司治理方面同樣選取了4 個二級指標,明細指標的設置盡量具有可量化性,具體指標如表3所示。

表3 公司治理(G)維度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股東治理。從我國監管規則下的治理機制出發,揭示股東參與企業運營和投資回報情況,用股東大會次數、現金分紅率反映。指標值越高,說明治理績效越好。
2.董事會治理。從我國監管規則下的治理機制出發,以監管框架內的合規性為標準,側重揭示企業在董事會結構設置與運營決策方面的潛在風險。用獨立董事占比、董事會會議次數反映。
3.信息披露。該指標從外部監管視角,衡量企業的信息披露質量及合法合規情況。用有效的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和措施的數量和信息披露質量反映。企業制定的有效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和措施的數量越多,特別是在證券市場強制規定之外的信息披露數量越多,一定程度上說明信息披露的效果越好。實際評價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評分。另外,證監會每年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進行評級,分為A、B、C、D四個檔次,以此標準進行評價,更能準確反映企業的信息披露質量。
4.治理異常。重點關注關鍵治理環節的異常和重大風險暴露,反映相關問題發生所引發的影響。主要考察是否存在高管變動、非經常性損益過高、控制權變更。
本文以M 公司2017—2021 年ESG 數據(見表4)為例,說明ESG績效評價的應用過程。
為使指標權重設置更加科學、合理,本文采取層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組合賦權的方式確定ESG評價指標權重。
1.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本文在用層次法計算指標權重時聘請了兩位專家和M 公司績效管理人員分別對各層級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判斷和打分,根據專家對各層級指標結構的評分分別計算出各層級指標的權重,然后進行平均,得出每項指標所在層級結構的權重,最后計算得出基礎指標層的綜合權重。經過計算,基礎指標權重如下頁表5所示。

表5 M公司指標權重情況表
2.熵值法計算指標權重。熵值法是指用來判斷某個指標的離散程度的數學方法。離散程度越大,該指標對綜合評價的影響越大。在具體應用中,用熵值判斷某個指標的離散程度。熵是對不確定性的一種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確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恍畔⒘吭叫?,不確定性越大,熵也越大。因此,可根據各項指標的變異程度,利用信息熵這個工具,計算出各個指標的權重。經過計算,基礎指標權重如表5所示。
3.組合賦權。考慮到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有比較明顯的主觀性,所以本文結合熵值法確定的指標權重進行組合賦權,計算二者的平均數作為評價采用的最終權重。經過計算,組合賦權指標權重如表5所示。
目前,ESG績效評價缺乏統一的指標體系和標準值,本文綜合考慮M公司所處行業特點和目前的經營狀況、經營預期和最低承受限度等因素,在與績效評價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績效評價業務人員溝通后,將2017—2021年五年指標的平均值作為合格值,不影響各年ESG績效評價值的比較。經過計算,確定M公司績效指標評分標準值如表6所示。

表6 M公司績效評價指標評分標準值
本文將績效指標評分標準值分為優秀值(90分)、良好值(80分)、及格值(70分)、較低值(60分)、較差值(50分),每個檔次之間為10分的分差,最高分100分,最低分為40分。
(1)如果某一項指標處于優秀值(90 分)和良好值(80分)之間,那么該指標得分=80+(指標值-80 分所處的標準值)/(90 分所處的標準值-80 分所處的標準值)×10 或=90-(90 分所處的標準值-指標值)/(90 分所處的標準值-80 分所處的標準值)×10。
(2)如果某一項指標處于優秀值(90 分)之上,先計算出五檔之間的平均間距(平均間距=90 分所處的標準值與50 分所處的標準值差的絕對值/4),該項指標得分=90+指標值與90分所處標準值差的絕對值/平均間距×10,指標最高得分為100分。
(3)如果某一項指標處于較差值(50分)之下,同理,先計算出五檔之間的平均間距(平均間距=90 分所處的標準值與50 分所處的標準值差的絕對值/4),該項指標得分=50-指標值與50 分所處標準值差的絕對值/平均間距×10,指標最低得分為40分。
依據以上評分標準,可計算出M公司ESG績效評價指標的得分如下頁表7所示。

表7 M公司2017—2021年績效評價指標(三級)得分情況表
根據各年指標得分和確定的權重,計算得出M 公司2017—2021年績效評價分值,如下頁表8所示。

表8 M公司2017—2021年三級指標得分情況
M 公司2017—2021 年績效評價結果分別為76.06、74.28、68.99、70.10、74.90,M公司可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及各指標值的變動情況,分析企業在ESG 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和提升ESG 表現的具體措施及辦法,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本文針對目前在ESG 績效評價及信息披露中存在的ESG評價指標不健全、沒有統一的績效評價標準、定性指標多于定量指標、缺乏針對不同行業特點的特色評價指標、指標權重確定不科學等問題,在全面分析生態修復企業所處的行業特點及影響企業ESG績效的指標因素基礎上,建立了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維度共26 個三級基礎指標的ESG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以M公司為例,說明ESG績效評價指標的應用過程。一是指標選擇遵循既能體現ESG績效的關鍵因素,又易于量化的原則,所有評價指標都進行了量化處理,克服定性指標主觀判斷性成分較大的缺陷。二是考慮到生態修復企業主要以環境修復和固碳為目標的特點,所以在選取環境指標時盡量使指標能反映企業經營過程中在低碳、環保和生物多樣性方面所做的努力,設置了特色指標。用綠化工程固碳強度反映氣候變化的效率,在生態保護方面用每年綠化和草原修復面積及用于生態環境建設的植物種類反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方面的能力。三是在確定指標權重環節,采取層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別確定指標權重,然后進行組合賦權確定最終權重,使得指標權重設置更加合理、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