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嘉 秦文晶

“新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以德育為魂。育人功能是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英語學科尤為如此。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英語課程的新動向表現為更加關注學科育人價值。
長久以來,英語閱讀教學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表層文本信息的處理,之后講解語言點,而很少挖掘語篇的深層內涵,沒有達到育人的目的。實際上,英語閱讀語篇既為學生提高語言技能提供語言素材,又可以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充分利用閱讀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利用教材文本落實育人目標
解讀英語課文中的思想情感教育內容,有助于在英語課堂上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而實現立德樹人、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根本教育目標。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并挖掘課文語篇中所蘊含的育人功能。現以人教版新教材為例說明如何利用教材文本落實育人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名人傳記,學習其高尚品質
傳記類語篇的真實性,賦予了它獨特的育人功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立德樹人的文學形式。學生通過閱讀傳記,能了解主人公的經歷并從中學習到寶貴的經驗,得到思想的啟迪。英語教師應根據主題內容和主題語境,帶領學生深入探討語篇所承載的主題意義,將立德樹人目標滲透到每節課的每個環節。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遵循以下步驟挖掘傳記類語篇的育人意義:整體了解主人公不平凡的一生;聚焦典型事件所反映出的主人公的可貴品質;探討主人公成功的秘訣;透過文字表面挖掘其背后的育人信息;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實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材中有關人物傳記的語篇有很多:必修一第三單元介紹了運動員郎平和喬丹、選擇性必修二第一單元介紹了醫學家John Snow、物理學家錢學森和霍金、選擇性必修一第一單元Workbook有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節選、選擇性必修一第一.單元Workbook介紹了喜劇大師卓別林、選擇性必修二第二單元Workbook介紹了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選擇性必修四第四單元Workbook介紹了演員奧黛麗·赫本等。
【案例1】選擇性必修一第五單元的閱讀語篇介紹了科學家袁隆平的感人事跡。語篇從外貌特征、學校教育、理想追求和社會貢獻四個方面描述了袁隆平的一生。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鏈挖掘文本內涵的育人價值。
Q1: Why did Yuan Longping want to increase the rice output?結合當時中國鬧饑荒的時代背景,思考袁隆平可能遇到的挑戰,體現了他勇往直前、解決人民疾苦的決心。
Q2: What did Yuan do to increase the rice output?
研發超級水稻,體現了他過硬的專業技術。
Q3: What were his three hopes?
3個夢想體現了他不斷進取的精神。
Q4: Why did he help less-developed countries with their rice harvest?
體現了他胸有大愛,科學無國界的無私精神。
Q5: What is Yuans new research now?
介紹習近平主席在海南視察袁隆平團隊研發海水稻情況的新聞,體現了他敢于迎難而上的勇氣。
Q6: Why did Yuan consider himself a farmer?
體現了他的謙遜樸實以及對土地的熱愛。
Q7: Why didnt he care about fame and money?
體現了他淡薄名利的人生態度。
Q8: Why was he able to make such great achievements?
袁隆平取得的多項研究成果、榮獲共和國勛章是因為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對水稻研究的不懈追求。Opening page引用了袁隆平的話,My lifelong pursuit is to keep all the people away from hunger.這句話體現了袁隆平深厚的土地情懷、投身于農業研究的執著與時代使命感。
Q9: What do “pioneer” and “all people” mean in the title?
在讀后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已知信息對標題進行解讀。“pioneer”體現了他不斷突破自我、敢為人先的科研能力和人格魅力。“all people”表明目前中國肩負著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有幫助全世界發展中國家解決糧食溫飽問題的責任。
Q10: If you were him, would you devote your whole life to agricultural research? Why or why not?
