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坤
糞便常規檢查是臨床常見檢查項目,主要目的是了解消化系統的功能和狀態,排查部分疾病的病理。雖然糞便常規檢查很常見,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包括哪些項目,能檢哪些疾病。本文就便常規有關知識進行科普。
肉眼觀察——糞便的顏色和性狀
糞便的顏色和性狀能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在正常情況下,大便為黃褐色、圓柱形、略軟,嬰兒的糞便多為黃色或金黃色,呈糊狀。如果大便中出現黏液、鮮血,或者顏色呈現出黑色、白陶土色,那么就要提高警惕,可能消化系統出現了病變。
(1)糞便中帶有較多黏液。人體腸道中的黏液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減少食物和腸道之間的摩擦,保護腸道免受傷害或刺激。排便時會有少量的黏液隨著大便排出體外,但肉眼很難觀察到。如果看到糞便中有明顯的黏液,很可能是因為腸道出現了炎癥或受到了刺激,如腸炎、細菌性痢疾、急性血吸蟲病等。當小腸出現炎癥時,黏液一般均勻混合在糞便中;如果是大腸出現炎癥,黏液一般附著在糞便的表面。
(2)糞便中出現血液。糞便中有鮮血與消化道出血有關,如肛裂、痔瘡、直腸息肉等所引起;糞便不成形且帶有膿血,多與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有關系。
(3)黑褐色柏油樣糞便。糞便呈現出黑色或褐色一般和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膽道等上消化道出血有關系。由于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和糞便混合在一起,變成了黑色,像柏油一樣,因此也被叫做柏油樣大便。此外,還存在一些特殊情況,如口服活性炭、鐵劑或食用較多動物血液制成的食物后,大便也可能變成黑色,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判斷。
(4)白陶土樣糞便。糞便的顏色變淺,像白色或黃色的陶土,和腸道梗阻有關。此外,鋇餐造影檢查后糞便也會出現灰白色,要注意區分。
(5)糞便形狀異常,呈水樣稀狀態或球形。稀糊狀的糞便在急性腸胃炎中比較常見,是腸道蠕動亢進或分泌增多引起的;白色的米泔水樣糞便在霍亂中常見;出現球形硬便是因為糞便在腸道中停留太久,水分散失,在便秘患者和排便無力的老年人群中比較常見。
顯微鏡檢查——細胞與寄生蟲
(1)白細胞。白細胞是人體防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為吞噬細胞。當人體出現炎癥時,該部位的白細胞就會增多,幫助身體抵抗外來侵害。因此,當糞便中白細胞較多時,說明腸道內存在炎癥,如寄生蟲感染、過敏性腸炎等。
(2)上皮組織。在正常情況下,腸道會脫落少量上皮組織,然后被腸道消化液破壞,因此在糞便中很難發現。當出現壞死性腸炎、霍亂、偽膜性腸炎時,糞便中的上皮組織細胞會增多,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
(3)細菌。一個健康的成年人腸道中的主要菌群是大腸埃希菌、腸球菌和厭氧菌,還有少量的產氣桿菌、變形菌等,球菌和桿菌的比例約為1:10。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免疫制劑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腸道菌群可能失調,糞便中球菌和桿菌的比值會變大。
(4)寄生蟲檢查。常見的腸道寄生蟲有蛔蟲、鉤蟲、蟯蟲等。一般情況下,寄生蟲采用涂片法借助顯微鏡進行觀察。
(5)其他檢查。例如上消化道少量出血時,血液中的紅細胞會被胃腸中的消化液破壞,在顯微鏡下很難觀察到,因此有時會采用糞便隱血檢查確定患者消化是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