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蕓
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以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但老年患者多數身體素質不佳,加上長期使用胰島素、降糖藥等,可能因肝腎功能異常,導致代謝功能受到影響,或不按照醫囑用藥,引發低血糖。
一般來說,正常人在早上檢測空腹血糖時,正常范圍在3.9~6.1 μmol/L。若空腹血糖值小于3.9 μmol/L,就屬于低血糖,可出現心慌氣短、頭暈乏力、臉色蒼白等,甚至引發驚厥、昏迷等。研究發現,低血糖會對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需要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
引發低血糖的因素
藥物因素
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長期用藥以保持血糖水平處于正常范圍。但用藥方式、劑量等需遵醫囑,以保證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認知水平不高、記憶力下降,存在不當用藥的情況,如自行加大用藥劑量或在調整用藥劑量后依舊按以往的劑量使用,使得低血糖的發生風險提高。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等內科疾病,在服用降糖藥的同時,會服用其他疾病的治療藥物,如磺胺類藥物、水楊酸藥物等,也可增加低血糖的發生率。
運動因素
運動是控制血糖、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重要途徑。但運動要有講究,運動時間過長、運動強度過大,或運動前飲食不當,均可導致低血糖。
飲食因素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存在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比如過度節食、饑飽無度等。若機體長時間存在饑餓的情況,又無法獲得外源性血糖補充,僅能通過糖異生保持血糖水平正常。而當糖異生無法滿足機體需求時,就會出現低血糖。
低血糖的護理方法
重視血糖監測
糖尿病患者必須進行血糖監測,以把握血糖水平變化。正確使用血糖儀,在規定時間點進行血糖檢測,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時不宜操之過急,應平穩緩慢下降,可以略高于正常水平。
低血糖的監測與處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應詳細了解低血糖相關知識,評估發生低血糖的風險,提前做好準備。若出現出汗、乏力、心悸、眩暈等癥狀時,需提防低血糖,要及時進行血糖監測。如確定為低血糖,立刻補充糖分,最好隨身攜帶糖果、餅干等。家屬可為患者制作信息卡,內容包括姓名、住址、疾病、緊急聯系人聯系方式等,以便患者在發病時可以得到及時救助。此外,在發生低血糖后若食用含糖食物依舊未能緩解,應及時帶患者就診。在門診治療方面,一般先行靜脈推注40~60 mL 50%葡萄糖,待患者清醒后改為靜脈滴注,且在治療期間要密切監測血糖水平。
健康教育
健康宣教可使老年糖尿病患者樹立對低血糖的正確認知。護理人員需依據患者的理解能力進行健康教育。具體來說,篩選出一些針對性非常強、內容完整清晰的宣傳手冊,并將個性化宣教和集體宣教相融合,促使患者深刻認識到低血糖帶來的危害,全面掌握相關預防策略與處理方式,以最大程度降低低血糖的發生率。
為保證老年患者能充分理解,可選擇視頻、圖片等生動形象的方式進行講解,說明低血糖發生的原因、危害、處理辦法、預防措施等。尤其要詳細介紹不良行為與低血糖之間關系,使患者認識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為督促患者糾正不良行為,在進行健康教育時應邀請家屬一同參與,了解低血糖的表現、緊急處理辦法等。
用藥指導
正確用藥控制血糖有積極的意義。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強化用藥指導,保證用藥方案準確、劑量合適,并詳細說明藥物名稱、劑量、使用時間、不良反應等。同時,注意胰島素的使用方式,注射速度不可過快,以免出現低血糖。老年患者因記憶力下降,容易出現用錯藥、用錯劑量的問題,家屬應注意提醒,叮囑其不要擅自更改用藥劑量或替換藥物,以保證藥物治療有效,同時要觀察患者的用藥情況,防止出現不良反應。
如果患者的低血糖情況相對輕微,一般可通過及時攝入糖分的方式緩解或改善;如果低血糖情況相對嚴重,必須要及時就診,靜脈注射葡萄糖。如果發現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非常嚴重的低血糖,第一步是給予葡萄糖治療,待其神志清醒后,繼續滴注葡萄糖,預防再次出現昏厥。在護理期間,需要每間隔半小時監測一次血糖,并結合血糖的變化情況調整葡萄糖的靜注劑量。
心理干預
糖尿病需要終身治療,并要長期進行生活方式管理,會對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同時,長時間受糖尿病的影響,患者心理狀態會出現異常,產生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因此,需要對患者多加關心、愛護,在交流中了解其想法,提出應對方式,以減輕不良情緒。此外,要鼓勵患者參加文娛活動,激起對生活的熱情,以提高治療的積極性。
飲食指導
老年糖尿病患者要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控制高油、高鹽、高糖食物的攝入,可選擇粗纖維、高維生素食物,合理安排每餐各種營養元素的占比。對于存在飲酒習慣的患者,叮囑其控制飲酒量,因為酒精會對肝臟調節血糖的功能產生不利影響。
運動護理
合理運動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積極作用。但在運動前,應由醫師評估患者的肢體功能、心肺功能、血糖水平等,定制科學的運動計劃。因為不恰當的運動不僅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還會引發低血糖。老年患者在運動時,最好在他人陪同下進行,且隨身要攜帶含糖食物。建議在餐后1~2 h開始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次運動時長在30~60 min,建議每周運動不少于5次,運動強度可隨著耐受程度增加適當提高。在運動前后要測量血糖,注射胰島素后至餐前不建議運動。胰島素注射部位應避開運動量高的部位,以免藥效發揮太快而出現低血糖。
結束語
低血糖是糖尿病并發癥中的常見類型,若不及時控制,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控糖的同時,還應通過科學護理預防低血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