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自己能否像袁隆平一樣,克服種種困難為國為民,一生致力于水稻的研發。
袁隆平的去世引發了全國人民對他的哀思和懷念。他曾經說過,人要做一粒好種子。年輕的一代人也要做一粒好種子,努力學習,茁壯成長,報效祖國。
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從以下三個角度解讀文本:What指的是“語篇的主題意義和內容是什么”;Why指的是“語篇的深層涵義,價值取向是什么”;How指的是“作者為了恰當表達主題意義選擇了什么樣的文體形式、語篇結構和修辭手段”。
【案例2】必修三第二單元閱讀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講述了林巧稚為新中國的婦女和兒童健康奮斗一生的感人事跡。先從what角度了解她的人生經歷和卓越貢獻。第一段介紹了林巧稚的醫者仁心和敬業精神;第二段講述了她學醫的經歷,凸顯她敢于擺脫傳統道德觀念約束的勇氣;第三段描寫了她學習和工作方面優秀的表現,以及她毅然選擇回國發展的愛國精神;第四段體現了她克服困難的堅毅和身為醫者的博愛;第五段彰顯了她無意仕途,不忘初心,堅守一線,以高度的責任感為患者服務;最后一段總結了她不平凡的一生,描述了她臨終前仍然為他人著想的無私品格。再從why的角度分析她一生中幾次重大的人生抉擇及原因:她違背家人意愿學醫、沒有留在美國工作、終身未婚等,都折射出她不理會世俗的勇氣、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從而體現了她愛國敬業的高尚品質。
【案例3】必修四第一單元閱讀 Tu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介紹了屠呦呦發明青蒿素的過程及獲得諾貝爾獎的事跡,尤其是團隊成員以身試藥(補充顧方舟在自己兒子身上試藥的事跡),彰顯了中國科研者無私奉獻、勇敢堅持等美好品質。同時讓讀者感受到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藥、研發者們幾十年如一日攻堅克難的勇氣和堅持、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以及中國人為全世界健康事業做卓越貢獻的民族自豪感。If you were sick, which medicine would you choose, Eastern medicine or Western medicine? Why? 聯系實際,結合生活,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2.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科技與文化,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符合此主題的語篇有:必修二第一單元介紹了藝術寶庫莫高窟(補充畫家張大千為保護壁畫做出的貢獻)、必修二第三單元介紹了中國航天的發展、選修四第三單元介紹了鄭和下西洋的壯舉等。
【案例1】必修一第五單元閱讀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語篇:What介紹了數千年來中國漢字書寫體系的發展歷史;Why啟發學生思考漢字的發展與中華文明傳承之間有怎樣的聯系;How文本中出現了有關發展的詞匯continue, change, development等,關鍵詞importance和important反復出現了4次,凸顯了漢字的重要性。通過閱讀,學生能深刻地感受到漢字書寫系統在國家統一、民族融合、文化傳承以及連接中國和世界等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讀后環節教師提醒學生們注意一種現象,即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很少書寫漢字了,取而代之的是用電腦和手機輸入漢字,導致提筆忘字的情況時有發生,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在傳播漢字中自身能夠發揮的作用。最后升華語篇主題意義:青少年應該延續漢字書寫,責無旁貸地傳播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案例2】必修三第一單元Reading 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介紹了世界各國慶祝節日的方式和理由。文中提到盡管有些習俗消失了,但節日在以新的形式延續著,比如微信拜年。Workbook詳盡地介紹了中國傳統春節的時間、活動及意義。利用表格從起源、活動、食物、意義等方面比較西方圣誕節和中國春節的異同,以此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在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還有元宵節的介紹。
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哪些節日習俗是不恰當的?為什么?應該怎樣改進?
3.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和保護動物的意識
關于此主題的語篇有:必修二第二單元Workbook保護麋鹿、選修四第三單元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選修三第三單元保護漓江及氣候變化、選修三第三單元Workbook綠色清潔能源、水體污染等。
【案例1】必修一第二單元Workbook語篇Be a Good Tourist是關于旅游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及解決措施。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出本地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關于文明旅游的建議。
【案例2】必修二第二單元A day in the Clouds內容是作者在國家自然保護區觀察藏羚羊種群的活動、藏羚羊生存條件的改變和國家為保護野生動物設立的項目和采取的措施。語篇給出的啟示是人類必需改變生活方式,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cloud是個一語雙關的字眼,既指青藏高原云霧繚繞,又指作者擔憂瀕危動物的生存現狀。
4.聚焦青少年成長
教師工作面對的群體是青少年,所以必須關注他們的身心發展,充分利用好課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對應該主題的語篇有:必修二第三單元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第五單元關于樹立正確金錢觀的《百萬英鎊》、選擇性必修二第二單元中國留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選擇性必修四第五單元的未來職業規劃等。
【案例1】必修一第一單元Reading The Freshman Challenge美國學生Adam講述了自己進入高中后面臨的各種挑戰。challenge這個主題詞貫穿全文。教師通過問題鏈幫助學生掌握語篇主要內容:
Q1: What challenges does Adam meet in the new school?
