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濤
一、前言
【摘要】英語作為一門世界性的語言,在語言領域占據重要地位,我國也將英語這一學科作為中小學教學中的重點學科。但是,本地英語課程安排相對于語文、數學學科的重視程度還是比較欠缺,同時在教學英語時缺少聯系本國文化的部分,使得英語脫離中國文化現實。希望此文能夠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英語;中國文化
二、小學英語教學有關不足
1.英語課堂時間
目前本地小學英語教學往往是一個英語老師需要進行數個班級的教學,無法像語文數學老師一般只需要負責一個班的教學,每個班一周的英語課課程安排和音樂美術類興趣課程類似,教師精力分散無法將英語與當地文化聯系起來,英語教學局限于課本。學生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英語,感受英語。
2.語用環境缺乏
作為內陸農村地區,中小學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英語交流,缺乏了自然的語用環境,學生沒有使用語言的機會,往往將英語這一門口頭語言變成試卷語言。從語言的實際運用這一真正重要的重點轉變到成績這一目的上來。判斷標準從語言的運用——說,轉變到了——寫,即單詞是否會默寫、題目是否做正確、考試是否考高分上來。語言的學習變得沒有實用性,唯一的用處只剩下筆頭上的書寫。一門充斥著西方特色文化的語言課程慢慢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慢慢對英語這一門語言失去了興趣。
三.英語教學的優化措施。
1.讓英語接地氣,優化教學資源,增加學生個體單位學習英語的時間,強調語言學習背后的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同時將中國文化滲透到英語教學中,給剛剛接觸英語的學生充足的時間去了解、去學習英語,去了解英語獨特的內涵并且能夠聯系實際生活。比如在人教版PEP三年級下冊Unit5Let'seat部分,在教學bread、juice這些偏西方餐點的時候可以拓展教學饅頭steamedbread、油條friedbreadstick。讓英語接地氣,讓英語帶有中國紅。同時也可以在學習刀叉單詞的時候使用具體實物就應該讓學生去感受、去學習西方的餐桌文化。這對于孩子的未來發展而言是有利而無害的,尤其是對于沿海省市的學生而言。
2.優化教學方式,拓展英語學習渠道。
在具體教學導入、呈現以及具體操練等環節使用更多的手段去使英語的學習范圍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對于新內容、新知識的興趣。例如在語言的輸出環節,增加游戲操練環節,使知識得到實際的運用,在用中學、在玩中學。課堂之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同學間形成網絡英語互動,增加日常英語使用頻率。
三.總結
英語教學不是空中樓閣,不是那觸不可及的廣寒宮。它是一門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并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語言。在NIKE,Adidas遍地的今天,它無處不在。在英語教學中,英語需要與中國的日常文化生活聯系起來,使其真正中國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