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在小學教師的崗位上工作了幾年,本學期一段特別的經歷帶給了我不一樣的感悟。小學教師應該試著當一名“磚頭”老師,在不斷提升自己專業素養的同時,也重視學科之間的融合,讓教學既有專業性,又有實用性。
本學期由于特殊的原因,我由數學組暫調至英語組,一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我這學期開始了一段不同尋常的探索——三年級英語的教學工作。本著“我是一塊小磚頭,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的工作原則,我開始當起了一名“磚頭”老師。小學數學的教學與小學英語教學無論在教學過程還是講課模式上都差別比較大,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研究與教學嘗試,在與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的磨合后,我逐漸對小學課堂有了更深層的思考。我這塊“磚頭”老師也不斷有了自己的感悟:小學課堂中,“磚頭”老師在于“專”,也在于“磚”。
“磚頭老師”在于“專”。在開始教學之前,我首先對三年級的課程標準、教參進行了細致的研讀。小學教學中,無論從教哪一門課程的教學,都需要對自己所教授的課程有準確、深入的把握。教哪一門課程,就要把握該課程的專業性。如在從事英語學科的教學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整個小學英語課程體系的了解。如何能夠對整個課堂教學有深入的把握,如何將專業的知識以學生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細致的講解,這就需要在講課之前有準確的把握。比如英語教學有其特殊性,英語的學習需要大聲誦讀,讓學生能以誦讀強化學習,所以小學英語的學習需要讀,并且要反復讀、大聲讀、模仿讀、準確讀、記憶讀。同時,小學英語重視情境教學,重視以表演帶動輸出,小學的英語教材中每課都設計了情景對話,這就要求教師在做教學設計時,以此形成課本短劇,培養學生的認讀、認知、運用知識、合作學習的能力。而小學數學的學習重視理解與應用,以題目變換的方式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顯然這與小學英語的教學側重點不同。因此應根據從教學科的特點,重視本學科專業方面的提升。做一名“磚頭”老師,要有其專業性。
“磚頭老師”也在于“磚”。作為一名小學老師,絕大多數老師都進行的是跨專業教學。小學課程豐富,但相應學科的專業老師缺乏,這就導致學校的任課老師需要兼任數職。這就表明小學教師僅有單一學科的教育知識是不夠的,需要多方面的知識的相互融合。需要“磚頭”老師的“專”不僅僅限定在單一的學科知識的教學,更要廣泛涉獵,能靈活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不斷拓寬自己的教學實際,超越自己的專業學科,充分調動學生課堂的活躍度,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比如小學英語教學和小學數學教學,雖然分屬于不同的學科,但仔細研究,其二者有共通之處。小學英語側重課堂的情境教學,趣味性比較好,課堂中,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活躍度,有其天然的優勢。而小學數學學科邏輯性比較強,重視提升學生學習的邏輯性、思維的敏捷性、知識的系統性。我在講課時融合了兩個學科的不同特點,既重視學科的趣味性,同時也重視學科的系統性。因此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第一節課的起始課,我讓學生統攬目錄一頁,對本學期的整冊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即形成本冊內容的體系。同時我在每單元的最后一課“again,please”設置目標過關課,將整個單元的單詞與句型整合在一起,以小組為一個整體設置了過關課,讓學生一關一關地通過。
經過這一段時間“磚頭”老師的經歷,我對小學教學有了自己進一步的理解,小學所有的課程不是單一學科的教學,需要每一位小學教師在自己的范圍內擴充自己的學科知識,融合不同學科的特點,不斷擴充自己的學科內容,從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學習的不斷進步。