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同,徐笑娜,王 芬,朱士明,殷俊峰
1.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2.水產增養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合肥 230031;3.合肥潤枝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安徽肥東 230000;4.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
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clarkii),屬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甲殼綱(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爬行亞目(Reptantia), 螯蝦科(Cambaridae), 原螯蝦屬(Procambarus),俗稱淡水小龍蝦、小龍蝦、麻蝦、海蝦等。該蝦原產于美國南部和墨西哥北部,1929年由日本引入我國江蘇南京和安徽滁州地區,該蝦適應性廣,繁殖力強,經過近百年繁衍和人工引種養殖,現已廣泛分布于我國大多數省份的河流、湖泊、水庫、溝渠、池塘、稻田等水體中,為我國重要的淡水經濟蝦類之一。據2023年漁業年鑒,2022年我國克氏原螯蝦養殖總面積達187萬hm2,產量289萬t,產業總產值4 578億元,產量位居我國淡水水產養殖品種第4位,在我國水產養殖品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我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實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克氏原螯蝦養殖規模的擴大,供給趨于飽和,且存在嚴重的季節性供應不平衡問題,市場價格波動較大。主要表現為5—6月集中上市,價格低迷,養殖效益差;5月前和7月后市場又呈現蝦少、價高的狀態。小龍蝦養殖以稻田養殖為主,而7月后稻田基本移栽秧苗,水位淺,稻田養殖小龍蝦難度較大、產量低;為此盡量養殖早蝦,實現早上市為較高效的一種克氏原螯蝦養殖方式,也是避免商品蝦集中上市、惡性競爭壓價的有效方法。早蝦需要早苗作為保障,我國科技工作者開展了小龍蝦性腺發育影響因子研究,譚紅月[1]研究認為,動物蛋白過高時致使氨基酸過量累積并由此轉入性腺中,促使克氏原螯蝦卵巢過早、過快發育成熟即造成性早熟;孫珂[2]研究認為,克氏原螯蝦性腺發育最適光照為光照周期為16L∶8D、光照強度250~500 lx;王慶等[3]研究認為,在冬季通過加溫方法可促進雌性克氏原螯蝦性腺發育,刺激雌蝦提前抱卵;彭迪等[4]在飼料脂肪水平為7.89%時,有利于提高克氏原螯蝦抱卵率和抱卵量;邵光明[5]研究發現,溫度對卵巢發育的影響最大。目前普遍認為,干旱誘導、早加水、放養規格35 g以上的種蝦等方式,可實現提前出蝦苗,但是生產上早苗繁育效果不同。但是關于不同放養親蝦時間對親蝦規格的要求和適宜的干旱誘導繁殖時間鮮見研究報道。為此,筆者選擇8月初放養親蝦,研究不同親蝦規格和干旱脅迫時間對克氏原螯蝦繁殖的影響,確定早苗繁育對親蝦規格和干旱脅迫時間等技術參數,為小龍蝦苗早繁提供科學依據。
