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婷 葉清紅 賴勇



摘要:思維導圖(Mind-Map)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這種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語文、數學及中學的英語及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已經運用得純熟了。然而,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極少得到發揮。在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及反復分析后,將這個思維導圖帶進了六年級的文本教學課堂,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將以新路徑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2為例。
關鍵詞:思維導圖 新課標 小學英語
“大腦先生”——東尼·伯贊(Tony Buzan)創建的思維導圖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有著程度不一的滲透。這個“頭腦風暴”的創意活動——思維導圖(Mind-Map)走進了校園,在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更是如火如荼,讓更多的學生實現“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在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學中,除了單詞記憶及簡單的語法講解,網絡上有著很多新穎有趣的思維導圖能讓人耳目一新,此外,似乎就沒有辦法或者契機能融入這樣的創意活動。每一次的外出培訓學習都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Mind-Map的運用,同時,也讓我反復思考在單詞記憶及語法講解以外怎樣來運用……
終于,在今年的六年級Unit2 Visiting Friends的文本教學中受到 “頭腦風暴”——學科思維導圖的“突襲”,如下圖。
(一)在Unit 2 Lesson1 What a Nice Room 的教學中:本文以主人公Ting Ting邀請四個好朋友來家的活動為主線,圖二旨在復習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及回答,培養學生待客之道;圖三為本課的重點句型:Where is the...?? Its? beside / opposite the...,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方位介詞beside和opposite來描述房間的位置。在文本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使用思維導圖對文本內容進行梳理,在此過程中,小組將更進一步熟悉文本內容,并達到根據自制的思維導圖講解及背誦文本。
(二)在Lesson 2 How did you come here?的教學: 本課的對話是基于lesson 1的內容上展開的。通過對交通方式(by bus/ by bike/ by taxi/ by boat/ by plane/ by train/ on foot...)的復習讓學生初步感知過去式,并操練句型“How did you come here?”及回答“I come here...”,其中涉及到兩個短語“ not far”及 “near here”,在文本教學中,以距離的長短來引導學生理解并記憶。
板書如下:
以How did you come here?為關鍵句,引導學生進行操練復習,并以板書為線索,引導學生展開思維進行創意設計梳理,將“May I...”句型的內容填充。
(三)在Lesson3 的文本教學中,除了傳統的根據文本內容選擇或判斷,或盲聽填充等方式,在文本呈現環節以“What a Mess!”為起點,延展四條線,讓學生進行內容的填充,既理清了文本思路也操練了該課關鍵短語。
切身體會到了“頭腦風暴”創意活動——學科思維導圖給課堂帶來的樂趣??吹搅藢W生們在小組合作中思維碰撞出的火花,那些珍貴的瞬間也讓學生們實現了“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在高段的小學英語文本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既能提高小組合作能力及興趣,也能增強學生對文本內容中重難點的攻克能力……相信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思維導圖會讓我的英語課堂驚喜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