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秋霞 李正寶
游戲是幼兒生活和學習的基本形式,對幼兒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如何推動自主游戲的有效開展?大汶河中心幼兒園在長期的實踐中,探討出有效開展戶外幼兒自主性游戲的主要策略,創設“和·潤”游戲課程,讓幼兒兒在自然、健康的戶外天地中自由、自主、幸福地成長。
一、立足兒童,全面建設“生態游戲”環境
(一)場地建設,自主游戲有力保障
游戲場地建設,是戶外自主游戲開展的基礎。從2013年新園投入使用起,幼兒園全面改善辦園條件,全力打造戶外場地,規劃并創設了沙水、攀爬、建構、種植、養殖、生活體驗、挑戰、藝術創作八大類12個游戲區,為幼兒創設“有事做”的真實有趣的游戲環境,為幼兒戶外游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材料配置,自主游戲有效支撐
幼兒園結合本土實際進行游戲材料的開發和配置,竹竿、油桶、輪胎、樹樁、木塊、紙箱等安全、創意、富有組合變化的低結構游戲材料,成為幼兒自主游戲的有效支撐,支持幼兒向更高的游戲水平發展。在材料的使用上,鼓勵幼兒打破活動區,增強區域間的融合,材料的融合,任何場地可以玩任何游戲,真正把游戲的材料選擇權還給孩子,把游戲的玩法還給孩子,還幼兒自主游戲的權利。
(三)幼兒為本,自主游戲多元開展
“環境的創設只有以幼兒為主體、遵從幼兒的意愿、重視幼兒的主動參與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教育功能。”幼兒園廣泛征求和聽取幼兒的意見和建議,環境的創設遵循以幼兒為本的理念,體現童趣性和層次性。如在沙水樂園,大大的荷葉形沙池、蜿蜒的小徑是荷葉的脈絡,跳動的水珠、長長的葉柄是點綴的水池、水渠, 沙水環繞,綠植清脆,充滿童真童趣,同時契合園所和·潤文化的主題。
幼兒園從幼兒的興趣愛好和課程需要出發,在游戲過程中逐漸梳理出動物、植物、沙土、冰水、搭建等八類共30多個主題探究課程,逐漸形成了回歸兒童本真與生活的自然教育“和·潤”課程體系,自然、開放、融合、多元的教育發展空間,打造了屬于孩子的游戲場,自然、自主、愉悅、創新、冒險的游戲精神正慢慢點亮孩子們的幸福童年。
二、觀察兒童,全面提升幼兒游戲質量
如何讓游戲真正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游戲觀、兒童觀,幼兒園引導教師放手游戲、發現兒童、生成課程,提高幼兒游戲質量。
(一)理論支持,樹立自主游戲航標
《指南》中各年齡段、各領域的目標是開展自主游戲的航標。園所采取了讀、思、賽等方式,切實讓教師學深學透《指南》,用好用準《指南》,讓《指南》真正成為開展高質量自主游戲的燈塔。幼兒園還經常組織全體教師聆聽了董旭花、華愛華、閻莉、張海豫、韓冰川等專家自主游戲系列專題講座,專家引領,活躍思維。
(二)觀察解讀,盡享自主游戲權利
觀察記錄是識別幼兒游戲行為的第一步, 真正提升幼兒游戲質量,必須會識別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與《指南》的各領域目標進行有效對接,這樣才能為幼兒提供有效的回應與支持。華愛華教授說:“理解兒童是幼兒教師的核心專業素養。”具體表現為“能放手、會觀察、會分析、會支持”。教師通過學習成長,“蹲下來傾聽,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相信兒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退到兒童身后,支持幼兒自由自主、健康快樂成長。
(三)教研提升,支持自主“真游戲”
華愛華說:“放手促使教師去觀察孩子,看不懂的時候,帶著問題教研。從放手到教師心理及教研方式改變,這是必然發生的過程。”本學期我們將繼續踐行“探究體驗學習模式,提高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研究,采取“探究體驗式”學習模式和“預設+生成”的課程模式,螺旋式締造“幼兒+教師”,“教師+幼兒”的雙促進模式,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真正實現課程游戲化,促進幼兒五大領域融合發展。采用“研—踐—展—評”的方式讓問題落地,讓教研真實、有效。我園的教研團隊層次化,教研形式多樣化,教研內容園本化。特別是自主生態游戲的研究:游戲環境的創設、材料的投放,游戲的觀察與支持、表征與分享。我們已成功舉行了三屆“自主游戲案例分享”, 提高了教師觀察幼兒,分析幼兒,支持幼兒發展的能力。本學期我們將進行第四屆自主游戲分享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服務兒童,全力支持自主游戲發展
(一)游戲前經驗喚醒與計劃制定
游戲是幼兒生活經驗的一種反映,在游戲前,教師可以通過承前啟后續接游戲經驗、用游戲材料喚醒已有經驗、借助幼兒的興趣點拓展新經驗等多種方式喚醒和拓展幼兒的經驗,讓豐富的經驗推動幼兒的游戲。
教師也會通過引導幼兒制訂游戲計劃,減少游戲中的盲目性。在每天的游戲開始時間,教師請幼兒通過語言表達和符號表征等方式把自己想要玩什么游戲,想跟誰一起玩,想在哪里、用什么材料玩,以及怎樣玩等,以計劃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一來,一方面能夠幫助幼兒盡快地明確游戲主題、梳理游戲思路,學會有目的地進行選擇,減少游戲過程中盲目性;另一方面,幼兒在一起交流游戲計劃時也會相互啟發、拓展游戲思路。同時,幼兒在對自己的游戲進行計劃的過程中,能夠養成做事有目標、有規劃、有條理的好習慣,受益終生。
(二)游戲中大膽放手與適時介入
教師要做自主游戲的旁觀者與支持者,同時教師細致觀察,適時介入。教師的適時介入可以促進游戲向高一級水平發展,從而提高游戲質量,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三)游戲后反思分享與拓展創新
游戲分享是幼兒自由表達游戲過程、傾聽他人游戲經歷,反思、整合、借鑒和重構自己或他人經驗的過程,是促進幼兒游戲水平提高的關鍵步驟,是體現教師觀察指導的重要環節。有些不會表達的小班幼兒,這就需要老師利用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引導他去回答,也可以利用視頻、照片引導幼兒進行分享。當幼兒在分享時不知道要怎么說下去的時候,老師可以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引導他往有效的點上講述。
幼兒也會通過通過繪畫記錄游戲故事并大膽分享,教師記錄幼兒原話。幼兒記錄自己游戲活動的意義重在發展概括能力、表征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并將兒童無意識的經歷提升到有意識的經驗層面。 同時,教師轉錄的價值則重在密切師幼關系,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激發幼兒學習書面語言的興趣,也給教師深入了解每一個幼兒的機會。
探索從未止步,我們大汶河中心幼兒園將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進一步開發游戲內容,最大限度的發揮幼兒潛能和創造力,讓戶外自主游戲, 點亮幼兒幸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