1.1 試驗材料2022年7月10日,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試驗示范基地設置規格長×寬×高為100 cm×65 cm×60 cm的塑料方箱18個;每個試驗箱中設置肥沃的塘泥,面積約占箱底的2/3,厚度20 cm左右;2022年7月12日每個試驗箱中移栽水稻秧苗(鎮糯19)9株。2022年8月4日從合肥潤枝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克氏原螯蝦養殖基地隨機采集附肢完整、健康活潑、紅色、體質量為15~40 g的克氏原螯蝦。經過7 d暫養后,挑選健康的克氏原螯蝦作為試驗蝦,按照試驗設計投放于試驗箱中。
1.2 試驗方法
1.2.1親蝦規格對克氏原螯蝦繁殖的影響。設置試驗箱9個,秧苗分蘗后期,2022年8月4日投放3種規格的試驗蝦,設3個處理,分別記作A1、A2、A3,其中A1處理投放試驗蝦規格為15~20 g,A2處理投放試驗蝦規格為21~30 g,A3處理投放試驗蝦規格為31~40 g。每個試驗箱投放試驗蝦12尾,雌雄比2∶1,每組開展3個重復。2022年10月18日統計試驗蝦成活率、抱卵率等。
1.2.2干旱誘導時間對克氏原螯蝦繁殖的影響。設置試驗箱9個,秧苗分蘗后期,2022年8月4日投放規格為21~30 g的試驗蝦,雌雄比2∶1,設3個處理,分別記作B1、B2、B3,其中B1處理于2022年8月15日排水干旱誘導試驗蝦進入洞穴繁殖,30 d后(9月15日)加水誘導試驗蝦出穴;B2處理于2022年9月15日排水干旱誘導試驗蝦進入洞穴繁殖,30 d(10月15日)加水誘導試驗蝦出穴;B3處理選擇2022年10月10日排水干旱誘導試驗蝦進入洞穴繁殖。每組開展3個重復。2022年10月18日統計試驗蝦成活率、抱卵率等情況。
1.3 日常管理試驗蝦放養后第2天開始投喂飼料,投喂某品牌小龍蝦專用膨化顆粒飼料(蛋白含量32%、粒徑2 mm),日投飼率2%,每天17:00投喂1次;每2 d換水1次,每次換水50%左右;試驗期間水稻未使用任何肥料;每天17:00,測定水溫1次。
1.4 項目測定2022年10月18日,徹底排干全部試驗箱水,通過翻挖泥土的方式,獲得試驗蝦,帶回實驗室,分別統計試驗蝦和抱卵蝦數量,稱量試驗蝦的體重、卵重、肝胰腺重、卵巢重;采取從抱卵蝦卵中隨機抽樣采集卵3次并分別稱重、計數,獲得1 g卵的卵數,再與抱卵蝦卵重相乘,得出抱卵數;利用電子秤稱重,精確到0.000 g。
1.5 數據計算
成活率=(終末尾數/初始尾數)×100%
增重率( WGR)=(養殖天數內終末體質量-養殖天數內開始體質量)/養殖天數內開始體質量
抱卵率=(抱卵數/放養雌蝦總數)×100%
采用SPSS 22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若P<0.05,則表示差異顯著。
2.1 親蝦規格對克氏原螯蝦繁殖的影響經過74 d試驗,水溫25.2~33.5 ℃,研究表明,試驗前后A1和A2處理親蝦體質量有所增加,其中A1處理增重率最大,達17.90%,但是A3處理體質量有所下降,可能與大規格親蝦在試驗過程中死亡率較高有關;A2處理親蝦成活率最高,達61.10%,分別較A1、A3處理高83.48%和16.83%,其中A1處理試驗蝦成活率最低,僅33.30%,可能與該處理蝦規格較小,蛻殼生長頻次高,蛻殼后成軟殼蝦易遭其他蝦殘食有關。A2處理抱卵率最高,達29.20%,分別較A1和A3處理高40.38%和133.60%,且試驗結束時A1處理規格在20 g以下的親蝦未統計到抱卵蝦。A2和A3處理卵重及抱卵數差異不顯著(P>0.05),但均顯著高于A1處理(P<0.05);其中以A2處理試驗蝦的抱卵數最高,達559枚,較A1處理高37.01%。A3處理的肝胰腺重及抱卵蝦卵巢重均顯著高于其他2組(P<0.05)(表1)。

表1 親蝦規格對克氏原螯蝦繁殖的影響