Q2: How does Adam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Q3: What qualities can you learn from Adam?
再讓學生談論自己進入高中后遇到的困難,參考Adam的做法并找出解決方案,以盡快適應新的環境,更好地生活和學習。
Q1: What challenges do you meet?
Q2: How do you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案例2】選擇性必修三第二單元Workbook語篇My Experience with Computer Games描寫了主人公沉迷于網絡游戲,漸漸地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后來借鑒了朋友的方法,與人交往,積極鍛煉身體,保持學習和玩游戲的平衡,回歸到了健康的生活。事實上,有一些學生正是因為抗拒不了網絡游戲的誘惑,不僅學習成績下降,睡眠也不足,融入不了真實的世界,令家長和老師擔憂不已。這篇文章給出了很好的建議,對學生戒掉網癮是有幫助的,體現了語篇的現實意義。
二、整合課外文本資源實現育人目標
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僅僅依靠教材文本還不夠,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課外拓展閱讀,精讀和泛讀兩種形式相結合。教師必須精心選擇閱讀材料,達到既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讓學生領悟到語篇的教育意義的目的。
1.不同版本教材的橫向主題閱讀
教師要確保所選文本在主題、難易程度等方面與教材文本保持高度一致。舊人教版教材、北師大版教材、外研版教材都具有權威性,有一些相同的主題,是讓學生進行橫向閱讀的最佳選擇。
【案例1】舊人教版模塊四第一單元閱讀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介紹了Jane Goodall研究黑猩猩的成果以及研究的價值。第一段能讓讀者真切地體驗到Jane開展野外研究工作的辛苦。Jane遠離現代舒適的都市生活常年呆在叢林研究黑猩猩,甚至沒有結婚,體現了她為了科學勇于自我犧牲的優秀品質。她堅持在野外研究黑猩猩的原因是尊重動物自己的生存方式,是尊重生命的表現。如此艱辛與枯燥的工作,她能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足見她對研究野生動物工作的熱愛。
【案例2】舊人教版模塊六第四單元閱讀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 是關于全球變暖的現狀、原因以及科學家們對未來氣候的預測。語篇結尾有這樣一個問題: What can we do to fight global warming? 教師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找出應對辦法,最后選出代表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向全班介紹本組成員的方案。
【案例3】譯林版選擇性必修三第二單元閱讀介紹了在空間站中中國航天員的生活狀況。教師可以從多角度引導學生評價我國“天宮一號”空間站的非凡意義,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學技術、全體航天人甘于奉獻的航天精神等,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刻苦學習、建設祖國的熱情。
【案例4】北師大版高中英語第四模塊第十單元閱讀課A Material World是英國著名記者采訪美國前百萬富翁Charles Gray的報道。Charles感受不到金錢帶給他的幸福。后來他把所有的錢都捐給慈善機構,結果他得到了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比從前富有的時候更快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Q1: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Charless donation?
有學生贊賞Charles的捐獻行為,認為此舉是積德行善;有學生認為其他富人也應該盡己所能致力于慈善事業;也有學生質疑主人公因幫助別人而把自己變成窮人的偏激行為,應該處理好回饋社會和保證自己生活質量之間的關系。
Q2: Whats your attitude towards money?