2.2 不同干旱誘導時間對克氏原螯蝦繁殖的影響經過74 d 飼養,試驗前后3個處理親蝦體質量均有所增加,其中B3處理增重率最大,達11.00%,分別較B1、B2處理高21.40%和33.33%,可能與B3處理排水時間較遲、試驗蝦生長時間較長有關。B1處理試驗蝦成活率最高,達69.40%,分別較B2、B3處理高13.58%、92.24%;B1處理試驗蝦抱卵率也最高,達45.80%,分別較B2、B3處理高120.19%、174.25%;且B1處理有2尾試驗蝦完成孵化和排苗。B1處理試驗蝦卵重和抱卵數顯著高于其他2組(P<0.05),其中B1試驗蝦抱卵數為428枚,分別較B2和B3高30.89%、25.88%。3組試驗蝦肝胰腺重差異不顯著(P>0.05);B1、B2處理抱卵蝦卵巢重差異不顯著(P>0.05),均顯著高于B3處理(P<0.05)(表2)。

表2 不同干旱誘導時間對克氏原螯蝦繁殖的影響
3.1 親蝦規格對克氏原螯蝦繁殖的影響克氏原螯蝦需要6~12月齡能達到性成熟,性腺發育受環境影響較大且不同步,克氏原螯蝦有穴居交配繁殖的習性,交配期為每年7—9月,產卵期為9—11月[6]。生產上常在8月進行親蝦選擇與放養,月齡較大的蝦多數被捕撈上市或者進入洞穴交配繁殖,沒有進洞的蝦性腺發育受月齡、環境及規格等因素影響較大,此時選擇性腺發育較好的親蝦對繁殖早苗意義較大。
生產上親蝦放養時間多在7月底8月初,該試驗蝦放養時間為2022年8月4日,選擇規格為21~30和31~40 g的試驗蝦作為親蝦,其卵重、抱卵數差異不顯著(P>0.05),顯著高于規格為15~20 g的試驗蝦(P<0.05);規格為21~30 g親蝦的成活率最大,較規格為15~20 g親蝦高83.48%,規格為21~30 g親蝦的抱卵率最達,較規格為31~40 g親蝦組高133.60%;因此8月選擇規格為21~30 g的親蝦有利于在10月生產出更多的抱卵蝦,利于提前出苗。這與蔡德森等[7]繁育試驗中選擇親蝦規格為33.3 g/尾存在差異,可能與親蝦放養時間不同有關,該試驗中親蝦選擇時間為8月4日,晚于蔡德森等[7]試驗中親蝦放養時間(7月10—30日)。該試驗親蝦放養時間為8月初,在該時間段發育較好的大規格蝦已經進入洞穴,而未進入洞穴的大規格蝦生產速度較快,性腺發育反而晚于較小規格的蝦。筆者認為規格20 g以下和35 g以上的親蝦,在培育過程死亡率高,且試驗結束時規格在20 g以下的親蝦未發現抱卵蝦。因此,筆者試驗認為,8月份選擇親蝦規格為21~30 g有利于提高親蝦成活率和抱卵率,利于10月生產出更多抱卵蝦,為繁育早苗奠定了很好的繁殖基礎。
3.2 干旱脅迫時間對克氏原螯蝦繁殖的影響干旱脅迫誘導繁殖是目前生產上采用較多的一種克氏原螯蝦誘導繁殖方式。常智偉等[8]開展了克氏原螯蝦提早繁育試驗總結,9月8—11日排水干旱誘導,11 月可實現捕撈大量蝦苗;劉偉杰等[9]研究發現,采用降低育苗池水位的方法能同步化培育克氏原螯蝦苗種,可在短期內獲得大量蝦苗;徐宇等[10]研究發現,干塘脅迫親蝦穴居交配可促使克氏原螯蝦提前抱卵。該試驗采用8月15日排水干旱誘導,試驗蝦的成活率及抱卵率均最高,分別達69.40%、45.80%,其試驗蝦卵重和抱卵數顯著高于其他2組(P<0.05),且該組中有2尾試驗蝦完成卵子孵化和排苗,其他2組未發現排苗的雌蝦。因此筆者認為,8月中旬正值夏季高溫季節,此時干旱脅迫誘導克氏原螯蝦進入洞穴,洞穴為克氏原螯蝦提供避暑和避難場所,減少蛻殼,提高成活率,促進交配,刺激性腺快速發育,9月加水誘導抱卵蝦出洞穴,此時部分試驗蝦抱卵進入蝦苗孵化階段,成為第1批早苗,在10月大多數試驗蝦可完成產卵,并進入孵化階段,9、10月水溫在25~28 ℃,適宜卵子孵化,可繁育出大量早苗,對批量生產早繁苗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該試驗結果表明,選擇8月初放養克氏原螯蝦親蝦,選取親蝦規格為21~30 g、8月中旬進行干旱誘導,有利于提高親蝦成活率和抱卵率,可實現在10月生產出批量抱卵蝦,為提早出苗奠定較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