有學生認為金錢萬能論是不對的;有學生說金錢能幫助窮人;有學生相信有錢就會快樂。而文章中說最終Charles發現少量的錢反而會帶給他精神自由,感覺到自己比以前更快樂。因此通過對比能夠推斷出語篇想要表達的主題——金錢不等同于幸福。
2.補充中華傳統故事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會用英文講述好中國故事,增加國家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傳播和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讓年輕一代樹立文化自信,認同并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源遠流長的故事蘊含了中國人的智慧和美德,學生也熟悉這些故事情節,英文閱讀不會有太大的障礙。
【案例1】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新國標分級閱讀》Legend of Nezha,講述了具有超凡神力的哪吒為阻止龍王的暴行打死了龍太子,在龍王的逼迫下,為了解救百姓于水火,哪吒自殺,死后得以重生并戰勝龍王,使百姓又過上了安寧的生活。反映了主人公勇于犧牲自我、不畏強權、伸張正義的精神。
【案例2】Mulan Joins the Army體現了木蘭替父從軍以及巾幗不讓須眉的家國情懷。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關注中英文表達的差異。“She buys a white horse, a set of armor and dresses herself as a man.”對應《木蘭詩》中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通過對比,學生能更好地感受中國文字的韻律美和內涵美,中文的故事內容也更為詳盡。
除了故事之外,還有許多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比如《西游記》等,學生通過閱讀能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增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3.選取英語報刊
為了使課外閱讀成為教材文本有效的拓展和補充,教師在選擇材料時,要對語篇進行精心的挑選,有時還要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適當地改編。
4.閱讀國外經典文學作品
文化品格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指向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素養。掌握豐富的中外文化知識,將文化知識內化為價值觀念并積極付諸實踐,有助于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培養學生求同存異的多元文化意識,避免用本國的文化標準去衡量異國文化。只有理解和接納不同文化,尊重文化差異,才能更好地汲取他國文化精髓,促進跨文化交流與溝通。在教學中融入對文學作品的賞析,能促使學生發現語言豐富而多元的文化性和精神價值,有利于提升其語言素養和綜合素質。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宏觀角度分析英文小說的人物形象:第一是Who的問題;第二是What的問題;第三是How的問題;第四是Why的問題。推薦學生使用分析人物形象的SAD分析工具:
如此,學生既能從整體上把握故事的情節脈絡,又能從語言、行為等方面評價人物,學習優秀品質或進行自我反思,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牛津《書蟲》系列叢書趣味性強,語言地道,題材豐富,選取了英美經典文學名著,適合英語閱讀的啟蒙和提高,例如關于同情與關懷的《悲慘世界》《霧都孤兒》;積極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的《遠大前程》《大衛科波菲爾》《老人與海》;提高科學素養,呼喚科學良知的《化身博士》《隱形人》;提倡女性追求自由與尊嚴的《簡愛》等。此外,《黑布林英語閱讀》《典范英語》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案例1】《黑布林英語閱讀》的A New Home for Socks講述了主人公佩妮為被遺棄的小狗襪襪尋找家的故事。學生通過閱讀能體會到她永不放棄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是源于她對小狗的愛。這個故事能夠引導學生關愛動物,承擔責任,向善而行。
【案例2】牛津《書蟲》中的A Christmas Carol是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小說描寫了為人苛刻、愛財如命的商人Scrooge的故事:三個幽靈在某個圣誕節前夜先后拜訪了Scrooge,帶他共赴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光之旅,經歷了內心的掙扎與思想斗爭,最后Scrooge領悟到了生活的真諦,即一個人真正的幸福并非取決于擁有多少金錢,而是取決于是否擁有親情和友情。
【案例3】《典范英語》9級第2本The Personality Potion的主人公Danny膽小怯懦,遭受同學欺凌。他意外地獲得了性格神水,重拾自信,贏得了同學們的尊重。后來他才發現性格神水實際上就是普通的蘇打水。故事告訴我們應該相信自己,強大的內心才是讓自己蛻變的秘訣。
【案例4】《多維閱讀》第15級Sams Story的主人公是一個先天性骨質易碎及矮小癥患者,但他身殘志堅,沒有向命運低頭,坐著輪椅環游世界而且還發明了新型輪椅。老師可以通過提問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If you were Sam, would you like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What do you think of Sams behavior?
5.利用網絡拓展文本資源
網絡資源豐富又便捷,但內容魚龍混雜,因此教師要仔細遴選正向的、符合學生英語水平的資源推薦給學生。渠道有很多,可以搜索國內外學習網站,也可以關注英文原版閱讀的微信公眾號。此外,利用碎片時間刷英文微博進行微閱讀也是一種不錯的閱讀方式。
英語教學的目標從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轉向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強調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學習能力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要研究和挖掘英語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體現英語學科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背景下獨特的育人價值,充分發揮英語學科在推動中外人文交流與合作中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積極開展課內外閱讀,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堅定文化自信,實現英語學科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